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如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可称为金榜。因此,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来泛指考试被录取。
蟾宫折桂
据《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接见郗诜时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郗诜以“桂枝”、“昆玉”这样的稀世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所以,这里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月亮上有金蟾,月宫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考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独占鳌头
鳌,神话里海中的大龟。上古天塌地陷时,曾以四肢助女娲擎天,使天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传说鳌力大无穷,可背起大山。唐宋时期,皇宫前的石阶上便雕刻着巨鳌,象征帝宫永立不倒。在科考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的两侧恭候,只有状元可以站在巨鳌头首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连中三元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第一关,由各省府主持,考中可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为科考的第二关,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中者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如果一个人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就被称为“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