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青
摘要:本文所述危岩体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城区一学校左下方,危岩正下方为居民密集区及城市主干道,危岩长约60m,高4-9m,危岩体后缘形成贯通性裂隙,整个危岩体具有整体滑移趋势。通过现场定性判断和室内计算,依据危岩体位置、类型、结构特征等,将其自西向东分为5个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
关键词: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0 引言
本文评价的危岩体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城区一学校区域内,地理坐标:东经108°9′,北纬29°17′。该区域属中低山斜坡地貌,整体北高、南低,坡顶为一学校,坡脚为街道(城市道路),相对高差79.52m。地形坡角较陡,一般为20°-45°,局部形成陡崖,陡崖坡角一般为45°-80°,高5m-9m,危岩即由该段陡崖形成。危岩长约60m,高4-9m,危岩岩体较完整,裂隙贯通较发育,2005年来危岩体裂隙加剧变形,2011年危岩体后缘形成贯通性裂隙,整个危岩体具有整体滑移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危岩体整体滑动,势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避免和减轻危岩体造成的影响,需对危岩进行治理,因此对危岩进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危岩体的特征
危岩总体岩体较完整,发育有5处单体危岩,为W1-W5,体积25.2m3(W5)~377.7m3(W4),砂岩陡崖边缘的岩体,整体岩体较完整。危岩体在暴雨、震动、风化等外动力作用下,据区内危岩现状空间几何特征,危岩失稳破坏模式为滑移式破坏。
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B.2分类,本区危岩体分类如下表:
2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
2.1 危岩体计算参数的选择
根据现场变形情况结合地方经验,综合分析确定各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参数:
(1)重度 岩体相应参数的选取以地方经验资料为依据,天然重度按地方经验资料确定,饱和重度按地方经验资料确定。砂岩岩体重度:天然26.0kN/m,饱和26.2kN/m;页岩岩体重度:天然25.7kN/m,饱和25.9kN/m。
(2)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 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根据本次调查,野外工作时对各危岩体裂隙情况调查,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9查表确定。砂岩为较硬岩,裂隙面结合差,综合判定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为:C:50KPa,φ:18°。
(3)页岩抗拉强度指标 强风化页岩类似于碎石土,抗拉强度值取0。
2.2 危岩稳定性计算
W1危岩体的破坏方式为滑移式,按下式计算:
式中:
V‐‐裂隙水压力(KN/m);
Q‐‐地震力(KN/m);
F‐‐危岩稳定性系数;
c‐‐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
a‐‐滑面倾角(°);
W‐‐危岩体自重(kN/m)。
2.3 计算工况
工况I:天然状态(含正常降雨),荷载为危岩自重+自然状态下裂隙水压力;
工况II:暴雨或持续降雨状态(雨季),荷载为危岩自重+暴雨时的裂隙水压力;
工况Ⅲ:天然状态(含正常降雨)+地震状态,荷载主要为岩体自重+地震力(校核工况)。
2.4 计算剖面
对危岩体分别选用1-1′、2-2′、3-3′、4-4′、5-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
2.5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3 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3.1 危岩体崩塌防治工程等级
本次危岩防治工程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危岩正下方居民密集区及城市主干道(共计居民为52户322人)。预估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且威胁对象为城区居民密集区,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确定该危岩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I级,危岩体破坏方式为滑移式,稳定性安全系数见下表。
稳定性安全系数Ft
3.2 评价标准
危岩稳定性评价标准
3.3 评价结果
危岩稳定性评价结果表
4 结论与建议
(1)此危岩防治工程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危岩正下方居民密集区及城市主干道,预估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且威胁对象为城区居民密集区,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确定该危岩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为I级。
(2)采用“裂缝封闭+锚固工程+凹腔嵌补工程+排水”的防治措施作为推荐方案进行危岩的综合治理。
(3)立即开展对危岩体的观测、监测工作,采取措施避免对植被的破坏,施工期间需对施工人员做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振河,寇伟.西南某高速公路K154+950‐155+380段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J].山西交通科技,2007.10(5)
[2]宁国英.灵空山某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山西建筑,20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