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欣, 冯志文,杨小锐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智能化设计问题
潘嘉欣, 冯志文,杨小锐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结合某大型综合体建筑项目,介绍了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智能化设计,并从设计理念、技术应用、产品选用、系统稳定性和信息服务平台方面分析了智能化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以期为类似的综合体项目提供参考。
大型综合体建筑; 智能化系统; 新技术应用; 信息服务平台
潘嘉欣(1988—),男,工程师,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
GB 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中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划分,充分体现了系统建设中的系统整体突现原理与系统等级层次原理。综合体建筑中的智能化基础性系统、智能化功能性系统就是智能化系统等级层次与整体突现原理的体现。综合体建筑所包含的智能化基础性系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功能性系统也因业态多而种类多。
陕西某综合体项目是当地的新地标性建筑,地下2层,主楼建筑高度203 m,41层,副楼100 m,25层,1F~4F为裙楼,建筑面积约为30万m2。综合体建筑效果如图1所示。
该项目由以下三个业态组成:
(1) 银泰商业城,位于1F~4F裙楼,属于大型购物、娱乐、休闲、餐饮场所。
图1 综合体建筑效果图
(2) SOHO及超高层办公,位于副楼及主楼4F~23F、41F,属于集企业办公楼、企业内部会所、出租型写字楼、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场所。
(3) 皇冠假日酒店位于主楼1F~3F、25F~40F,属于五星级酒店。
该综合体建筑设计规划了16个智能化系统,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体建筑的智能化系统
该综合体项目的关键点是把握、划分各业态设计界限:外部通信网络与内部办公网络的划分;酒店客人网与酒店管理网的划分;地下停车场对于不同业态的区域划分;各类机房和监控站的划分。
基于上述关键点,最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路如下:
(1) 在银泰城业态、SOHO及超高层办公业态中,设计一套承载对外通信网络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对内信息通信、对外互联网访问的功能。
(2) 在洲际皇冠假日酒店业态中设计两套综合布线系统,分别承载酒店客人网和酒店管理网。酒店客人网功能与外网一样,但网络管理权限设置在酒店方;酒店管理网作为酒店内部局域网,专门用于酒店内部办公、经营管理的信息交流。
(3) 为综合体建筑设计一套智能化设备监控专网(简称设备网),服务于智能化系统所有前端设备以及后台设备,在保证数据传输快速、安全的前提下,将各个智能化系统从架构上统一在网络中,以便于后期的集成开发。
针对停车场区域的划分问题,设计规划一套停车引导系统,首先在每个停车位布置超声波探测器,在不同业态所管辖的停车区域设置区域控制器,通过收集各车位探测器信息,显示在区域车位显示屏,并由车位指示灯引导入库车辆迅速找到空车位。此外,区域控制器将数据压缩编码后反馈给主控制器,由主控制器对整个停车场的车位停放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处理,以各时段车流量的数据形式反映在信息综合平台[2]。
该综合体项目的机房工程根据三个业态整体规划。银泰城有信息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及监控机房;SOHO及超高层办公有信息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及监控机房、卫星有线电视机房;洲际皇冠假日酒店有信息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及监控机房。关键设计点是将设备网核心交换机、服务器设置在SOHO及超高层办公信息网络机房,在网络核心层按照不同业态划分各自网段,再在各业态消防控制及监控机房设置监控分站,管理各自业态内的设备,进行安全消防监控。
综合体建筑项目应规划建设能源管理系统,以能耗监测系统作为数据采集工具,将建筑物内的电、水、气等能源消耗数据,以分区域、分层或分户作为能耗统计单位,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存储和统计,通过能耗曲线、饼状图等表现形式反映综合体建筑中的能源消耗状况。
综合体建筑中出租型业态也可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源计量数据、费控系统和支付平台,完成对业态中租户水电气的收缴费,且能源管理系统的费控系统已可以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
(1) 智能化系统设备既能独立管理,又可统一调配。智能化系统建设内容根据建筑内部功能区域的不同而变化。综合体建筑原则上是统一规划设计,重点是各功能分区中的系统可在不同的系统层次中可靠运行,进行管理或为集成系统作为可靠输入,所以必须对基础系统做相应的层级划分。然而,以功能多变的综合体建筑为设计平台,不能将智能化系统终端设备的管理权限固定在当前功能分区,必须具有可变可调的特性。因此,智能化系统在综合体建筑中必备两点特性:① 根据实际情况,对基础系统做相应的层级划分;② 智能化系统的终端设备管理权限可变可调。
(2) 新技术应用引导新观念,新观念引领新技术。综合体建筑具有展览属性,所以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展示,注入新观念,作为思维向导来提升整个智能化的认知度。
例如楼控系统,传统模式以通信总线式为主,而物联网的发展就要求数据更具开放性,各家楼控厂商对此均有革新。西门子某系列产品,现场控制器都是通过TCP/IP协议组网,即每个现场控制器都具有独立的通信IP地址,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网络安全授权后)访问现场控制器来读写数据;霍尼韦尔WEBS系列的特点是B/S式系统架构,具有独立的数据库,存储底层设备数据,用户可通过访问数据库来获得底层设备信息[3]。
(3) 线缆选用和通信接入方式灵活多变。综合体建筑中不同功能区域中的通信方式需求不同,所以通信链路必须多样化,要求铜缆与光缆线缆有机结合,有线和无线通信接入方式相互配合,使不同角色的人都可以方便接入信息网络,获取相应的数据服务。
普通办公、会议、住宿场所宜采用铜缆布线,重要设备机房或功能不确定区域宜预留光纤。展示、餐饮、健身等公共区域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收费、管理、办公、会议等非公共区域宜采用有线传输,其他区域可二者结合。
此外,线路应充分考虑冗余,例如监控摄像机、无线AP等属于隐蔽工程的设备管线敷设,其水平通信线缆和数据干线建议采用一主一备。
(4) 前期设计和后期运维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智能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综合体建筑保持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的根本,这不仅依赖于所采用设备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前期统筹设计和后期维护保养。智能化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常疏于对售后服务的关注,以致项目后期系统需要进行反复调整、维修,浪费人力,降低业主对智能化技术的认同程度。
因此,必须在项目规划设计周期中,考虑如何避免或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维护,并组建专业的售后运维服务团队。
(5) 改变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是人与建筑信息交互的渠道,是外部客户与内部企业业务交流的媒介,是内部企业或各业态之间通信的桥梁,也是整个综合体乃至园区对外宣传的展板。通常需按照不同角色去划分功能模块,然后根据需求将模块整合成一个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平台,最后以B/S或C/S架构进行部署。
这种类似于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的模式,其专业内容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并不友好,不适合直接反应给用户,而是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提炼,将有用信息反映给用户。
介绍了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智能化设计,分析了智能化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提出大型综合体建筑中智能化系统设备既能独立管理,又可统一调配,在项目规划设计周期中需考虑避免或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维护,并改变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S].
[2] 朱雪明,王元恺,董钰铭.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智能化系统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0,1(11):21-24.
[3] 李正伟.苏州晋合综合体智能化设计方案[J].智能建筑,2011(8):78-80.
【编辑部声明】
本刊已许可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其网站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相关费用抵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
Intelligent Design of Large Complex Building
PAN Jiaxin,FENG Zhiwen,YANG Xiaorui
(Shaanxi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an 710018, China)
Combining by an actual large complex building proje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ntelligent design of large complex building.The attention problems of intelligent design wer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design concept,technology application,product selection,system stability,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etc.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complex building project.
large complex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TU 855
B
1674-8417(2016)10-0038-03
10.16618/j.cnki.1674-8417.2016.10.011
2016-10-08
冯志文(198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作。
杨小锐(1991—),男,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