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朱晓莉
创新丰羽翼 科技兴发展
——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大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
□本刊记者 朱晓莉
2016年9月25日,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大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峰,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煤炭信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国林,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原院长、西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双明,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张绍强,陕西省煤炭学会理事长张少春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煤炭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50余名生产、科研、教育一线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活动是从2006年开始开展的一项专门针对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其目的是给煤炭工业生产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开阔眼界、交流生产技术创新经验的机会,促进矿区的科技进步,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鲜有机会参加跨地区学术活动的生产一线青年科技人员搭建了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的平台,对培养煤炭行业科技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国林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活动对推动青年人才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对历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成长跟踪调研。统计数据显示,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在获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后,职务升迁的占58%,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平均每人达到2.6项。调查说明,获奖的青年人才正在快速成长,在煤炭工业的生产和科研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人现在已成为矿长、总工程师、教授,已经或正在成为煤炭行业各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或技术带头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是推动我国煤炭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大会表彰了孔二伟等20名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都来自全国煤炭行业生产科研一线。此次活动共有41个上报单位报送了216篇论文,推荐了64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报送的216篇论文经审查,文章质量要高于往年。评审专家组按照“先进性、创新型、实践性”的原则,评选出81篇,交煤炭出版社正式出版《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经资格审查,上报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中有34人符合评选要求,其中厂矿企业19人,院校5人,科研单位10人,最终评出20名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从对历届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优秀论文获得者的统计来看,在前几届的获奖者中,以中专技校学历为主,少部分是本科生学历;职务最高到矿一级的副总工程师。而近几年,主体已经是大学毕业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幅提高。
当前,我国的煤炭工业发展很快,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多元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煤炭科技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专业分支增多,多学科交叉发展特点明显,为煤炭科技的发展既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看到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更应当注意的是,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的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煤炭关键技术攻关和大型装备制造能力亟待提高,煤矿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体系尚需完善,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煤炭工业要实现安全、洁净、环保、高效,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由此可见,加快青年人才建设,是煤炭行业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煤炭行业应继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培养煤炭青年科技人才,继续开展好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交流活动,为煤炭事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江山代有人才出。加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煤炭行业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无止境。中国煤炭学会将继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培养煤炭青年科技人才,助推煤炭科技事业的发展,托起煤炭工业未来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