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建:历城“李昌钰”的技术使命

2016-12-21 15:30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李昌钰历城区朱某

吴永强

华人神探李昌钰,在中国警界享有盛名。他遵循“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的宗旨,参与侦破8000多件国际重大刑事案件,对刑事侦查技术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济南市历城区,也有一位“李昌钰”,他的眼睛紧盯着辖区内所有的案发现场,只要有案情发生,他便带领技术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取证据,进行技术分析,这便是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杨洪建。

多年来,历城公安分局的刑事技术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被山东省警察学院聘为“教学科研基地”。随着“一长四必”工作机制的全面推广,杨洪建负责的刑事技术工作越来越重要,他对犯罪第一现场的勘查经验,以及对证据的“痴迷”,验证了一名优秀警察的职业操守。

大雨惊魂:陨落的18岁花朵

2004年7月17日中午,阴云笼罩,突然降临的大雨笼罩了济南。山大北路一家蛋糕店内,一个18岁的女孩倒在了血泊中。

12年后,面对本刊记者,杨洪建仍能清晰记起当时的情景:雨很大,蛋糕店门店分为两间,18岁的女孩小王躺在里间,身上插了一把匕首,血流遍地,场面甚是惨烈。

接到报警后,杨洪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女孩被捅了三四刀,虽然类似的场景见多了,甚至有时会看到被捅得血肉模糊的尸体,但花季少女被戕害的惨状依旧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

“通过现场勘查,提取了证据然后进行排查。”杨洪建回忆道。由于案发地处于洪家楼商区,周边人流量大,工地较多,人员冗杂,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现场提取的部分证物无法进行鉴定。命案侦破一时陷入了僵局。

白天闹市杀人,影响极为恶劣。蛋糕店店主是个29岁的年轻人,正是他发现女孩被杀后报的警。“外间有他的血脚印,并且来回走了两趟,感觉有点反常,”杨洪建说,“审查了他一段时间,后来得知他没有作案时间。”后来又侦查了大半年,大量走访,却最终无果。

“许多年来,经常想起这个案子,一有时间就进行比对。”杨洪建说。

11年倏忽而过,到了2015年年初,专案组对该案前期调查中掌握的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再次将案发现场提取的证物重新送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检验鉴定。通过将证物信息向周边省、市发布协查,2月10日,案件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各方信息,沂水县的朱某(男,1998年,15岁的他因奸淫幼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部分特征与当年那起命案现场证物信息吻合。

喜讯来的太突然,专案组立即绷紧了神经。第二天,杨洪建带着技术员随专案组民警前往沂水,将犯罪嫌疑人朱某抓获。“当场比对证据,就是他了。”他终于如释重负。

至此,11年前的情景得以还原:当时,21岁的朱某在济南东郊一工厂内打工。7月17日,他趁休班的时间到洪家楼游玩,中午在山大北路一家小饭店喝了两瓶啤酒。准备回去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便走进街边一家蛋糕店避雨,遇到了店员小王。

朱某观察周围比较偏僻,顿起色心。此时小王正在操作间背身对着朱某。朱某突然冲进去对小王动手动脚,实施猥亵。小王激烈反抗,并大声呼救。因担心附近居民赶来,朱某随手拿起操作台上的一把尖刀,胡乱扎向小王,最后一刀扎到了小王的后背。

之后,朱某潜逃回沂水老家。11年间,他结婚生子,开了小商店,生意还算不错,但是发生在济南的大案一直压在他的心头。多年来,他不知道小王是死是活,家人也不知道他曾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抓住他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7岁了,有慢性病。他一直认为这是报应。

如同2004年这一起命案,作为一名老技术员,杨洪建一直“悉心呵护”着他所搜集的那些证据,有的案子长期无法破获,他就一遍遍重新整理证据,期待大白天下的那一天。

他记得历城区最后一起没破的案子,那是2007年,华山附近一个50多岁的男子被杀。“被捅了二三十刀,头上都捅烂了。”他经常将现场提取的痕迹重新整理,向各地公安机关发协查,“已经十年了,总感觉是个事。”

2008年以后,随着侦查技术的进步以及历城刑警的不断努力,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提升,历城区至今已连续9年命案必破。

25年:一个老技术员的自白

1991年,26岁的杨洪建走进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刑警大队,成了一名技术员。

这之前,他于1984年从济南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在董家派出所工作7年;这之后,他从未离开历城刑警,严格来说,他一直与刑侦技术为伴,至今已有25年。

这期间,他先后任技术员、副中队长、中队长、分管刑侦技术的副大队长,多次受到分局、市局嘉奖,被历城区委区政府、市局记个人三等功2次,被市政法委授予“优秀党员干警”,参与省公安厅化验室研究的“生物检材中血红蛋白检测”获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历城区非正常死亡和无名尸案件每年都在120余起。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寒冬还是酷暑,杨洪建带领技术人员和法医进行认真细致现场勘查,有时要顶着腐败尸体的恶臭。几年来,历城区从未发生因定性错误而引起的当事人上访事件。“有的尸体牵扯很大精力,现场勘查、情报资料搜集,所有案子全部都要到场,进行尸体检验,结合现场对事件进行定性。”

2014年3月,彩石镇一处山坡上发现了一具男尸。尸体处在高压线铁架下面,身上有伤,周围五六米范围内有血迹。“技术员和法医到现场勘查,逐渐扩大线索,通过尸体检验,感觉像是摔的,至于是抛尸还是自杀,还需要进一步认定。”杨洪建说。

最后,通过仔细寻找,技术人员爬到铁架上,在最顶端发现了一个很小的塑料袋,里面有饮料、面包等食物,架子顶端和中段都有血迹,通过检验,饮料、面包和血迹是死者的。“最后得出结论,死者是自己爬到架子上的,要么是自杀,要么是意外。”通过一系列技术分析,并不构成刑事案件。

过去,历城区一年会发生大概30余起杀人案,现在每年降到十余起。将这十余起从120余起中提取出来,成为杨洪建和他的同事们的重要工作。

多年来,杨洪建共参与勘查各类现场4100余起,提取各类痕迹物证4500余件,鉴定480余案,利用技术指导破案750余起,直接参与破获案件270起,在重特大案件的侦破中充分发挥了刑事技术的龙头作用。

刑侦技术的龙头作用

今年五六月份,王舍人镇,一名女性在一间按摩房内死亡。

当天晚上11点多,杨洪建赶到现场。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橱子,女子只穿了一条内裤躺在地面上,被捅了七八刀,地面和门上全是血。

“现场条件不是太好,因为是粗糙的水泥地面,地面痕迹无法提取。负责侦查的同事调取周围监控资料,在监控中发现了嫌疑人,但追着追着线索断了。”

最终破案依靠的是他们在门上提取的证据。

还是王舍人镇,2010年左右,一家美发店内,晚上11点多,一名女性被杀。“和刚才那起案子很类似,她被捅了十几刀,床上、地上全是血,地面条件也很差,提取痕迹物证困难。”

杨洪建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房间内的灯泡坏了,门后面放了一把拖把,像是被动过。于是分析,嫌疑人是否用拖把敲打灯泡,将其打灭。地面痕迹也被动过,也有可能用拖把拖过地。最终,他们在拖把上提取到了证据,排除和死者有关系的人之后,锁定了为嫌疑人遗留。

直到一年后,西营镇一个种罂粟的人吸引了警方的关注,他们的相关特征,和一年前的那起杀人案嫌疑人完全匹配。

案情很简单,死者的真实身份是卖淫女,男子去嫖娼,价格谈崩了,情急之下挥刀结束了女子的性命。

2013年2月11日,大年初二,历城区董家镇吕家村发生一起火灾。杨洪建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在房屋内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过认真细致的勘查,分析为杀人焚尸。案件发生前后,下了一场大雪,证据灭失严重,给现场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杨洪建带领技术人员从附近找来梯子,对现场周围的院墙进行认真细致勘查,终于在房屋的院墙上提取了嫌疑人的痕迹,寻找到了大门墙垛处嫌疑人进出的出入口。扩大现场勘查,在雪地里找到了死者的手机,经过技术手段,认定了嫌疑人,为诉讼案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作用。

他还记得刚当刑警时,分局只有三个技术员,那时候历城区的范围比现在大,几乎天天要去现场,开着三轮车下乡。“盗窃案多发,有一次,孙村的农宅发生连续十几起盗窃案。”农村条件比较差,有时候痕迹物证提取困难,他就一次次前往,来回几个小时。二十多岁的年轻刑警,骑三轮车奔走在历城区的广袤乡村。

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中,杨洪建渐渐成长。

在参与2007年5月“黄台南路抢劫杀人案”、2007年6月“韩仓抢劫杀人案”、2007年10月“富翔天地特大盗窃珠宝案”、2007年11月“田庄村抢劫杀人案”等一些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杨洪建带领技术人员现场勘查认真细致,均提取到关键证据。

证据,是案件侦破的关键。多年来,杨洪建积累了丰富的刑事侦查特别是刑事技术工作经验。他带领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刑事技术的龙头作用,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案件,为侦破案件和刑事诉讼服务。

“一长四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2013年12月24日,公安部在广州召开“全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新机制试点工作部署会”,会上发布《公安机关侦办跨区域系列团伙刑事案件的工作规定》,正式提出现场勘查“一长四必”工作新机制,并确定在全国选取八个省14个区县分局公干机关作为试点单位。到了2015年,“一长四必”工作机制在全国全面推广。

所谓“一长四必”,“一长”,即县(市、区)公安局长对现场勘查工作负总责;“四必”,即“必勘、必采、必录、必比”。“不管案件大小,现场必须勘验,”杨洪建说,“以审判为中心,破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诉出去,成功进行审判,对公安机关的要求更严格了。”

历城分局作为山东三个试点单位之一,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经验。

多年来,历城公安分局的刑事技术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被山东省警察学院聘为“教学科研基地”。随着“一长四必”工作机制的落实,现场勘查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作为一个老刑侦技术员,杨洪建总结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现在,法制进一步健全了,围绕现场勘查、侦破案件,为了把嫌疑人尽快起诉出去,进行审判,刑事技术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第一现场的勘查。

反侦查手段的提升,也对刑侦技术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前年,历城区发生了一起盗窃保险柜的案子,嫌疑人全副武装,身穿紧身衣,将身体全部包裹起来,从监控里看,如同鬼魅。“他们作案前,把车放到很远的地方,徒步走到作案现场,给我们的侦查带来困难。”

后来,嫌疑人还是露出了马脚,被成功抓获。

“技术不断进步,个人经验也需要提升,不能只依靠机器。带着先进设备到了现场不重要,必须通过设备的使用,成功提取出可靠证据。”杨洪建指出,“证据链必须完善,大小案子都要重视,小案也可能牵出大案,有些杀人案是由小案的牵连而破获的。”

除了刑侦技术工作,杨洪建也多次参与抓捕。2005年11月,遥墙镇“老渔屯饭店”杀人案中,杨洪建带领技术员、法医连夜勘查完现场。当得知嫌疑人有可能回家时,他即带领技术员、法医与侦查人员一道赶赴嫌疑人家中进行守候、抓捕,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受到领导的赞扬。

一些重特大案件,现场勘查、取证及串并对侦破案件起了关键作用。在侦破“11.17”济南合成纤维厂抢劫案件中,杨洪建带领技术人员连夜赶赴现场,及时进行认真细致勘查,提取各种痕迹物证,并与其他地区案件进行串并,串并上天桥区一起持械抢劫价值10万元的案件。同时对本辖区华山地区类似的盗窃、抢劫案件也进行了串并。后来,共串并盗窃、抢劫案件20余起,对作案嫌疑人职业、特点进行刻画,为顺利地侦破案件提供了有利的方向和范围。

采访杨洪建,一个名字经常被他提及:李昌钰,著名华人神探,美国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他鉴识过几个全球重大案件,如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案、“9·11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等,这些案件的鉴识成为世界经典。

李昌钰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杨洪建似乎也是如此,几十年来坚守着历城区,紧盯犯罪现场,搜集线索,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猜你喜欢
李昌钰历城区朱某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男子为回老家抱着木板横渡长江
李昌钰:成大事者必有大爱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李昌钰洗试管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