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2016-12-21 07:52温美珍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继承改进

温美珍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改制组建,2014年12月与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下设22家分、子公司,生产经营区域跨越福建、青海、新疆三个省份,是一家集民爆器材生产、销售、爆破服务、技术咨询及原材料供应、设备加工、产品研发、危险货物运输和军品生产等为一体的民爆军工综合型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一家股权多元化的企业。如何开展好党建工作?成为公司党委当前认真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海峡科化公司党委于2008年成立,成立后的公司党委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建工作,为助推公司上市进程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混合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 党建工作 现代企业制度 继承 创新 改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以及股份制企业的涌现,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的日益增多,股份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就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谈几点浅见。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改制组建,2014年12月与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生产经营区域跨越福建、青海、新疆三个省份,是一家集民爆器材生产、销售、爆破服务、技术咨询及原材料供应、设备加工、产品研发、危险货物运输和军品生产等为一体的民爆军工综合型生产经营企业,综合实力居全国民爆行业前列。公司党委下设5个二级党委,5个直属党支部、1个控股公司党支部,1个控股公司党委,45个二级党支部。目前,公司是福建省首家拟上市的民爆器材企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改制以后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崭新的课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海峡科化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和实践,切实加强和改进的党建工作,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谋大局,创新工作思路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下设22家的分、子公司,生产经营区域跨越福建、青海、新疆三个省份,公司存在基层组织层级多、职工思想多元化、不同地域基层单位文化差异大等实际问题,如何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股份制公司贯彻落实,保证股份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履行职能的同时,使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是摆在公司党委面前一道现实而重大的课题。为此,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党委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适时制定了党建工作思路,确立了四项党建工作指导原则,即:一是依法办事原则。股份制公司党建工作要与贯彻落实《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规相统一,在贯彻执行各类法规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二是党要管党原则。股份制公司党组织要充分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从严治党,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党组织各项建设。三是公司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原则。对福建、青海、新疆等跨地区经营的公司,母公司在加强领导和管理的同时,积极与当地党组织加强联系,明确责任,争取和支持当地党组织进行共同领导和管理。四是讲求实效原则。开展股份制公司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必须结合生产经营去进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要在公司持续发展中接受检验,努力建立融时代特征、企业特色为一体的党建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二、抓班子,提升核心凝聚力

1.创新党组织的组成模式。公司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领导体制。公司党委领导班子由13名成员组成,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设一名专职党委副书记、一名兼职党委副书记,其他委员由董事、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兼任。通过这种党组织领导机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同时又维护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责的权利,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全新领导体制,实现了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有效地推进党组织在企业开展工作。

2.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 公司党委定期组织中心组学习会,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三严三实”教育等,改进工作作风和学风,领导班子成员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主动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3.理顺并严格工作流程。公司研究并出台了党政联席会、办公会、专题会等系列定期会议、沟通制度,将会议研究、集体决策制度化、流程化,在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同时,也增进了班子团结,形成更强的合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自觉对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政从业若干规定》等,做到清正廉洁,办事公正,接受职工监督。班子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端正领导作风。

三、抓堡垒工程,提升党建工作活力

1.强化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公司党委深入调研,制定和完善股份制公司《公司党委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形成集体决策和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公司党委每年年初下发《党委工作意见》,对党委工作提出总体的要求和指导性意见。相继制定、完善《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三项谈话制度》、《党建工作考评细则》、《发展党员工作条例》等20余项相关制度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系统规范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

2.强化党建工作监督保障机制。近年来,公司结合上级党组织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相关要求,对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尤其是对人、财、物部门的制度建设,重新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建立并完善了《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等10项具有自身特点、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效能监察,内部财务审计,大宗物资采购及大工程建设招标活动,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四、搭建平台,创新工作方法

1.坚持继承和创新。公司党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方法。结合专题党建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全面开展了“安全月、质量月”的应急预案演练、QC发布会等各项特色竞赛活动,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有机结合,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特色党建活动。一是创新党课方式。公司党委通过各基层组织“微型党课”大赛评比模式,不断创新党课方式、提升授课人员素质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建立一支公司讲师团,深入基层进行“微党课”巡讲,全面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二是创新学习形式。(1)公司党委每年组织新党员利用周末参观古田会议会址、井岗山根据地遗址等红色圣地,并在圣地组织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努力把老区的革命精神化为现代企业精神。(2) 公司党委充分运用互联网传媒,先后建立“海科党建微信平台”、“海科党建工作交流群”、“海科党员学习教育平台”等,编发具有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特点的《党组织学习材料》,及时转发学习材料给广大党员,以“微信问学”等多种方式,促进党员领导人员学习常态化。

五、围绕中心,做细做活党建工作

1.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拓展党组织活动领域。向控股公司、分、子公司拓展。在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公司党委对控股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坚持做到“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行政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坚持党委主体责任,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党组织,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2.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延伸。公司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在选人、用人上以“阳光赛马”公开竞聘为主,既避免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又可拓宽选人视野,为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建立海峡科化领导力模型,努力倡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用人价值观;加强集团内干部队伍的交流和融合,提升领导素养和综合能力,培育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H”型职业通道,充分调动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积极性,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3.向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渗透。积极指导构建培育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任务相联系的企业特色文化。近年来,公司相继构建了特色的安全、质量文化,在继承原有独具特色的“零一二三四”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地开展了安全应急预案救援演练、防恐预案救援演练等活动,受到同行业内人士的好评;在全员中开展的安全累进奖、风险抵押金制度,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起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同时,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统一公司标识,美化、绿化生产区、生活区;投资修建了篮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乒乓球,职工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创办公司内部刊物、开通公司网站,创建微信群、QQ群,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球类、歌舞等员工喜闻乐见的具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系列措施不断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企业党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形势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针对改制以后诸多崭新课题。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混合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党委正是以不断探索的的精神,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提升了公司凝聚力,为助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继承改进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内部会计控制对完善公司治理作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