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促脱贫

2016-12-22 14:28王立红
中国扶贫 2016年24期
关键词:荒滩兵地团场

王立红

“我们团要经常性地到周边贫困乡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与贫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结对认亲,经常走访、互学语言、关爱帮扶,始终保持与周边各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用我们的真心、真诚、真情浇灌民族团结花,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强、职工群众富、城镇建设美、产业结构优、创新动力足的产城融合示范团。”2016年11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四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唐志刚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启动会上的动员讲话,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位干部群众。

在天山脚下,二十四团与新疆的和硕县、和静县等4 县7 乡1 场10 多个村的上万名各族群众同享一片蓝天、同饮一处泉水。长期以来,他们亲如一家,互称兄弟姐妹,肩并肩、手牵手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正是这样的民族团结良好局面,促进了脱贫攻坚顺利开展。

技术帮扶,共走致富道路

老乡们,我们在种植葡萄树时,一定要注意夏季和冬季修剪及灌水……”10月15日,二十四团三连连长孔祥森正向和硕县新塔热乡布茨恩查干村村民们讲解葡萄种植技术。

二十四团与周边乡村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该团利用和硕县租赁给团场的两万亩戈壁荒滩引种葡萄树调整种植结构,并将两个连队安营扎寨在戈壁滩上。经过多年的改良培育,如今万亩戈壁荒滩华丽转身,成为集生态、绿色、有机于一体的万亩葡萄基地。

“我们的葡萄色泽艳丽、质地脆硬、含糖量高,主要销往新疆乃至四川、安徽等地,非常受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孔祥森骄傲地对笔者说。

为了不断壮大葡萄产业,以葡萄串起一二三产业,实现高效种植业、高附加值加工业和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的全面覆盖,二十四团利用戈壁荒滩建成葡萄酒基地、葡萄酒加工厂、冷藏保鲜库、种植合作社、银莱果业有限公司等,形成了“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一条完整的黄金产业链,不但解决了团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几年的发展还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过去的戈壁荒滩如今成为群众致富的主战场,影响带动和硕县在荒滩戈壁滩上发展13万亩葡萄园。

多年来,该团党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贫困乡村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带动周边乡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团依托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分批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帮助和指导周边农民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乡村的贫困村民,辐射带动和硕县、焉耆县等周边30多万亩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贫困村民多元增收。

该团还依托二师亿源蔬菜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据统计,该合作社每年为周边乡村农民培育优质辣椒、番茄苗达130多万盘,有效拉动了巴州北四县区域“两红”产业的发展。2015年该团为和硕县贫困农民无偿提供100吨有机菌肥;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向和硕县塔哈其镇、曲惠镇、苏哈特乡、新塔热乡、乌斯塔拉乡的贫困农民免费赠送葡萄专用肥200 吨,连续两年分5次派技术人员到乌勒泽特村开展技术培训。20多户贫困农民参加培训后对种植葡萄树信心倍增,决心依靠葡萄种植脱贫致富。

文化交融,共享“文化大餐”

“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近日,伴随着《相亲相爱》的歌舞表演,二十四团与和硕县沙井子村开展的“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兵地文艺汇演拉开了序幕。

今年,该团与周边贫困乡村共同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该团多次组织医护人员来到偏远的贫困村落开展防病治病义诊活动,并送去价值1000余元的药物;接纳400名周边乡村贫困学生在团场学校学习,并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学术交流;21个基层单位成功创建并挂牌“和硕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春节等节庆日,该团组织文体骨干队伍与“兵地共建”的乡村开展“闹新春”文艺晚会、“兵地共建一家亲各族人民心连心”文艺汇演、“颂歌献给共产党员”红歌赛、篮球友谊赛、龙舟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 余场。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兵地群众大合唱、扭秧歌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纷纷“搬”上了舞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使兵地文化水乳交融,更传播了兵团精神和兵团文化。

生活帮扶,共建和谐家园

“亚克西,亚克西!”如今二十四团周边的乡村干部提到冯健就赞不绝口,他们常说,冯健是促进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兵地共建的实干家。

冯健是二十四团办公室主任,长期工作在距团部40 多公里外的二十六片区。二十六片区周边居住着维、蒙、回等少数民族村(牧)民。连与村之间以渠为界,以路为界,还有的以沙包为界,近在咫尺,唇齿相依。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形成兵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格局。

“有困难找冯主任。”这句话在二十六片区当地流传甚广,群众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冯健。多布袋是塔哈其乡牧业队的一名蒙古族贫困牧民。2013年春节过后,多布袋遇到了新麻烦:该片区北干渠南面新修了一条灌渠,因设计的渠道高出地面近两米,造成多布袋等牧民放牧出行难。冯健得知此事后骑着摩托车就到了多布袋家中了解情况。两天后,团场找人在防渗渠上为牧民搭建了一座石板桥,渠上还留一个小型闸门,方便牧民放水喂羊。同时建了一道铁丝围栏,防止牛羊掉入防渗渠。

“亚克西,亚克西!”多布袋看着“连心桥”,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吐尔洪·巴海是曲惠乡的一名癌症患者,每年在治疗上要花费1万余元。妻子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卧病在床的吐尔洪·巴海看着一双稚嫩的儿女,经常以泪洗面。就在这时,冯健主动来到他的家中与他结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子,还给孩子带来了书包、文具和几百元钱。这在其他人眼中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吐尔洪·巴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冯健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其他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在这片热土上争做民族团结促脱贫的实干家。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团20余个党支部与周边贫困乡村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单位,扎实开展“七共”(组织共建、活动共办、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维稳共抓)活动;3名团场优秀干部组成驻和硕县新塔热乡布茨恩查干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3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该村贫困户结为“亲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走家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量体裁衣制定脱贫方案,为贫困户建立帮扶档案,帮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

为了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二十四团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启动大会,建立长效机制,与周边少数民族贫困村民结对认亲,真情帮助结对户解决希望办、迫切办、眼下能办的实际问题,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使周边少数民族贫困村、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帽子,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荒滩兵地团场
从一片荒滩到主题游园——太行深处“牛”苹果开启“私人定制”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南荒滩(组诗)
芦花
兵地篮球友谊赛促进融合发展
深化兵地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疆总目标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团场的冬天
融合共赢
融合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