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红
结合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问题来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深化高教改革的主要问题。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实践指导工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套“点-线-面-体”立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施“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完善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模式,贯彻大学生“把创意变成作品,又把作品转变为产品”的培养路径,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立体化运行机制
点:2011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创新实践学院,下设创新活动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计算机教学中心,负责为全校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新讲座、创新创业训练、技能培训、科技竞赛等活动。2014年,学院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基地现有三维扫描仪、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和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软件、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软件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
线:各学院成立院级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系教学、科研、团委及各教研室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开展学生的各项创新创业培训和活动,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并利用各个学院自己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加工、技能培训等场所。
面:创新实践学院面向全校招聘有实战经验、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指导教师,并成立了不同学科工作室,如移动互联网实训室、无人机研发实训室、三维软件实训室等。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参加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或研发企业项目。
体: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教务处、创新实践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校团委、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相关成员单位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接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各负其责、开放合作,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
立体化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学院以科技竞赛或项目为载体,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以“课堂知识进作品”和“作品内容进课堂”为基础,实施“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点”,主要是课堂学习;“线”,以专业为主线;“面”,多专业综合,多学科交叉;“体”,通过竞赛过程,学生所完成的创新作品。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基础课、专业课、综合课”、“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完成“4个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转变,以注重教师“教”的评价向关注学生“学”的评价方向转变。解决“课堂灌输式过多,学生参与式过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课堂学生缺课率高,学生玩手机,聊天等”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积极展开思考,无拘束地思辨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体化学生管理和评价体系
点:创新实践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在主修专业课基础上学有余力、有特长和兴趣的大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由创新实践学院管理,拥有创新学籍,但不改变学生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自然学籍还属原来所在教学单位。并制定《学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规范及办法》、《学生培养过程考核办法》等制度,由指导教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和素质考核,并上报创新实践学院。
线:不同学院有自己的各种专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和培训的场所。由工作室指导教师对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每学期上报到各个学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观测、口试、面谈、自评、学生申请项目、专利、获奖证书等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培养效果。另外,各个学院每年要跟用人单位联系,注重用人单位评价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并及时将评价反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当中。
面:教务处、合作发展处、团委等部门每年开展各项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科研训练项目,如合作教育基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生产技术问题创新研究项目基金等。各个学院老师进行申请,批准后给予资金支持。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和要求,经相关部门审核给予结题鉴定,并颁发证书。
体:学校把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发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评价体系,对于排名在末尾的学院进行问责。对在创新创业竞赛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对其进行新闻采访、宣传报道等,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点-线-面-体”立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学科交叉的教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发等平台,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条件保障,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作用,全面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