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桦
浅谈中国农机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桦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提升,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由于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详细的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一)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几乎涵盖了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很好的满足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15个大类、近100个小类、超过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二)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较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不同,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有着明显区别。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约为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存在一定缺陷。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很大差异。近年来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抛荒,棉花生产机械化刚刚破题,玉米机械化在少数地区也是刚刚起步,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无法大面积地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目的就是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很多地区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也会制约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1-10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5000元左右,尽管国家对购买农机产品有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农民在购买了这些产品后,有关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难以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有相当多的农民不能很好的使用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而且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因而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一)发展策略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更加重视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融合,同时引导其向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当前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农业生产的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研发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
(二)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要想真正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必须能够实时地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是能够准确地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活动和性状,因此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实验证明,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如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对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农民就可以实时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时进行调整,提高作业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更好地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环境,可靠性和耐久性会显著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这一内容的核心是及时获取农作物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可以预见,我国在农机装备上大范围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期不远。
以上我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鉴往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农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交叉这一特色,伴随这一特色的出现,我国农机化事业必将向着更高水平迈近。
(摘自《农业现代化研究》,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