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的总体设计

2016-12-23 10:10海洋世界综合整理
海洋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十三五科普海洋

《海洋世界》综合整理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的总体设计

《海洋世界》综合整理

编者按

相关调查表明,2013年国民海洋意识综合指数为56.2(指数区间值0~100),相比2010年的47.9提升较大,但仍达不到“及格”水平。其中,国民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环境及安全意识相对较高,但是海洋资源及海洋经济意识则较为缺乏。与海洋强国建设需求及世界海洋强国相比,中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的情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

“十三五”时期,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实现新的跨越,也是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切实增强海洋强国软实力。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弘扬海洋文化,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面打造海洋新闻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文化建设三大业务体系。创新发展海洋新闻宣传,推动海洋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多种形式和载体的海洋大众传播品牌。积极推进海洋意识教育,增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促进海洋意识社会教育。传承繁荣中华海洋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能力建设和经费投入,增进国际交流和对外宣传,为“十三五”期间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展目标及指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影响突出、组织保障有力、公众广泛参与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格局,海洋意识和文化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显著提高。总体上可以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指标,以2014年的指数(指数区间值0~100)为基准,年度增加约3个分值。

海洋意识教育发展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的海洋意识得到加强,广大青少年掌握基本的海洋知识,培养一批专兼职海洋教育师资力量和海洋专业创新人才;海洋意识的社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一部分党政干部和企业事业法人接受海洋意识教育培训;海洋科学知识普及力度进一步加大,全民海洋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可用2个指标来衡量:到“十三五”末期建成200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200处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100所海洋知识教育示范学校,同时推进海洋意识和科普基地进内陆,争取在西部每个省份都建立6-10处海洋意识和科普教育基地;“十三五”期间每年选择2个内陆省份开展海洋知识进内陆活动,每个省级行政区选择2-5个市县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活动,每个市县选择5所中学和5所小学开展海洋知识讲座和海洋知识普及图书赠阅活动, 每年开展两次青少年海洋夏令营活动,规划期内共在10个内陆省份开展活动。

“十三五”海洋意识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

以海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为重点,增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推进海洋知识“进教材”。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充实海洋教育有关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及时修订中小学现有地理、历史、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针对各学科特点,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整合海洋国情、海洋理化、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灾害、海洋政策、海洋权益、海洋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积极落实加强海洋教育有关要求,鼓励地方开发海洋教育相关课件、挂图、教学参考书和多媒体资源。

推进海洋知识“进课堂”

推动海洋知识教育与中小学有关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梳理教学“结合点”,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中安排海洋知识相关内容。推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开设海洋特色教育课程,科学引导中小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海洋意识在诸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等一系列新的跨学科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科学规划设计海洋教育的方式方法,推广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增强海洋教育的吸引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载体,鼓励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及游戏,积极探索推广网络教学,做到海洋教育教学线上线下协同作用。加强海洋相关知识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培训师资力量。通过学校聘请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积极鼓励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或高校学生担任兼职教师、课外辅导员或顾问。

推进海洋知识“进校园”

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依托涉海机构搭建开放灵活的海洋知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海洋知识宣教设施建设,各类海洋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和管理部门要遴选一批实验室、样品馆、科技馆、考察船、执法船等,作为海洋知识教学或科普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知识教育资源,探索建设海洋意识教育新媒体,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践。优先向内陆偏远地区中小学赠送海洋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推进“海洋科普小屋”建设,开展海洋科普巡展。推动中小学校建立海洋社团、海洋兴趣小组、海洋意识宣传志愿者队伍,合理引导学生开展日常海洋意识宣教和海洋科普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绘画、征文、板报、主题班队会、文艺演出、科技创新等青少年活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海洋相关的爱好和特长。鼓励海洋专家开展海洋知识专题讲座。继续办好各类中小学海洋知识夏令营、海洋大讲堂、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打造品牌效应。每年在“6.8世界海洋日曁全国海洋宣传日”等节庆纪念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全国海洋知识教育示范标准,在全国范围中小学校设立一批海洋知识教育示范学校,并加强示范学校的规范管理、成果评价和宣传推广。

加强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海洋意识教育

积极支持和引导高等院校海洋学科建设,适当增加涉海专业和涉海课程,设立海洋通识公共选修课。组织开发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教材,优先做好本科专业基础课教材和海洋通识教材。在招考及就业政策中向涉海专业倾斜,培养一大批海洋领域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重视和支持高校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支持职业学校开展海洋相关在职教育和行业教育。鼓励各类高校建立学生海洋社团、海洋志愿者组织,开展“全国高校海洋社团夏令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校园海洋意识宣教活动,将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海洋强国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开展国民海洋意识社会教育

组织制定《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指导纲要》,将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公民终身教育来开展,积极推进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在党政干部、涉海企业、青少年、社会公众中开展“海洋大讲堂”巡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海洋专题报告会。打造面向公众、普及性的“海洋公开课”,探索海洋教育和海洋创新人才培养新型模式。根据沿海和内陆不同地域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积极发展和传播海洋主题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海洋政策进机关、海洋法律进企业、海洋科普进社区等主题宣传活动,做好普法教育,促进人海和谐。

建设海洋意识公众参与平台

组建海洋意识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实施海洋支教、海洋教育扶贫、军营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推广等项目。组织编写出版海洋知识普及读本、宣传挂图、宣传手册,在城乡基层社区发放和张贴,在有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少年宫、纪念馆、军史馆设置海洋知识专题展览,在基层社区开办海洋意识宣传长廊。以海南、贵州、新疆、甘肃等偏远或内陆地区为试点,开展“海洋知识进内陆”系列海洋知识宣教活动,将海洋报刊图书和音像制品向内陆地区大中小学校免费发放。组织开展“海洋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展播展映”等活动,中央主要媒体要加大海洋公益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卡通动漫、视频短片等生动鲜活的方式提升公益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涉海机构搭建公众海洋意识宣教平台,定期向公众开放海洋专业实验室、执法科考船舶及各种海洋特色设施。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国民海洋知识宣传教育,建设民办海洋教育场馆。在海洋特色旅游景点、海滨浴场设置海洋知识宣传展板或显示屏,打造务实有效的海洋意识公众参与平台。

实施全民海洋科普教育工程

开展“一”“十”、“百”“千”“万”海洋科普宣传教育。“一”字工程指完成“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和“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人物”评选工作,承办一次“年度科技活动周”“年度防灾减灾日”“年度全国海洋宣传日”“年度全国科普日”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建一个海洋科普专家库,打造一批海洋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创建一种与民间NGO合作的模式,向媒体提供智力支持。“十”字工程指邀请10位知名海洋专家学者进校园、进社区,举办10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能力培训。“百”字工程指建成100个海洋科普教育小屋,策划编创100种海洋科普图书音像出版物,加大对《海洋世界》等海洋科普期刊的宣传推广工作,对面向青少年的海洋科普期刊给予支持,鼓励相关期刊加大海洋科普文章的刊发力度;选择100家地市级科技馆、文化馆等场馆充实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普内容。“千”字工程指让海洋科普走进全国1000个文明社区。“万”字工程指招募10000名海洋科普教育志愿者。

猜你喜欢
十三五科普海洋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