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中的“真善人”和“伪好人”

2016-12-21 15:25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山东人一米阳光齐鲁

王欣芳

《齐鲁周刊》:您在济南生活多年,能否谈谈初来时对山东人的印象?

郑海萍:1989年,我自江浙家乡来到山东,很快被这里醇厚风情吸引。此后成长、发展于斯,时常感受到山东人的与人为善和一言九鼎的豪气。2006年创办正和茶语,接触到更多地域、不同性格和职业的人,就工作而言,南方诸省注重以产品本身说话,而山东人更重人情,他信任你,就会信任你的产品、言语甚至朋友。

《齐鲁周刊》:能否谈谈您对好人的印象和标准?

郑海萍: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就像高速路上救人的那个姑娘,品行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件好事,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中善意随处可见;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有能力将父母亲友等身边人照顾好也是善举。第三是践行力所能及的公益心;再高层次即引领其他人行善事、做好人。总结起来,好人需要有根植内心的善意,实践现行的行动力,以及具有辨别和启发能力的智慧。

《齐鲁周刊》:做好人需要“智慧”这一点还挺重要的。今天早上醒来被“罗某笑”小朋友的事件刷屏,这会儿才过去几个小时,整个事件就反转了,有人说这是个好人难当的时代,不加甄别的善意容易变成冤大头。

郑海萍:不能否认现在会有一些善意被利用的现象,所以人们需要用常识和智慧去辨别一些东西。财务损失还在其次,这种对善意的消费会让好人心有芥蒂,更重要的,对当事人也会有负面影响。我主张“善近非善远”,先把父母亲友照顾好,再从身边听说或熟悉的人或事出发,在力所能及的一米阳光内践行善意。

《齐鲁周刊》:您的工作与传统文化相关度极高,日常接触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好人”?

郑海萍:创办正和茶语整十年,因茶结识了许多朋友,正和茶生活讲究正于身、修于心、行于茶,能走到一起的大多是气场和价值观相合,所以感觉茶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好人。善意善行是从外求到内求的变化,一个能够不断内省的人,大概不会是坏人。如果说印象深刻,欧阳中石先生的谦谨平和影响过许多人。我可能无法具体讲出老先生行善的实例,但这种能量的传播却是更高层次的善意。

《齐鲁周刊》:目前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日益增加,有人被捐款绑架,有人暴力慈善。您怎么看?

郑海萍:善意善行的表现形式不同,放在时空区间里,效果也有所差别。太过暴力的慈善大体可以看做是一种“花钱买好心情”的消费行为。做好事还要有分寸感。举个例子,之前与朋友逛街,路遇乞者,他自备音响和彩衣在街边跳舞。我在乞钵中放了10元钱,朋友豪爽,放了100元。乞者见状,立马收好乞钵和音响光速离开,留下我们风中忐忑。朋友说自己“大概好心办了不妥的事儿”,这100元能帮助他当然好,但希望不要让他自此产生心理落差。

其实,善行利人更利己,一位好人自然会得到好运气、好能量和好气场。所以,你是想做好事,还是想被称为好人,发心不同,这大概就是“真善人”和“伪好人”的区别。

猜你喜欢
山东人一米阳光齐鲁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齐鲁声音
一米阳光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汉字新解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郑元无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