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马俊
互联网上19日流传着一组中国901型新型补给舰首舰试航的照片。对于这种辅助舰只的服役,外界却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原因就在于“901型补给舰补全了中国航母战斗群中最后一块短板”。正如美国《防务新闻》的评论所说,航母战斗群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那些高大威武的作战舰艇,但它们能否发挥作用,却得依靠各种“不起眼”的辅助舰艇,因此在海军军备发展中才有了“外行看作战舰艇,内行看辅助舰艇”的说法。
综合补给舰:“超级奶妈”
网上流传的这组照片显示,901型补给舰拥有三座高大的补给门架和宽阔的舰尾直升机甲板,明显比此前服役的两万吨级补给舰微山湖舰大了一圈。美国《全球安全》网站猜测,901级补给舰航速可能达25节,排水量超过4万吨,与美国现役“供应”级大型补给舰吨位相当。这种新型补给舰的服役,将彻底解决中国航母战斗群巡航时的后勤供应问题。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型综合补给舰通常是为规模庞大的航母战斗群而设计,最大特点就是具备种类非常齐全的弹、油、水和食品补给能力。例如在弹药补给方面,航母编队中不同舰机的需求各不相同,从舰载机挂载的航空炸弹、空射制导武器,到舰艇使用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乃至各种炮弹和鱼雷,种类可能多达数十种。在燃油方面更是如此,战机需要航空煤油,战舰则使用煤油、柴油甚至重油,综合补给舰必须满足整个航母编队的各种补给需求。综合补给舰为此采取立体补给方式,包括纵向、横向和直升机垂直补给,能同时为多艘舰艇实施干货和液货补给。
李杰介绍说,对于远航的海军编队而言,返港补给耗时费力,容易错失战机,缺乏海外基地的国家在此方面尤其吃亏。即便是海外基地遍布全球的美国,由于航母战斗群每次战备值班需要在海上漂泊3-6个月,配套的综合补给舰,无论是之前的“萨克拉门托”级还是现役的“供应”级,满载排水量通常在4万吨以上,才能满足航母战斗群的海量物资需求,因此它堪称航母的“超级奶妈”。此外,综合补给舰必须跟随整个航母编队共同行动,因此航速相对较快,通常在22节以上,这也是那些慢吞吞的普通补给舰难以匹敌的。
《全球安全》网站称,远洋补给能力一向被看做是中国海军的薄弱环节,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行动中,前十余批次的护航编队轮番更换主力舰艇,但担任补给的却始终是千岛湖舰和微山湖舰,足以显示当时中国海军远洋补给舰的捉襟见肘。近年中国新建多艘两万吨级补给舰,逐步弥补了数量上的不足,但由于吨位限制,仍不足以支撑航母编队的远洋行动。而901级综合补给舰的服役,有望弥补这个短板。
航母保障船:神秘用途众说纷纭
关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军迷都知道,有艘特殊的辅助舰艇一直伴随着辽宁舰的成长,这就是航母保障船“徐霞客”号。这艘外形类似邮轮的大型保障船可容纳数千船员,内部设施非常先进。它屡次与辽宁舰一同出海参与试验,但国外却罕有类似舰艇,外界对于它的用途也是猜测纷纷。
有分析称,“徐霞客”号的早期任务可能是为试验阶段的辽宁舰提供生活用品、军用物资、舰船能源、人员装备等方面的保障,同时也利用模拟训练设施,为接舰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另一方面,中国缺乏海外军事基地,未来辽宁舰形成完整战斗力之后,“徐霞客”号也可以让那些完成长时间海外巡航的舰员得以从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中舒缓过来。
还有诸多“幕后英雄”
李杰表示,现代海军讲究体系化作战,某种意义上比拼的是现代后勤和信息化能力。因此除了这些与航母“如影随形”的综合补给舰、保障船外,保证航母战斗群战斗力的还有很多“幕后英雄”,包括各种常规补给船、人员运输船、水文调查船、潜艇救援船、扫雷/猎雷舰、远洋拖轮等。例如水文环境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战争胜负,在最近的“中国捕获美潜航器”事件中,暴露出的美国海军对水文调查的重视程度就充分说明这一点。而俄罗斯海军舰艇编队出航,总是带有一艘远洋拖轮,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