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华
乡绅的标准不单是穷与富
刘东华
翻阅修订版的山东省《鱼台县志》,里面记载本地一位有德行的乡绅,名字叫贾琚,生于乾隆年间。
笔者之所以对这个人感兴趣,是记载里开头一句话:“琚,家不甚丰,而性好施予。”意思是,贾琚并不是特别富有,算不上是土豪,但做人大度,乐善好施。
关于他的典故,在当地民间也流传甚多。我们这一带濒临微山湖(位于山东济宁微山县),过去水利治理得不好,时有洪涝之灾,粮食歉收。普通百姓,家里没有余粮,到了秋天,很多人家就关门锁户,举家出去逃荒,到过年再回来。
过去,凡是我们这一带的老居民,逃荒要饭就像出门赶集,抬脚就走,像候鸟,成了习惯。
这一走一回的过程,贾琚很忙。先是打听周边邻里谁家要走,他要去送一送。用长袍挟带上一盘豆饼,趁着夜色登门。豆饼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也没人把它当食品了,只能喂牲口。但那时候是最适合长途出行的干粮,如果路上讨不到吃的,掰下一块,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充饥。
然后就是到过年,逃荒大军陆续返乡的时候,贾琚再对周围乡邻一户户探望。那时候逃荒,收获也差别不小,有人勉强度过饥荒,混个生活。有人幸运,可能会稍有盈余,积攒点过年用的食物、零钱。谁家过年困难,贾琚就叮嘱人到他家取粮,记账,等收成好了再还。至于还不还,贾琚从不要账,全凭借债人自己的记性。
那时,到了年关,多发偷窃事件。乡间其他富裕人家,就在这时候加强戒备,家丁巡查,放狗护院。贾琚则相反,叮嘱家人,晚间早早睡觉,若有声响,不要点灯、大呼小叫,饥荒之年,不到万不得已,作为良善人家,是不会出来做小偷的。
据说他家还真遭过偷窃。某晚,贾琚看到,星光下,有人翻墙入室,然后偷了粮食,背在肩上,想再逾墙而出,可能是因为身体负重,人攀着在墙上,翻不过去,一时进退两难。贾琚看着不忍,走到墙下,托着那人一只脚,用力一送。听偷窃的人在墙外伏地磕了三个响头,泣声道别。
此类的故事桥段,现在说出来,很少有人信了。
县志里还记载:“乾隆丙午岁,荐饥。每晨以钱悬于门,全活者数百家。”意思就是乾隆丙午这一年,当地一再饥荒,贾琚则把方孔的铜钱串起来,每天早上挂在门外,让饥民取用,因此救活了数百户人家。
最后说:“及卒,有自远方来吊者,不知姓名,尽哀而去。”到贾琚死的时候,有从外地赶来吊唁的人,没人认识他们,显然非亲非故,也不知道姓名。这些人在贾琚灵柩前痛哭一场,离开时仍显得非常悲痛。
虽寥寥数言,隔着岁月,但能认识这位高邻,我觉得荣耀。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