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
杨志敏坐在法国巴黎一间小公寓的桌前,发呆。窗外,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鲜花怒放的喷泉公园,巴黎人从容高雅地行走其间。浪漫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四年前,他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法国,一边攻读生物分子学的博士学位,一边为出行法国的各种中国旅游团担当翻译,赚点小钱维持家用,日子拮据。一年前,他终于拿到博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后。只要顺利毕业,势必前途无忧。
就在这个时刻,杨志敏犹疑了——他缺乏创新发明能力,更擅长完善理论,科研的路越走越窄。而在打工当翻译的日子里,他日益被那些经历坎坷的商人吸引,兴趣盎然。他有家有口年近不惑,是按部就班,继续轻松平淡的生活?还是及时转舵,冒险迎战未知的商海?
杨志敏一筹莫展,干脆推开屋门,走进繁华的巴黎街道。
傍晚时,他被浓郁的香味吸引,信步迈进了一家高档巧克力店。玻璃橱窗内形状各异的巧克力,动辄几美元一两,让他自觉囊中羞涩。店主随意问:“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说:“中国人。”店主有些冷淡:“巧克力很贵,中国人很少买得起。”
杨志敏羞红了脸,又起了好胜心,竟孩子气地想:我不仅要买,还要自己制作巧克力!
那些天,他足不出户,天天翻看报纸杂志,上网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这并不比分子生物学更复杂,却苦于资料不全,又无人可问。恰好,有家著名的巧克力企业招聘一名管理人员。尽管该公司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他仍然兴冲冲地寄去了个人资料。
一周后,杨志敏接到了面试通知,兴奋地安慰忐忑的妻子:“相信我一次。老做不喜欢的事情,太痛苦了,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如果转行失败,也不过如此,不会更坏!”
妻子几乎是头一次看见他井喷般的激情,不再埋怨他放弃专业,默默动手收拾行李。
为了一个男人延时若干年的梦想,全家飞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幸运的是,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该职。
杨志敏勤奋聪敏,在新岗位上很受青睐,并被派到比利时学习巧克力制作秘籍。学成归来,他在公司晋升加薪,前途大好。
杨夫人刚松了一口气,杨志敏又做出惊人之举,准备辞职单干。他把最坏和最好的结果,用笔一一罗列,恳切地说:“加拿大人每年在巧克力和其他糖果上的消费高达23亿美元,这是巨大的市场!让我试试!”
妻子沉吟不语。杨志敏不再劝说,只是买来可可粉、可可脂、果仁、砂糖、牛奶等,在家通宵达旦地研制。在一系列繁杂工艺后,他制作出浓稠的巧克力液,又熟练地倒入自制的各种巧克力模具,一滴不曾洒漏。辛苦了好几天,桌上甚至地上,摆满了形色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巧克力。他黑着眼圈,乐在其中地邀请妻子:“和我一起做巧克力吧,这个过程非常美妙!”
消息传出,杨志敏的朋友们纷纷劝阻,就连他的导师,一位教学严厉的法国老太太,也飞到加拿大来,苦口婆心试图劝阻。
“杨啊,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你完全能找到好工作,干吗去卖巧克力!”杨志敏只是微笑着端上一个托盘,上面放有多种口味的12块巧克力。老太太边说边吃,等托盘空了,她已心悦诚服:“太美味了,我支持你!”
正式辞职时,杨志敏担心老板会骂他忘恩负义,谁知,对方粲然一笑:“这是个好想法。我在比利时干了几十年,才走到今天。将来你的小店开张时,我愿意告诉你一些经验。”
杨志敏感谢上天厚待,更感谢自己不曾泯灭的激情。
之后一切顺利。他请来当地的商业银行“贷款评估团”品尝自制的巧克力,在十多位评委的赞叹声里,很快申请到第一批贷款。
那年的圣诞节,杨志敏的“皇家可可”巧克力店在蒙特利尔市的富人区开张,自产自售。纯正浓郁的巧克力,让附近居民纷至沓来,订单越来越多。如今小店名声远扬,已成为当地一景,采访的媒体也络绎不绝。杨志敏说:“希望不久能回到中国,把巧克力的连锁店开起来。”
当记者仍为他的生物学博士学位感到惋惜时,他爽朗地笑了:“你尝过一级的黑巧克力吗?制作时温度必须控制在32度,控温24小时,否则减损美味。制作顶级香醇的巧克力,就是我人生的32度,味道正美,何来遗憾?”
(摘自《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