林晓红, 徐建珍, 潘全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皮肤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在神经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林晓红, 徐建珍, 潘全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皮肤风险评估; 压疮; 预警管理
压疮发生率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应≥90%(C标)[1]。临床上常用Braden评估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降低压疮发生率[2]。但压疮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风险评估量表提供的结构式评估方法不能代替全面的风险评估。研究证明,皮肤状况与压疮的发生有关[3], 患者入院24h内应进行系统的全身皮肤评估[4]。针对本院神经科新入院患者皮肤情况,通过2016年1月落实使用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特别加强新入院患者皮肤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实施9个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神经科共有8个病区,核定床位320张。2015年11月25日调查8个病区292名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男182例,女126例,年龄21~100岁,平均(68.72±14.48)岁,Braden评分(14.05±3.09)分。2016年10月18日调查308名患者为实验组,男165例,女127例,年龄25~93岁,平均(67.48±15.28)岁,Braden评分(14.51±3.04)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
2015年9—11月8个病区上报3例院内压疮,均为骶尾部原色素沉着发黑处皮肤表皮破损后上报,经积极清创、使用水胶体或含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等使用,最终分期2期2例,3期1例,愈合时间14~32 d。对3例压疮进行根因分析提示,入院时皮肤评估不全、漏评估,发现骶尾部皮肤发黑或色素沉着未重视、未采取预防措施、无相关护理记录等是主要原因。11月底皮肤护理组设计并制定“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结合文献及神经科患者特点,将皮肤色素沉着、菲薄、压疮愈合皮肤、疤痕疙瘩、水肿、干燥脱屑、潮湿等定义为高危压疮皮肤,加强患者皮肤风险评估的预警管理。12月1—14日2个病区试点使用2周后修订完善,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2次进行培训,2016年1月开始在8个病区落实执行。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新入院患者Braden评分及全身皮肤评估、压疮高危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当日责任组长(节假日主班护士)、护士长检查评估单记录及护理记录,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后签名。如某一骨隆突处为压疮高危皮肤责任护士需进行拍照后发到病区微信群,让病区每一位护士知晓新入院患者皮肤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病区皮肤护理组成员负责将照片发至皮肤护理组邮箱,皮肤护理组组长安排人员每月抽查落实执行情况。
1.3 评价方法
实施前后,由4名皮肤护理组核心成员对8个病区住院患者现场调查高危皮肤情况、Braden评分、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记录等情况。比较2组患者尾骶部高危压疮皮肤现患率(高危压疮皮肤例数/调查总人数)、皮肤评估率(高危压疮皮肤有护理记录例数/调查总人数)、预防措施落实率(患者或家属或陪护知晓预防措施例数/高危压疮皮肤例数)、护理记录完整率(高危压疮皮肤及预防措施有记录例数/调查发现高危压疮皮肤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尾骶部高危压疮皮肤现患率
调查600例患者,尾骶部高危压疮皮肤185例,现患率为30.83%; 对照组292例,高危压疮皮肤91例(31.2%),实验组308例,高危压疮皮肤94例(30.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皮肤评估、预防落实及护理记录情况
2组患者尾骶部高危压疮皮肤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护理记录完整率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尾骶部皮肤评估、预防措施落实及护理记录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骶尾部是院内压疮最常见的部位,故重点对新入院患者尾骶部皮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色素沉着发黑、干燥等高危压疮皮肤现患率为30.83%, 可能与神经科患者因伴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等卧床时间较长,受压力作用致局部皮肤受损有关[5]。皮肤经致伤因子作用损伤愈合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此类皮肤对压力、摩擦力、缺血缺氧的等耐受性下降,易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患者入院时给予系统的护理评估,包括皮肤评估有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应重视新入院患者皮肤风险评估,特别是骨隆突处皮肤评估,并将皮肤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压疮预警管理。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的设计与使用,源于对院内发生压疮的根因分析。院内压疮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内获得的压疮,评定标准为患者入院时评估皮肤完整,无淤伤或发红,至出院前出现的压疮,包括淤伤或发红。院内压疮分期最多见为Ⅱ期压疮,与护理人员对压疮分期判断知识缺乏,及皮肤破损才上报压疮的观念有关。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2007年对压疮分期进行了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及不可分期阶段。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是指深度不明的紫色或栗色局部褪色的完整皮肤或充血的水泡,是由皮下组织受压力或剪切力所致的损伤而造成; 与周围组织相比较表现有痛感、硬实、潮湿、有渗出、发热或发凉; 在深肤色的患者身上,很难辨识出深部组织损伤。通过培训及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使用,明确责任护士、护士组长、护士长在新入院患者皮肤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落实督查执行职责,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皮肤即使完整但有颜色改变,压疮发生风险增加,甚至存在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应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知晓皮肤问题与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取得配合。组长、护士长、皮肤护理组的督查,有助于提高重视度及执行率。使用9个月后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新入院患者的皮肤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护理记录完整率,无类似院内压疮案例发生。
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备注栏对需要填写的项目内容均进行了规范及要求,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用数字填写,记录使用方便; 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发现问题,便于追责及落实整改,使用9个月后,在皮肤风险评估、压疮预防措施落实及护理记录完整性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离目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执行落实层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压疮风险评估是预防压疮、降低压疮发生率的关键。高危压疮皮肤记录单的实施使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评估主要内容之一的皮肤风险评估的重视度及执行率,提高皮肤风险评估的预警管理,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钱瑞莲, 徐建珍, 赵卫红, 等. Breden评估表在神经科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12): 1-4.
[2] 霍孝蓉. 泛太平洋地区压力性损伤的防治临床实践指南[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41.
[3] 蒋琪霞, 刘洁. 64例医院内获得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11): 1244-1247.
[4] 黄泽春, 李慧, 梁志为, 等. 针灸、敷中药膜联合海普林治疗外伤后色素沉着156例[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6): 907.
[5] Mcinerney J A. Reducing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through a focused prevention program[J]. Adv Skin Wound Care, 2008, 21(2): 75-78.
2016-09-17
R 473.5
A
1672-2353(2016)24-192-02
10.7619/jcmp.20162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