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
核心提示:我国金融的某些服务和供给,多年来处于短缺状态,如果能有一个比较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缓解或消除这种短缺。
在全面改革的进程中,我国金融改革的部署和重点事项已经非常清晰。但客观讲,金融改革的任务也只是走到半途。下一步,还有很多势在必行的路要走。
第一,实质性推进金融改革多样化势在必行。这个判断隐含的意思是,中国金融还存在着多样化的不足,虽然有争议,但我个人认为可以反证:中国金融的某些服务和供给,多年来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如果能有一个比较有效的竞争机制,应该能消除或者至少缓解这种短缺。
其次,以金融改革的实质性进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势在必行。可以把金融比喻为经济社会的心血管系统,这个心血管系统是服务于整个肌体发展的,包括实体经济。
中国现在实体经济的关键问题是要升级换代,突破天花板。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果,但往后能不能如愿突破天花板的制约,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金融必须发挥它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才能发挥好类似于心血管系统的现代经济核心的应有作用。
第三,广义概念的政策性金融“守正出奇”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对象,是有别于商业性金融的。这些对象,包括我们已经广泛使用的开发性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草根金融等,它们有别于一般商业性金融“锦上添花”的定位,必须加强健康可持续的“雪中送炭”的定位。没有上述这一条重要概念,政策性金融就有可能流于空谈。
第四,金融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新技术革命的结合势在必行。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努力,但挫折和乱象一样不容忽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破的题,也争取在这一段时间的低潮之后再迎来互联网+ 金融的高潮。
第五,金融和PPP 概念所指的“公私合作伙伴机制”,或者官方表述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种融资模式、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势在必行。中国在PPP方面其实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最前沿,它有客观需要,有广阔空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困难。在中国进一步升级换代的发展过程中,PPP 是相对而言最容易取得多赢效果的创新事项,对于金融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的贡献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推进金融和PPP 的成功结合,需要决策层、市场层面、地方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最终形成共赢。
第六,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已有成果之上,推进在风险可控之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在必行。我们推出的存款保险制,使在国际上已经有大量经验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型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中国有了前提条件和基础。
从这个方向乘势往前推进改革,落实成果,必然会对接到谈论多年、现在未必是最好时机、但是一定要创造条件找到它推进时机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什么时候中国人有这种自信,自己拆除这道“防火墙”,全面开放,什么时候就能走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广阔道路。(支点杂志2016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