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生态图

2016-12-22 03:22:36万江心,张云龙
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慈善公益

企业公益生态图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为规范发展公益事业,阿里巴巴集团及旗下子公司联合成立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已于2012年通过国家民政部审核批准,马云成为该基金会第一位志愿者。

2010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从2010年起将集团年收入的0.3%拨作公益基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家环境保护基金。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宗旨是:营造公益氛围,发展公益事业,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资助重点包括:水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支持环保类公益组织的发展。

据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章程显示,基金会以当下棘手的环境保护为主公益方向,初始基金5000万元,今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及其旗下公司的捐赠,公益范畴包括自然灾害救助、扶贫助残、帮助受助群体提高能力以改善生活条件,并将重点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支持环保类公益性组织的发展。

与其他非公募基金会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要以环境保护作为公益方向,将企业平台模式及资源融入到公益领域,让公益项目得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帮助了全球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仅授之于鱼更是授之于渔。以阿里援建的青川公益项目为例,在重建过程中,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帮助青川本地年轻人开设50多家网店,以销售蜂蜜、木耳、香菇等农副产品发展生计,2011年仅在线销售额便超过500万元,帮助400多户农民增收,促进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金媛影表示,公益与商业模式结合是独有的阿里公益模式,基金会将会在2012年2月率先在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内部推举出10名公益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一方面让员工直接参与到公益项目的评估和决策,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公益意识。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腾讯基金会是由腾讯公司2006年9月发起筹备,2007年6月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司捐赠原始基金2000万,并承诺每年按照利润一定比例持续捐赠。

秉承着“人人可公益的创联者”的理念,腾讯基金会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以“腾讯网络捐赠平台”“益行家”“腾讯公益网”等产品为平台,培养亿万网友的公益习惯,推动人人可公益的生态建设。此外,腾讯基金会通过“为村开放平台”“腾讯立体救灾”等项目,在乡村发展、教育、扶贫、紧急救灾、员工公益等多个领域长期探索着互联网与公益结合的前沿与可能。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成立十多年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

翟红新女士于1999年加盟腾讯公司,历任腾讯网总经理、服务采购中心总经理、腾讯首席信息官(CIO)助理等高级管理职位。2010年出任腾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自2016年9月7—9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99公益日”爱心网友捐款3.05亿元,共有677万人次参与捐款,为3643个在筹公益项目献出力量。与去年3天逾200万人次捐赠1.27亿相比,今年的捐款金额达到去年的2.4倍,参与人次达到去年的3.3倍,爱的力量呈几何级放大。

加上腾讯公益基金会的1.9999亿元配捐和企业的1.01亿元配捐,总计善款金额超过6亿元,刷新了国内互联网的募捐纪录。

同时,在上百家企业、公益机构、明星名人的共同跨界发力下,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渠道,“互联网+公益”的大生态也爆发出了空前的力量。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曾在启动时表示,希望以99公益日为契机,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让更多元、更多层次的力量都加入到公益中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次方效应”已经形成,公益新生态雏形初现。

“99公益日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短几天的捐款数额。”9日当天,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一封向全体员工发出的公开信中表示,让“指尖公益”融入到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去,这才是99公益日的真正意义和初心所在。

光华慈善基金会

光华慈善基金会(Bright China Foundation,BCF)以“授人以渔”为宗旨,致力于在中国“普及创业教育,创造积极人生”,为中国的职校学生、服刑在教人员、社会弱势人群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创业教育机会。光华的项目——“光华公益创业行动(Bight 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通过培训认证创业教师为校友提供互动式创业课堂;开展创业精神大奖赛(Bight China Entrepreneurial SpiritAward,BESA)等活动激发校友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同时为创业校友提供创业基金及创业指导,以支持校友的创业实践。

香港光华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通过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协作,开展两地青少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观摩,共同促进和推动青少年创业教育发展,增强青少年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同时也作为筹资平台,为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在内地的项目筹措资金。

壹基金

壹基金是由李连杰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是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

2007年,著名功夫明星李连杰创立启动了壹基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2010年12月3日在深圳注册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三个领域”,即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3大公益领域。

2007年,李连杰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合作设立“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以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的形式在中国大陆开展公益事业。

2008年10月,为了保证公益项目更高效地实施,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上海市民政局等多方主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私募基金会的形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向“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进行专项的汇报与结算,并接受年度审计。

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深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注册成立,拥有独立从事公募活动的法律资格。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原始基金为5000万元。

“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及“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已清算注销,其项目、资金及工作人员已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承接。

2011年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举行揭牌仪式,宣布深圳壹基金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壹基金成为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募资格的基金会。据悉,这是国家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慈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大力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李连杰先生壹基金倡导着“壹基金壹家人”的公益理念,壹基金标志设计中的“1”代表着每一个1。文字与图案元素构成了其标志,图案围绕着数字“1”构成了一个笑脸。公益活动的力量对社会是积极的,推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那些善良,就像是那句话“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如此美好”。

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原名为“电网公益基金会”,于2009年3月由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2010年6月,国家民政部批复“电网公益基金会”正式更名为“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原始注册资金为1亿元,是中国能源行业首家非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公益事业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益事业企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产业带动力。社会各界对公司充分发挥履责表率作用,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有着广泛的期望。“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正式获批,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公益事业工作进一步走向了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将对塑造卓越的“国家电网”品牌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将深入研究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全面整合公司各级公益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公司公益事业的集团化运作平台。基金会明确提出,在加强公司公益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基金会中长期工作规划,确定3—5年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努力打造公司一流公益品牌。

据悉,仅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公益活动就多达470项,员工志愿服务超过62万人次。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及员工仅向西南五省旱灾和青海玉树地震捐赠就达6657万元。全面提升了国家电网公司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与水平,对全面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提升公司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积极履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奉献爱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金会业务范围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助学、助老、助残等社会救助活动;支持电网公司所属企业开展扶贫帮困项目;对重大自然灾害实施救助;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李嘉诚基金会

李嘉诚基金会是香港认可的慈善机构,1980年由香港富商李嘉诚创办以更有系统地资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务。2005年1月,李嘉诚以12亿加元(约78亿港元)出售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股份,并成立以加拿大多伦多为基地的“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不足15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深深体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认为对无助的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业成功,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作更大的贡献。故早年随着事业进展、行有余力的时候,便热心慈善公益,支持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医疗事业。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以期推动改变、提升能力、建立同慈能量、启迪社会创进。至今,项目捐款已逾200亿港元,横越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其中87%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李嘉诚基金会的使命,是推动社会建立“奉献文化”本质的力量。基金会主要捐款予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李嘉诚希望透过教育强人力和文化资源,透过医疗项目可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

李嘉诚基金的管理特色在于从不动用现有资产,基金用多少,李嘉诚补上多少。

李嘉诚曾在长和业绩会上表示,“基金会是我的第3个儿子,基金会的份量有一日一定不会少于我财产的1/3。基金会于1980年成立至今,捐款已近80亿港元,未来如有好的项目,基金会一定会捐出更多。基金会内拥有股票和现金,但一定不会影响长实、和黄或赫斯基的业务。”

李嘉诚曾多次强调指出,基金会是100%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一直不喜欢将基金会用慈善两个字。李嘉诚还表示,无论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基金会是100%做捐献的。

李嘉诚基金会集中两方面的发展:通过教育使能力增值以及通过医疗及相关项目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至今,李嘉诚基金会及由李嘉诚成立的其他公益基金会已捐助过很多项目,其中64%用于中国内地的助教兴学、医疗扶贫和文化体育事业上。

另外,李嘉诚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已过百亿美元,但李嘉诚却从不动用基金会的现有资产,如果基金会在一年捐出10亿元,第2年他就会再放10亿元来补足基金会的本金。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是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1亿元,来源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捐赠。

建设宗旨:支持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业务范围:资助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助学助教、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事业,重大突发性灾害的紧急捐助等。

“中国移动蓝色梦想教育慈善计划”是由中国移动发起的、专注于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的公益慈善项目。该计划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培训、贫困学生帮扶3大领域,努力实现“持续开展教育扶助努力缩小数字鸿沟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中国移动不仅从自身做起始终积极践行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公益项目,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环保理念,让每一个人都为环境保护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弱势群体帮扶:“厚生”作为中国移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就是要求中国移动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厚民之生”。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中最需要帮助的人,一直是中国移动公益慈善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国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神华公益基金会

神华公益基金会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7月1日出资2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基金会成立以来,秉承“奉献神华爱心,支持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宗旨,汇神华爱心,襄公益事业,主要业务范围为扶贫济困、救助灾害、开展援藏、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合作交流、社区共建等。

神华公益基金会第2届理事会共有理事19名,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名,监事1名;现有办公室、财务处2个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9名,平均年龄34.8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占总人数50%;拥有神华爱心志愿者970人,为神华集团及各子(分)公司员工。

基金会在民政部的领导与关怀下,锐意进取、创新探索,规范发展、完善自身。基金会已制定5年内从慈善领域起步,进入公益领域继而跃升到社会创新高度的“三级跳”公益战略;建立了一套专业规范的管理制度;创建了基金会网站与自有刊物《神华爱心》;开创了具有“神华公益特色”的3大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坚持制度先行,已制订各类规章、制度共21项,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工作人员均为专职,不在集团公司兼任职务;实行“零费用”管理,保证所有捐赠资金全部用于项目;严格遵循项目公益性原则,杜绝关联方交易,对神华内部员工及家属不做任何形式捐助,并将此项规定写入章程。

运行机制创新:建立“理事会会议—秘书长办公会—周例会”的常态化会议机制。建立项目前、中、后期的全程跟踪监督机制,严格依据项目进度分批付款,保证项目监管到位。

项目模式创新:开展项目实行深度管理,采取资助与实操相结合的项目运作模式,精心选择合作伙伴,依托平台、“强强联合”。边实施项目,边总结经验,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公益发展战略和有关后续项目提供理论支撑。

截至2014年年底,基金会捐资总额8.6亿元,开展自有公益项目8个、捐赠活动42项,受益地区涵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余县(区),受惠人数573万。基金会实施了一系列以“神华爱心”为品牌的公益慈善项目。主打三大爱心项目,“神华爱心行动”项目旨在全国范围内救助0—18周岁贫困家庭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目前已累计救助两病患儿15123名;“神华爱心学校”项目援建爱心学校12所,受惠学生总数近2万,并在江西吉安、余干带动2个教育园区发展;“神华爱心书屋”项目向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福建、陕西等中小学共捐赠图书1541万册,建立了7139所爱心书屋。

基金会成立5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与赞扬,先后荣获民政部第八届“中华慈善奖”,人民网“2011年公益特别贡献奖”,中国社工协会2012年“最佳示范公益组织”奖,理事翟日成获2012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等荣誉。

神华公益基金会以“神州弘大爱,华夏倡仁心”为理念,以打造世界一流非公募基金会为愿景,正日趋朝国际化的公益慈善组织迈进。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慈善公益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48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公益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学生天地(2017年33期)2018-01-31 01:18:33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8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