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朝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这使中华诗词界倍受鼓舞、激励和鞭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首先要看到,尽管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曾经讲到过“中华诗词”,但这毕竟是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华诗词”这一文学概念,从而使“中华诗词”有了庄严的正名和科学的定位。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此之前,“中华诗词”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诸如:旧体诗、古体词、格律诗、汉诗、传统诗词、当代诗词等等。尽管每一称谓都有其道理和诗友圈,但党中央下达了正式文件后,中华诗词界都应规范、统一到“中华诗词”这一文学概念上来。
同时要认识到,在党中央强调“加强”“扶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中,文学门类里只提到“中华诗词”,而且突出置于其他艺术、宣传、出版门类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中华诗词》杂志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机关刊物,在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上责无旁贷,理应积极作为,有所建树:
要打造精品。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决不只是对传统诗词经典的背诵记忆和知识比拼,而是要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来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创作出反映时代风采和时代气派的中华诗词精品力作。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中所强调的“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个时代总要有一批又一批记录这个时代特征和反映这个时代人民心声的、能够“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精品乃至经典。繁荣中华诗词事业,中心环节是抓好创作。必须指出,当代中华诗词精品力作,决不是某些人自封或小圈子内相互吹捧的脱离现实的“假古董”作品,而是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三有”作品,是时代精神与诗词艺术的完美结合。
要广开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必须动员千千万万的诗词爱好者,必须营造万紫千红的诗国春色。“诗家本无种,男女当自强”。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诗词,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任何一个后世子孙都有权继承和发扬。任何人都无权排斥别人学诗、爱诗、写诗。我们要不分界别、不分行业、不分年龄,坚持中华诗词创作“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在保证刊物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注意关照老会员,注意向弱势群体倾斜。
要激励后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前人让后人。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是中华诗词的未来。要倾心关注、大力培养青年诗人词家,鼓励他们当好中华诗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必须明确,要想当好中华诗词事业的接班人,仅仅靠年轻是不够的。必须按照诗界前贤的教诲:“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严羽《沧浪诗话》)。这个“正”,除了“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引语同上)的艺术源头师门之正外,还应当包括做人要正,从现实来看,必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正确的文学价值取向。这是青年诗人立业成才的根正基实所在。当前,许多人士都在想法为自己贴上“中华诗词”的标签。这是一件好事,应该欢迎支持。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文化定力,沉下心来抓创作,扎扎实实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