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三个姑苏女子的昆韵人生
记者 陈佳慧
尽管对参加选修课的学生不作要求,但鲍开恺知道,昆曲这条路是学无止境的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动作细腻柔美。想到昆曲,人们都会想到杜丽娘这样的美丽女子。有人说,现代女性也适合学昆曲,这会让她们拥有特殊的气质。事实上,昆曲艺术非但可以打造了女曲友的美,还改变着她们的生活状态。那么咱们这座城市里的曲友是什么状态呢?且看着三个女子的昆韵人生。
鲍开恺作为女曲友,打开的方式似乎有些不同: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南京大学博士,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时期则开始研究戏剧戏曲学,并且侧重文学。其中工尺(发读che)谱,这种昆曲最古老的曲谱,就是她的研究方向。在高校担任教师后,她开了一门昆曲选修课。
你要问一个女学霸是怎么迷恋上昆曲并以此为主攻方向的?一切都要从她在初中时听到的广播节目说起。那一年广播里放昆曲,鲍开恺一听就被迷住了。她立马跑到音像店里去买昆曲的磁带,店里只有一盒,那就是张继青的《牡丹亭》。鲍开恺将它买回家,一直听到磁带里的每一字都会唱。
之后,她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唱唱,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爱昆曲又会唱昆曲的小姑娘。大一的时候,她被引荐到了苏州市“非遗”传承人昆曲艺术家毛伟志的面前。毛老师说,来,小姑娘唱一句听听。鲍开恺就唱了《牡丹亭》里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知她一唱完,老人家便说:“你听录音听的都是张继青的吧。”鲍开恺吃了一惊。他又说:“但是你不知道里面的一些道理,有的东西用在她身上就是特点,用在你身上就是缺点了。”原来昆曲里有这么多门道和高人!鲍开恺从此开始了在毛老师的指导下学昆曲。一学就学到了现在,整整十五年。
因为学唱曲,加上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之后研究昆曲也成了必然的事情。最后,鲍开恺祖选择了工尺谱。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也是昆曲最古老的曲谱,可是搞研究的人看不懂它,像毛老师这样老艺术家看得懂,却不可能去搞科研。鲍开恺就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可以说,古代人怎么唱戏都被记录在工尺谱里了。”她说,“而工尺谱并不难找,它们被一捆捆地保存在图书馆深处,可见它有多大的价值和空间。”
学着昆曲,研究着昆曲,当了高校教师后的她还教昆曲。2007年,她刚开始工作,学校规定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开公开课,于是鲍开恺申请了一门《昆曲经典赏析》,结果学校规定一门课要满20人才能开课,当年只有17个学生报名,只得作罢。第二年,来了21个学生,可以开课,但人数偏少,就被安排到了晚上。
其实要赏析昆曲,晚上的感觉更好。那一年,鲍开恺主要是让学生们感知下昆曲,人多还会教教他们唱唱曲,本来没有太大的目标性,却有了意外的效果。有学生课后表示想要去昆曲博物馆参观,之后鲍开恺干脆请了昆曲演员到课堂上演出。那一夜,昆曲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人在楼道里驻足,别说保安跑过来听,还有学生特地带了妈妈过来一起欣赏。于是下一年,系里就提出让这门课升级为学院选修课,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人文学院里的特色课程。而报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去年就达到了156人。
关于这门课的效果,鲍开恺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上课的时候,她会先问,看过戏的举个手,不过十几人,再问有没有喜欢戏曲的,不过两三人。在她看来,这也符合戏曲爱好者在当代人群中的比例。她开这门课的目的是让这群95后的学生们知道昆曲,不排斥昆曲。而学生们从前只觉得昆曲离自己很远,如今接触到了,却是无比的震撼。不只是因为昆曲的美,还有昆曲表演艺术家的风姿和敬业。
“我相信,民族的东西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鲍开恺说,“赏析昆曲如同赏析古董,或许现在用不上,但你知道它就行了。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多少少知道昆曲,其中能有三五个真正喜欢上它就算是很成功了。”
最近,毛伟志成立了唱念工作室,鲍开恺一边帮忙处理一些杂事,一边和大家一起继续学唱昆曲。这是一个不赚钱的小团体,为的也是传承昆曲艺术。在鲍开恺看来,毛老师有一肚子的戏,自己学了这么多年还有很多不会。而70多岁的老师也有他的紧迫感,工作室里的曲友,都是有些基础的爱好者,大家在一起都有着和鲍开恺相同的愿望,那就是把昆曲更好地传承下去。
最近,90后小娘鱼胡希茜的名字出现在了各个微信号和网站上。原因是9月份应新加坡华族戏曲协会邀请,她代表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草根团队受邀前往新加坡,参加第二届国际戏曲节,最后以昆曲《牡丹亭》之“寻梦”选段登上国际舞台,并一举摘得金奖。
你以为能取得这样成绩的姑娘一定是个专业昆曲演员?错,年轻的胡希茜是一名 “小巷总理”。在日常工作中,这位多才多艺的“小巷总理”负责社区的文化体育工作,管理着社区近10支 文体团队,组织交流演出、排练,并为团队做形体、发声、走台的指导和训练。平时在社区里,居民组织的文艺团队会让她去辅导一下形体动作;遇到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了,她也会代表社区或街道的工作人员去参加比赛。比如今年的端午,在姑苏区的文艺汇演上,她就代表街道演了一段牡丹亭里的《游园》,获得了一致好评。
为了保持甚至提高自己演唱昆曲的水平。胡希茜经常要在家练功。之前有空时,她还会前往网师园附近的昆曲传习所,听听老前辈们是如何拍曲。至于毕业后各自工作的年轻同学们,她也时常保持着联系,没事儿就去苏昆剧院聊聊天、看看戏。刚毕业的她,还自己买了两套演出服,一套粉色,一套蓝色,从衣服到头面一一俱全。昆曲和“闺门旦”,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的生活。
正是这种保持不断积累的态度,让胡希茜在这次的第二届国际戏曲节里取得了好成绩。这次比赛完全靠她自己准备,下班后就借用社区的舞蹈房不断练习。有准备才能出成绩,果然当天她扮相精致、唱腔典雅,在舞台上把杜丽娘留恋梦境、寻觅梦痕、莺啼婉转、水袖飘曳的身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胡希茜最终征服了国际戏曲节的评委们,从50多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就捧回了大奖。要知道,这次的新加坡国际戏曲节是一项国际戏曲赛事,汇集了京剧、潮剧、芗剧、琼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容易。
胡希茜、胡戴晔两个90后,业余时间里一位是活泼开朗的“闺门旦”,一位是温柔可人的“小花旦”
比赛归来后的胡希茜,还在积极参加各种传播昆曲的社会活动,小朋友的兴趣班去教教,媒体组织的昆曲活动沙龙去讲讲。昆曲,绝对是这个90后小姑娘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要觉得喜欢昆曲的人少,其实在这座城市里,“藏”着不少年轻、时尚却热爱昆曲,积极参加昆曲活动并且热心于昆曲的传播与传承活动的漂亮小姑娘。
胡希茜的“小姐妹”胡戴晔也是这样一位昆曲迷。打开她的朋友圈,看到的是一个颇为懂得生活的时髦姑娘。但和那些只秀旅行和美食的妹子不同的是,在她的朋友圈里,时不时会跳出一个昆曲的扮相,一次关于昆曲的活动,和抱着孩子们温馨的笑容。
胡戴晔的职业是幼师,尽管对于太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感受昆曲还是学习昆曲都几乎不可能,但胡戴晔有着戏曲女生拥有的温柔美丽和“小花旦”特有的活泼,这些气质都让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漂亮的女老师。
尽管幼师的工作不轻松,胡戴晔却从来没有忘记把业余生活留给昆曲。每周总有两三次,胡戴晔会抽出时间练练身段练练唱腔。更有意义的是,当同龄人都盼着周末去逛街娱乐时,胡戴晔则有着自己的业余节目——教小朋友唱昆曲。每周三晚上,她会去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戏曲体验班上课;每个周六、周日下午,她则是去戏曲提高班上课。教昆曲时,胡戴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会注意让孩子们先了解昆曲文化,喜欢上昆曲,这样才能学习下去。她让孩子们听一些欢快有趣的曲段,然后讲述一下曲段的大意,让小朋友产生兴趣,从而慢慢深入。教课辛苦,胡戴晔却不觉得,反而因为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来学昆曲而感到欣慰。
课余时间,胡戴晔也参加了不少昆曲的演出和比赛。刚毕业时,她和胡希茜参加了德、法两国戏曲交流演出;在昆剧院实习时,她前往泰国一周,参与了中泰建交四十周年系列演出;今年的第二届国际戏曲节上,她也参加了比赛,扮演了《步步娇》里的小花旦,同样获得了金奖。但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戏曲节的幼儿组里还有她的学生,小家伙表演的《游园》获得了戏曲节银奖,这真比她自己获奖还高兴。
当然,比赛多,自己台下的练习也就更多了。“出征”前,她和同伴会借用比较专业的场地进行排练,有时候还会请老师给自己指导一下。不过,只要迷恋上昆曲,再苦都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