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青
待人接物的“十字诀”
□邓绍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学间交往也如此,无视交往原则,交往就会遇阻。遵循交往原则,是同学之间顺利交往的前提。
小学生正处于情商与智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既要重视孩子们智商的发展,更要培养孩子们的情商,重视孩子们对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了和谐的关系,那么他就会愉快地学习、生活。一个人的待人接物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习得”,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需要在实践中获取。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许多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引起摩擦或者纠纷,造成关系紧张。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频繁地解决孩子们之间的纠纷。与其事后解决矛盾,不如未雨绸缪,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用“赞美、尊重、包容、协作、分享”的“十字诀”概括待人接物之道,帮助孩子们融洽彼此间的关系。
在一次少年宫活动课上,孩子们分组包饺子,擀皮、和馅、包饺子、煮饺子,一切按照分工有序地进行着。由于是第一次包饺子,孩子们都沉浸在劳动的喜悦中。突然,一个小组传来了小组长的训斥声:“你看你,这是饺子吗?这像饺子吗?我们小组得不到第一名,你负得了责任吗?你不会包饺子,就不要逞能,在旁边看其他同学包。”我循声望去,只见小组长小璐正在指责晓珏。晓珏低着头,一声不吭。我过去了解情况,原来晓珏负责和馅、包饺子,由于之前在家里看过奶奶包饺子,她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没想到包的饺子成为“四不像”,因而受到了小组长的指责。我指着教室墙壁上的“十字诀”说:“同学们,小组长的集体荣誉感值得肯定,可晓珏并不是故意的。你们看看,晓珏和的馅多好啊。我们对待同学,只有多用‘赞美诀’,才能交到更多朋友。”我又向大家展示晓珏包的“四不像”饺子,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赞美道:“这是创意饺子。”“我知道心里美萝卜,它就是心里美饺子。”晓珏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运用“赞美诀”,一场同学之间的友谊危机被化解。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乐意听誉美之词,更何况小学生呢?
▲蔡军摄
“老师,小明又给我取绰号了,我想与他绝交。”一个个子较小、皮肤较黑的男孩气呼呼地向我告状。今天他上楼时与小明撞了个满怀,小明脱口而出,喊他的绰号“黑炭”。他不喜欢这个带有贬义的绰号。
通过调查,我发现最近班上很多同学有被别人取绰号的经历。为了制止这股风气,我召开了一次关于绰号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武松打虎》中的人物介绍,找找哪些绰号是有艺术性的,哪些绰号是对别人不尊重的、不利于团结的,哪些绰号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智多星’这个绰号。”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浪里白条’这个绰号。”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黑炭’这个绰号。”同学们明白了,出于尊重而取的绰号是能被接受的。通过这件事,我把“尊重诀”正式书写进了我们的“待人接物”专栏里,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包容别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当今社会,不止学生,就连成人想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也不容易。特别是在物质和欲望膨胀的年代,不少学生越来越缺乏包容、忍让的品格。大家针尖对麦芒,火药味十足,造成同学之间紧张的关系。
上课铃响起,我像往常一样走到教室门口,只听“啪”的一声,小涛拿起后排座位上小敏的文具盒,重重地摔在地上。小敏大哭起来。下课后,其他同学告诉我,上课铃响后,小敏看见老师来了,飞快地往座位上跑,没想到碰到了小涛的文具盒,文具盒掉在地上,文具散落一地。小涛很生气,以牙还牙,把小敏的文具盒摔到了地上。我结合课文《争吵》教育他们,要求他们从安利柯和克莱谛两个人发生矛盾而造成的后果中,懂得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互相团结、互相谦让的道理,对别人的小过失要予以宽容,切不可报复,而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和气。做人要有开阔的心胸,不必对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只有这样,同学间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后来,我又在班级中开展“包容之星”评选活动。渐渐地,同学们的包容心变强了。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一向乖巧懂事的小菁告诉我,她的家庭作业本不见了,她怀疑拿作业本的人是为了抄袭她的作业。我找班干部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我们班经常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只是没有被我发现。我问小菁:“你为什么不愿意把作业本给别人抄呢?”她回答说:“抄作业是不诚实的行为,况且这样做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任何好处。”我肯定她的同时也交给她一个任务:调查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人数,并找到愿意主动帮助这些同学完成作业的“小帮手”。不到两天,两份名单放在我桌上。我向大家明确表示:结对的同学之间允许“抄”作业,前提是抄的一方要先弄懂怎么解题。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找结对的同学补习功课,抄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
不仅学习需要协作,其他日常活动也需要协作,如打扫卫生、教室环境布置、少年宫集体活动等。
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他们被长辈的宠爱所包围,自我意识较强,与人分享意识较弱。一方面,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较为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交往,喜欢新朋友,但不懂得分享。
一天,参加完市级演讲比赛的小彤载誉归来,且带回了丰厚的奖品——一大摞图书。当她回到教室时,同学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下课后,同学们围在小彤周围,表示想借一本书看看。没想到,小彤却说:“不借,有本事你们也去参加比赛啊。”听小彤这么说,同学们纷纷离开了。看到这一幕,我很为她担忧。当初,小彤在教室里练习时,同学们给她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没想到,今天她这么自私,根本没有分享的意识。于是,我有针对性地开了一次班会,让孩子们明白分享的意义。在班会课后,小彤大方地拿出了她珍藏的图书,对同学们说:“我的书大家可以随便借。”为此,我提议,将每周二作为我们班的“分享日”,无论喜悦、忧伤,无论成功、失败,大家都一起分享。因为有了“分享日”,同学们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们把一周的收获记下来,在“分享日”里与大家分享。我欣喜地看到:自私的同学少了,大方的同学多了;闹矛盾的同学少了,互帮互助的同学多了。
待人接物的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待人接物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