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园区党组织的作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和转型,本文在对四川省两地市产业园区发展和党建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途径的建议。
关键字:产业园区;四川;发展;党建
一、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四川产业园区已经具备不小的数量规模。截止目前,已经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85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园区65个。截止2012年底,园区已开发面积达到1506.1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100.7平方公里。全省产业园区类型众多,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到工业集中发展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园区以及其他园区,园区类型丰富多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产业园区中,规划面积最多的是工业集中发展区,足有100多个,其次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次是高新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园区产业集聚能力逐步增强,园区产值较大幅度增长。仅2012年全省产业园区吸引省外投资金额就达到1521.3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21.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的增长率中有7.6个百分点是产业园区贡献的。目前四川规模最大、办的最好的产业园区是成都高新区,在2011年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新型党建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四川经济近些年在增速回落、动力转换过程中,存在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风险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三大产业仍是“二三一”结构,二产占GDP比重超过50%,一产比重高全国近3个百分点,三产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0.8个百分点。工业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式增长模式,重化工业比重高达67.5%,六大高耗能行业、传统资源性行业比重达40%左右,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先进制造业占比只有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以上。四川省产业园区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最多,占据园区数量的半壁江山,而以四川省两地市为例,产业园区对两地GDP贡献可达到60~70%。经济下行,工业不振,直接体现在对产业园区的打击上,园区企业停工停产现象并不鲜见。
园区党建,指的是园区党的工作在管理体制、组织设置等方面选择的类型和方式。以往园区围绕传统党建内涵展开,关注企业的组织建设,关注党员身份的企业主和企业职工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可以说,传统的园区党建与其他党建工作并无分别。但是,由于产业的市场属性,园区党建的开展并不如其他领域活跃,暴露出体制不顺、管理失能的问题。
所以,转换传统思路,发展新型园区党建,利用党组织的体制存量优势,以园区发展为核心目标,在经济新常态的大形势下,成为推动园区发展多措并举的主力抓手之一,使园区摆脱困境,再次启航,成为发展党组织园区助力作用的现实必要性。
通过观察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四川省园区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
1.园区行政功能健全。个别园区管委会下辖实体部门,向行政区转型,具体案例就是成都高新区。
2.园区拥有部分行政职能。大多数园区管委会下辖财政局等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只是市区部门的派出机构,不享有独立财政。甚至有些园区因为编制和级别原因,行政职能度较低,缺少下辖职能部门,只有以党工委统一领导的“党群工作部”。党群工作部包含宣传、组织等功能。
3.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的企业园区。如以泸州老窖主导的泸州酒业集中区。因为园企高度合一,这类园区的党建工作基本上依托国企党建系统,企业带动园区,党建工作相对规范完备,园区发展也被核心企业主导。
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原则,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是类型(1),园区实体化的最终目标是行政区化。那么,园区管委会没有完成行政转化前,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园区党工委的体制存量释放出来,补充园区管委会的政府功能缺失,促使园区管理发展转型升级。这是园区推动新型党建必要性。
三、党组织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途径
(一)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解决体制不顺问题
四川省各级产业园区多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以集中管理、分散管理、政区合一、跨区合作等管理模式为特点,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部分园区因应行政级别和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形成了由园区党工委与园区所在乡镇、街道党委共同负责园区党建的局面。这一局面一方面使园区党建工作的空白得以有效覆盖,另一方面却形成“一园多府”现象,削弱了园区党组织的权威和管理效度。
因为园区属性不同,可分为工业集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园区归属不同部门领导指导,如高新区就对应于科技厅或科技局。另外,不同的职能部门也会同时对某产业园区下达相关行政任务。多头管理和“一园多府”成为园区体制不顺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到园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理顺园区党工委与上级党委、管委会与上级职能部门的统属和职责关系,明确园区与相关部门的事权划分,解决园区体制不顺问题。可参照上海、天津等较为完善的园区管理体制成例,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政府应当建立级别相符的园区专职垂管部门,有效指导园区管委会开展园区经营管理工作。
(二)选优配强产业园区领导班子
上级组织部门和各级园区党工委应探索特定园区类型的党工委的内设机构、设置形式。
对于选配领导干部进入园区领导班子,上级组织部门应当坚持凭发展实绩,选拔领导干部。针对园区类型,选配各方面的领导干部,建立年龄结构合理、气质相容、知识结构互补的领导班子。对于干部选拔方式,应打破地域、系统、行业和部门局限,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公选优秀干部进园区,面向省内外有计划的引进有园区建设经验的干部入园任职。对于园区内干部的领导经济工作,园区党工委应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针对不同岗位分别选配各种类型干部。对于干部培养,园区党工委要采取部门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选派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园区党工委要分批次组织干部到先进产业园区进行学习培训。对于干部的监督管理,上级组织部门建立跟踪考查机制,对园区项目招投标等重点环节实施全面动态的监管。对于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奖优惩劣,能上能下。
(三)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园区的根本。健全园区创新创业人才,为企业盈利和园区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首先,完善人才创新政策。对于各级实验室、研发技术中心或示范基地,给予资金补助;对于申请获得国际国内各类专利,给予申请资助或奖励;对于产品获生产批准文号或国际权威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其次,完善人才创业政策。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工作津贴;对于入园孵化的专利项目,给予项目补助;对于创业建厂的,给予资金补助、安家费。健全人才吸引培养机制,坚持“培养开发”和“外来引进”相结合,引进专家团队,带项目入园,给予高端人才特殊津贴,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坚持“本地培养”和“定向培训”相结合。再次,完善价值分配机制。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市场化和制度化,完善股权与分红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构建人才金融服务链;建立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完善全方位人才服务;优化人才成长、服务、政务和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
陈萌(1986-),男,陕西西安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