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琤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小学生认知社会、体验生活的第一个开放性教学平台。为了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创设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开放环境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59
在以往教学模式的禁锢下,《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往往脱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受限于课本,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窘迫的教学现状,让学生体验生活之美、学习之乐,教师要努力构建新型课堂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其思想任意翱翔。本人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开放课堂深入研究与探讨,下面略谈几点,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体验成功,推开学习之门
成功是兴趣之源,是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助推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在赞扬声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极其紧密,作为教师要打开思路,学会将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将教学平台不断扩大,让学生拥有足够开放的空间自主探索。例如,学习《春天的种植》一课时,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由课题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习是可以实践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种植活动,在进行课外种植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书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种子发芽所需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举办“种子发芽”条件的研讨会。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探索,能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的精髓。然后组织学生参加种植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的场地,为学生创造自由活动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来验证研讨的结果是否正确。经过时间的推移,验证结果出来后,学生就能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还能加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他们爱生活、爱自然、爱家乡的意识。
在生活实际中取样,帮助学生实现体验成功的美好愿望,能够令课堂的氛围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加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推开学习之门。
二、资源共享,瞭望学习之海
资源共享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扩大交往范围,收获纯洁的友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用以充实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为你高兴,与你分担》这一节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令自己困扰的烦心事或者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烦心事一起解决,开心的事一起分享。学生之间通过毫无隔阂的交流,互谈心声,减轻痛苦,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改变了生活的态度,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资源共享,总会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效,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更有意义。
三、和谐交往,夯实学习之步
随着和谐社会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和谐一词变得越来越意义非凡。为了让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和谐课堂的概念不断被提及。
构建和谐课堂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打造和谐开放的环境,夯实学生学习之步。例如,教学《快乐的邻里生活》这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大,笔者为学生创立了一个“寒假邻里生活交流会”。在学生寒假结束之后,利用学生闲暇的空余时间,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畅谈在寒假期间邻里间发生的趣事。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进行记录总结,分成几个重要的论点。然后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分类再次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以及乐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激情。
交流会是教师为学生构建的“和谐课堂”,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大胆表达。通过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能够帮助学生对周边环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扩大学生视野。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自由的空间里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课堂形式的不断变化,令《品德与社会》课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在欢愉的气氛下,学生快乐地成长,享受学习的乐趣。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