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梅宗主怀中的暖炉,想必也是极好的

2016-12-22 15:58
国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胆先民火炉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一部《琅琊榜》,一位麒麟才子,一个帅了很多年、今年格外帅的胡歌,让身边无数从不看国产剧的妹子纷纷破功。

如果可以,你想变成梅宗主身边的谁?是青梅竹马的郡主?是寸步不离的飞流?还是心心念念的靖王?No,No,No,我们最想变成的,其实是宗主怀中的暖手炉,被他时刻捧在手心上。

对,不是优乐美,是暖手炉!

苏哥哥手里的小手炉,其精致程度,简直是神还原,难怪《琅琊榜》道具组被众网友誉为“良心道具组、处女座道具组”。

常看古装剧,尤其是宫廷富贵戏的,肯定都见过手炉这个物件。它频繁出现在下雪天,带毛领的斗篷是它的标配。在那些年霸屏的《甄嬛传》中,小小的、萌萌哒的手炉可是相当受各宫娘娘的欢迎。

文人笔画下传统的大家闺秀必然是“冬天煨个手炉,夏天执把团扇,闺房百宝盒里,藏着烂银镶珐琅的蟹八件”。就连早年热播的《红楼梦》里各路美人都是“手炉不离手,寒冬不再冷”的暖心节奏。贾母、凤姐、林妹妹人手一个,样式不尽相同。从手炉的选择上,是不是还能看出这三人的脾气秉性完全不同呢?

《红楼梦》第八回,落了半日雪珠儿天,黛玉往梨花院探望养病在家的宝钗,没成想宝玉早在宝姐姐处相谈盛欢,当下酸意幽生。且又因宝钗说了一番“暖酒散热、冷酒凝结”的体己话,劝止了宝玉的饮冷酒,越发含酸。正不得出口时,可巧小丫鬟雪雁秉了紫鹃的嘱咐送来小手炉暖身,黛玉接了,抱在怀中,含沙射影说了句“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想来,落雪天寒,小丫鬟体贴,小手炉暖身,该是一番“琉璃世界,雪白梅红”的心境,奈何黛玉心思在他,倒无端因“手炉”引出一段公案来。公案说不休,也罢。在天渐寒,日渐冷的时节,“手炉暖身暖心”的话题倒是很合时宜的。

话说回来,手炉这种高格调的古代暖宝宝,是何时流行起来的呢?

在没有空调、电暖气的古时候,先民们最常用的取暖手段,当然是生火。古人将火种放进了陶器具里,就成了“火炉”,然后大家一同围坐取暖,顺便联络感情,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唐代白居易在《问刘十九》诗中就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试想瑟瑟寒冬里,屋外风大雪急,室内小火炉一点,小酒一温,暖意渐浓,别说刘十九了,就是刘二十八,也已经屁颠屁颠地过来了。

受到火炉启示,聪明的先民发明了手炉。标准的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四部分组成。炉身有两层,分外壳和内胆。内胆多为铜制,内放燃炭,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将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散发出来。炉火不会一盖即灭,又不会太旺、抚之烫手,还能透过盖子的空隙,侍弄炭火,散热原理可谓相当高明。

手炉形制如小瓜大小,又可随手提动,比火盆、火炕等取暖工具方便许多。且古代人宽袍广袖,手炉可置于袖中或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尤其对读书人来讲,冬日提笔书法绘画,往往会因手凉而影响创作。手炉诞生以后,成为陪伴文人们度过漫漫寒冬的可爱慰藉,“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那些挑灯对卷的寂寞长夜也终于温暖起来。

现在我们总说日本、韩国的制造品工艺如何如何精致,其实论到精致乃至惊艳,真正的工艺鼻祖还得是中国。深具匠心精神和高品位的我国古代先民,仅在小小的手炉制作上,早已奔着艺术这条大路越走越远了呢。

猜你喜欢
内胆先民火炉
电饭煲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再用
关于电饭煲的选购 可不像干饭那么简单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温暖的大火炉
梦回大唐古道 重庆有个火炉镇
我来发明·新型电饭煲内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