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娘

2016-12-21 22:55周华诚
饮食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野菜灯笼姑娘

周华诚

超市里,有一群花姑娘。

光鲜得很——个子娇小玲珑,穿着卡其色的百褶裙,标价九块八毛一斤。

水果摊位前,好多人围着花姑娘,看新鲜。这是什么水果呢?有点像小番茄,又有点像樱桃,橘黄,橘红,亮黄,圆滚滚,活泼泼。唯有一点不同,果实外面围了一层纱裙,像是小灯笼——果实就藏在这灯笼里。

这模样,在我记忆中尚有:我老家浙西南,有一种野草,膝盖一般高,生的果实就是如此,一颗颗如灯笼般挂着。但似乎总是青的,不见得变黄或变红过,也不见得有人吃过它。我们小时常玩的游戏,是摘了它来,从小灯笼的口子朝里吹气,吹得鼓鼓的,用它揿到伙伴们的脸上去——猝不及防,啪!一声响,果浆随之迸裂,涂在伙伴的脸上。我们的欢乐,便也在那啪的一声里迸裂开来。

只是,真不知道它还可以吃。

也不知道是否跟超市里的“花姑娘”是同一种东西。

我在花姑娘面前流连,觉得这名字真是起得好。超市里灯火通明,我却觉得一下子离故乡的山野亲近了。

回来查《浙江野菜100种精选图谱》,没找到;又查明朝鲍山编的《野菜博录》,惊喜地翻到了“姑娘菜”条目——

“姑娘菜,一名红灯笼儿,一名挂金灯。苗高尺余。叶似天茄儿叶,窄小。开白花,结房如囊,似野西瓜蒴,如撮口布袋,如樱桃大,赤黄色,味酸,性平寒,无毒。叶味微苦。”

这姑娘菜,收在草部,“叶食可食20种”之一。名叫姑娘菜,主要还是吃叶。

又查《中国的野菜:319种中国野菜图鉴》,也找到了“姑娘菜”,这回清楚多了——

茄科,酸浆属。多年生草本。学名叫“酸浆”。酸浆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久远,早在公元前300年,《尔雅》中便已有了关于酸浆的记载,云云。

这样的花姑娘,在南方,可算野果、野菜,真没见过可以当水果的。我在网上发了图,有东北的网友指出,这玩意儿在俺们那嘎儿叫“姑捻儿”,夏末秋初,市场上常见啊。吃起来,酸中带甜的,可好吃了……

这样几句,我脑海中自动配上了小沈阳的口音。原来,“花姑娘”在南方稀见,在东北倒是常有。最正统的“姑娘”,味道颇有些酸涩,不宜食用。东北地区可当作水果吃的,大多是“洋姑娘”,应该是国外培育后引进的。还有一种是“毛酸浆”,俗称“黄姑娘”,口味略略地酸一些。

见了花姑娘,觉得新奇,我就留了心。有一次翻旧杂志,找什么资料,无意中瞥见2009年10月期的《博物》上介绍过它,实在有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与花姑娘的相遇,总在不经意间。

只是那篇几百字的短文,写得轻佻了,把酸浆评为“最龌龊水果”。为什么是“最龌龊”,它写道——

“酸浆在东北地区,最初是被当玩具的。用一根纤细的针——更多时候用扫炕笤帚的分枝代替——把酸浆底部捅个小口,弄出种子和汁液,再把果实含在嘴里,咬的时候就能发出声响。有人说这个游戏通常为小姑娘所喜爱,因此久而久之,酸浆和姑娘取得了某种联系。如今心怀龌龊的人们,剥掉酸浆残破不堪的外皮,咬一口珠圆玉润的果肉,眼中得意之色,如同咬了真正的姑娘……”

真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种水果叫苹果,一种水果叫做梨。苹果,梨,花姑娘——生来应是平等的。而怎样叫它,怎样吃它,与它又有何干?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野菜灯笼姑娘
寻找野菜香
秋姑娘的信
野菜烹饪中的注意事项
糊灯笼
泥姑娘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
你是不是故意的
采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