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华?周炜
一、素养课程开发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近些年来,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非堂注重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结合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不断开发和完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逐渐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第一,以个性化素养发展为核心。即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主动建构,为学生个性化的素养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学生定制素养课程。第二,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建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丰富的素养课程,开发主体的开放性是关键。不仅鼓励有意愿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提交课程方案,而且为愿意参与开发的学生提供支持,还吸纳家长、校外机构等各种资源。由于开发主体的多元,素养课程的时空、主题、活动方式等都得到延展。第三,以机制为保障,即重视课程开发程序化和制度化,以确保校本素养课程具有可持续发展、不断更新丰富的机制。
二、素养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为确保素养课程开发的有序、有效和可持续开展,学校十分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素养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多主体调研、课程定项、多主体开发与申报、审核立项。
1.基于课程需求的多主体调研
校本课程立足校情、学情、师情进行开发,其研发、推进和再建构的主体也应该是学校教育多样化的利益相关体。校本课程研发目标和纲要确定后,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调研,即每学期末学校科研部门,都会以问卷或访谈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门类、内容以及形式要求。
(1)对开设素养课程的态度
对学生调研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原有课程以外的课程学习。从调研结果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校本课程。对家长、教师等支持孩子参加素养校本课程态度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85%)支持孩子参加校本的课程。
(2)对于素养课程领域的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喜好的素养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科普类、文学类和竞技类占比最多,人文素养类、职业体验类等也达到100~200人。家长的期待与学生有很高的一致性,教师选择文学类最多,达到1/3,其他领域基本均衡。
(3)对素养课程开发主体和教材来源的期望
调查结果表明,期望教师承担课程开发的学生人数最多,同时主张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从这个问题的后续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对于参与课程开发的其他主体,如学生、家长等,不是不同意,而是担心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希望如果学校做相关尝试,一定要提前做培训。
2.课程定项
在多主体调研基础上,我们分三轮对素养课程的门类和内容进行定项。第一轮,将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同时提交审批通过的31门校本课程作为第一批确定的素养课程;第二轮分别为其他教师、有意向参与课程开发的家长、学生和其他教育共同体进行课程开发培训。在他们提交课程申报书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室审核确定17门素养课程。第三轮则是对社会公益组织开发的公益类课程进行考查,确定2门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素养课程。随着素养课程的丰富,我们又对这些课程进行归纳和分类,以提高课程组织化和序列化,主要汇总为四大类:文学类、科普类、人文素养类和体育竞技类。
3.校本素养课程开发与申报
(1)多主体开发素养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学校不是孤岛式的存在,调动和发挥多方教育主体参与素养课程开发,尽可能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是确保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课程的基本途径。[2]
参与学校样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和校外机构。
学生主体研发生本课程,如《朝阳区博物馆攻略》《朝阳区郊野公园攻略》等,在大框架确定后,学生自主选取研发内容、自由选报呈现形式,而其生成过程也经历了选择设计路线、选取内容、实践撰写、多次修改编辑成书的过程。而实施阶段则采取自荐、他荐、考核相结合的执教准入制度。
教师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本着国家课程延伸、地方课程泛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家长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利用学校家委会的力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家长中散落的精品教育资源整合,并在学校科研室的统整下进行针对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开发。如北京饭店高级厨师(学生家长)参与开发的“童趣烘焙课”等。社区、公益组织介入式校本课程开发。如“普乐课堂”“财商课程”等。
学校购买校外活动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打包课程,如足球课程、篮球课程、航空航海等。
(2)素养课程申报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否则,在开发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无序开发等诸多问题。[3]学校积极统筹开展素养课程的申报工作,需遵循以下流程(如图1)。学校课程室在每一学年末公布基于先期调研的学校素养课程目标以及素养课程的分类规划;有意向进行课程开发者(教师、学生、家长等)撰写申报书提交学校课程室;课程审核室组成课程审核专家组进行课程审核,通过者确定为下学年可实施的素养课程。最后通知予以立项的课程申报者,请他们进一步规划、撰写并提交课程简介与课程规划、教材等内容。
4.审核立项
学校素养课程的审核立项分为三部分,一是将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同时提交朝阳教科所审批通过的31门校本课程作为第一批确定的素养课程;二是对家长、学生和其他教育共同体提交的课程进行审核立项;三是对社会公益组织开发的公益类课程进行接洽、考查,之后审核立项。
三、素养课程体系构成与实施
到目前为止,我校共开发并实施66门素养课程。目前素养课程主要覆盖五大领域,涉及五大开发和执教主体,已初步形成领域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的素养课程体系。
1. 素养课程体系的构成
(1)从开发和执教主体角度梳理,素养课程的分布情况如下。
一是教师中有学科特长或是教学领域外的研究点的教师独立开发的课程,目前本部和低部共36门。二是家长讲师申报、审批开发和执教的素养课程,目前共21人9门。三是学生自主申报、审批开发和执教的素养课程,目前两部共10门。四是校外公益组织开发和执教的素养课,如英文速录等,目前6门。
(2)从领域分类角度梳理,素养课程的构成情况为文学类、科普类、艺术类、人文素养类、体育况技类、职业体验类共和大类122门。
2. 素养课程的实施
通过审核立项的素养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供学生选修。学生选择申请素养课程的流程如图2所示。
素养课程的课时安排:考虑到学校课程的排课限制,在充分调研,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的基础上,将素养课程安排在每周三下午3:10 — 4:10,一学年20次课。
四、对素养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已历经五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反思、评价和调整。评价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学校课程主管部门的评价,从课程规划、课程日常实施检查等方面进行;二是学生的素养课评价,如金牌素养课评选。三是家长调研形式的评价。
基于评价和反思,我们看到,对于多元领域、多元主体进行素养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至关重要。
第一,学生生活的领域是多元的,包括他们的认识来源、知识建构、能力形成,甚至是价值体系的建构,都越来越开放和丰富。他们个人生活和成长的背景各不相同,步入社会之后,他们又将面临不同的职场生活。因此,学校课程必须是开放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给予学生得最大化帮助,就是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开放的课程设置,为他们提供最优组合的课程,实现培养多元化人才成长的可能。[4]
第二,多元开放的课程设置需要开放的课程评价与管理,但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规划上又不应该一味求精、求深,因为小学阶段的课程,特别是素养课程,力求发现、点燃、激活并唤醒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为他们初步完成未来的人生规划打开一扇窗。
第三,多元开放的课程设置要求我们必须打开大门迎接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的大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在趣味性、领域性、科学性、创新性等方面弥补学校单方面素养课程设置的局限。但同时,这种多主体(家长、教师、学生、社区、公益组织等)又必须经过学校组织的课程专家的培训,才能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此外,学校也必须加强对课程的调研和监管力度,才能保证素养课程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info732 .htm, 2001-06-07/ 2007-11-05.
[2] 黄春梅,司晓宏. 从校本课程到课程校本化——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探寻[J]. 中国教育学刊,2013(03).
[3] 索桂芳. 基于区域的校本课程开发推进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6(04).
[4] 沈鸣.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校本课程开发——以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 教育评论,2014(10).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