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经验看大航天时代

2016-12-22 05:59雨菲
卫星与网络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界郑和阿波罗

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经验看大航天时代

国家航天活动的根本方向,是培育产业,创造并优化产业环境,

在相关技术成熟后向产业界转让或转移,

让产业界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追溯人类历史,通过生存空间拓展而带来社会大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6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大航天时代与大航海时代仅有一字之差,从行为模式上看也有着诸多相似性,都是利用人造交通工具,前往仅凭自然的人力无法抵达的遥远疆域。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来看,这两者有着极大的可比性。如果说,大航海时代带来了近现代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巨大历史跨越和人类科技、文明长达数百年的高速发展,从而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局限,那么,大航天时代则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并向以智能社会为标志的新阶段迈进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这两个时代都代表着人类把握和征服客观世界的能力跨越发展的里程碑。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需要回顾一下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在15-17世纪,欧洲发起了广泛的跨洋活动,实现了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航海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由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贯通、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大航海就没有后来的航天活动。大航海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是航天飞行的基础;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陆和岛屿,为今天航天测控网的铺设提供了地理学基础;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导航原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航天时代是对大航海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将为人类的下一次认识和能力飞跃奠定基础。从文化层面上说,大航海与大航天,都体现出人类跨越天险、抵达彼岸的坚韧追求,是勇敢者和先驱者的事业,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最高体现。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远航事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下西洋,可惜的是并没有持续下去,更没有实质性扩大中华文明的辐射范围。如果用航天活动来类比,郑和下西洋似乎与阿波罗计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活动都没有持续下去。声势浩大的国家探索活动都以不为人关注的方式悄然收场,而欧洲民间自发组织的大航海却蓬勃发展,直至改变了世界。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可以看到,无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阿波罗计划,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执行国家政治任务。政治任务往往有明确的目标,达成目标后任务基本就结束了。如果长期不能达成目标或者目标发生变化,任务就会被强制中断,这与经济活动是有显著区别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郑和下西洋和阿波罗计划都证明了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性。郑和证明了大舰队远航并安全返回的可行性,阿波罗计划则证明了人类登陆月球并开展活动的可能性。今天的国家航天活动同样肩负着证明技术可行性的使命,经济部门和企业界应当从国家航天行为中学习知识,并设计有经济社会效益回报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同样的,当经济部门看到某种航天活动可能发展为有效益的经济模式,但对技术可行性心存疑虑的时候,国家就有责任投入资源进行验证。

郑和下西洋图

就此而言,肩负政治使命的国家行为与追逐商业利益的经济活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国家航天活动的根本方向,是培育产业,创造并优化产业环境,在相关技术成熟后向产业界转让或转移,让产业界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国家航天活动才能保持足够的支持率、活跃性和持续性,可以不断发展下去。当然,对航天领域特别是载人航天来说,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至今全球还没有出现可以完全自我成长的商业载人航天模式。需要很大规模的国家投入来解决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为商业化运行创造必要条件。对此,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渐次跃进的方式,先解决近地空间的问题,移交或转移给经济部门,然后逐步向月球、小行星乃至火星跃进,解决一个转移一个。这个过程也许会相当漫长,延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但不做这样的努力,经济部门可能就永远无法实现突破,从而不能达成政治使命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和统一,因此,国家航天部门的责任格外重大。共同的努力和责任,可以促进航天事业像当年的大航海一样,改变人类社会的图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奥尔德林走出登月舱的历史性时刻,被同在月球上的阿姆斯特朗记录下来。

猜你喜欢
产业界郑和阿波罗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复合型AI人才更受青睐
回望阿波罗11号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
中瑞两局合作第六次会议及第四次产业界圆桌会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