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非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常常会出现对人类很有帮助的机器人。现在美国宇航局要把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人小伙伴变成现实,并且让它们在国际空间站替代人类完成一些任务。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用人形机器人帮助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现实,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区域是根据人类的活动而设计的,所以,在地球上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各类机器人到了这里可能反而非常累赘,甚至会阻碍宇航员的活动。
但是如果真能制造出人形机器人,那么在太空执行任务时它们与人类协作将具有巨大的优势。机器人的参与可以将宇航员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从事更复杂、更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国际空间站这样富于挑战的环境中。美国宇航局相信,一个成功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够和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亲密合作,还可以直接使用人类的工具,而不必为了机器人再单独定制设备和工具。
根据这一设想,美国宇航局从2000年起就已经开始了对宇航机器人的研发。宇航机器人计划的第一阶段制造出了Ⅰ型宇航机器人。在空间站里,这种机器人只有一条腿,因为在零重力环境下,不需要两条腿来平衡重量或者抓地站稳。在机舱之外,宇航机器人可与空间站机器臂的末端相连接,宇航员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舱外活动,而不需要自己出舱,从而减少宇航员遇到危险的几率。
几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将技术进一步完善,在原有Ⅰ型宇航机器人的设计基础上,为其配备自动平衡系统平衡轮或者更为牢固的四轮结构。不过,这样的改造,却造就了一个面目狰狞的丑陋机器人,如人马一样,它的躯干又矮又胖,胳膊又短又粗,脖子又细又长,脑袋上顶着个波巴·费特(《星球大战》中的人物)的头盔。
经过进一步优化改造,最终在2011年,一台宇航机器人顺利进驻国际空间站,这个人形机器人的样貌看起来要舒服得多,这就是Ⅱ型宇航机器人。Ⅱ型机器人相较于它的前辈来说动作更快,更敏捷,力气更大,能够拿起重达20千克的东西。它既可以由空间站内的宇航员操控,也可以由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技术进行操控。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该机器人全身共有350个感应器,能够向机器人传递信息,就连它的指间也有触控感应器,分散式的控制系统由38种不同的计算机处理器协同发挥作用,这一切使得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异常敏感,仿佛它也拥有人类的触觉。
用当前技术所制造的宇航机器人离电影里C-3PO(《星球大战》中的礼宾机器人)那样的角色还相去甚远,但是现在至少已经有个像样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空间站中给予人类帮助和陪伴。
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