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钟大海
好企业出成绩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钟大海
“十二五”期间,茂名石化实现利税1409.63亿元,赚回了3个现有规模。茂名石化好成绩的取得,是各方面工作都到位的结果。
人人都是安全员。 摄影/黎 键
从古至今,返老还童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的共同梦想。为什么我们对回到童年那么执着?因为孩提时代具有无限的可能。零到5岁,机体发育大概占到我们一生的三分之二,智商则达到一生中的80%。等到人生的河流驶向五六十岁时,发秃齿豁,力不从心,希望只能寄托到子女身上。
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企业也是如此。年过半百后,肌体不可避免的存在两种硬伤—体制老化残缺、观念守旧落后。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大多只能抱残守缺。可是有企业在生命的河流行进到55岁到60岁之间竟然返老还童,爆发了巨大的生命力。
这个基因突变逆生长的企业就是茂名石化。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评价茂名石化有“三好”:“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是一个好企业。”
好企业,人人都有一套评价标准,如果合并同类项,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肯定是会赚钱。茂名石化就是一个会赚钱的企业,“十二五”期间实现利税1409.63亿元,与建厂到2010年的利税总额基本相当,赚回了3个现有规模。
企业以成败论英雄,以效益论能力。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都能赚到钱。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做好,才是真正能赚钱的企业。
打开茂名石化“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单,“三好生”的效益指标熠熠生辉。
横向看,稳坐国内同规模炼化企业首位。“十二五”及其2015年,茂名石化公司盈利均居国内炼化企业第二位,同规模企业第一位。在这段时间,与茂名石化年龄差不多的老企业大多因为人多负担重而苦苦挣扎,境况好些的也不过是在扭亏或者减亏的路上艰难跋涉。
纵向看,“十二五”,茂名石化实现利润122.0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1.15%。其中,2015年在化工2系列停车大修影响效益6亿多元的情况下,创造利润65.37亿元,超过历史上效益最好的2009年4亿多元。
对所有企业来说,“十二五”发展的客观条件都不算好。“中国号”列车告别30多年来的超高速增长,“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GDP年均增长7.8%。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5.08%,乙烯年均当量消费增长5%。而“十一五”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8%,乙烯年均当量消费增长10%。
逆势而行,茂名石化在经济增长下行、市场严重疲软的“十二五 ”,创造了比经济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的“十一五”更加优异的业绩。正如党委书记丘仲宜所说:“茂名石化‘十二五’期间的奋斗是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光彩案例,是共和国走向繁荣富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茂名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说:“成绩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是各方面条件具备后自然涌现出来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志有恒。庄子用这个比喻启示后人,成大事者有大志。 做企业也是如此。大企业要有大作为,大作为要有大战略,大战略要有大体量,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施展鲲鹏之志。
位于粤西的茂名市虽然地处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但是没有高铁、没有机场,高速公路只有70多公里。在这样一个缺乏存在感、相对封闭的地区,茂名石化长时间没有进入2000万吨/年俱乐部。
炼化行业是规模经济,企业想要有所作为先要做大。“十二五”期间,茂名石化抓住《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契机,确立了“打造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排头兵,率先把茂名石化建成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2011年1月,总投资80多亿元的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动工。这是一项改变茂名石化和茂名人命运的工程。
七月,热辣辣的太阳烤炙着大地。在炼油改扩建现场,建设者们若无其事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上穿梭着不同工种的作业人员,火电焊的弧光不停地画着刺眼的圆圈,吊机在天空中挥动着有力的臂膀……
只要茂名人想干的事情,就一定能干成。
2014年1月,投资30多亿元的20万标立/小时煤制氢装置在茂名石化成功投用。至此,炼油改扩建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茂名石化重回中国炼化第一方阵。同时,随着顺丁橡胶、聚丙烯、异壬醇等一批化工调结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用,化工装置与产品结构也得到显著优化,炼化一体化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新建装置刚刚建成投用的时候,免不了一些生产瓶颈和设计缺陷;运行多年的老装置也存在安全隐患和生产瓶颈。为了化解瓶颈,2013年10月11日,茂名石化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炼油装置全停大修。
这次全停大修涉及炼油、化工、港口三大区域,涵盖50套炼油装置,有4006个检修和技术改造项目,是茂名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的重要举措。余夕志说:“风险有很多,压力又很大。但这是茂名石化打造世界一流必须闯过的一道难关,该干的事情风险再大也要干,不给后人留包袱。”
2015年底,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班长吴燕良和他的伙伴们非常高兴。这一年,他们活干得和原来一样多,但是可支配的时间集中了,年底红包更丰厚了,纷纷感叹:“五班三倒改成四班两倒就是好!”
2014年10月20日,茂名石化有主体生产装置的车间全部推行“四班两倒”的倒班作业模式。联合三车间党支部书记刘国胜说:“之所以这样改一是因为这是国际大公司的通行方法,二是为即将起来的中科炼化分流一批员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方面中科炼化工程暂停,员工无法顺利分流;另一方面,虽然茂名石化2015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效益,但遭遇低油价寒冬,中国石化总部要求全员减薪。
“减薪违反了我们的承诺,势必会让员工对改革的成果产生怀疑。”刘国胜说,“领导们讨论后,最终结果是总蛋糕没变,一线员工平均收入增加了2.2~2.5万元,管理层收入则相应下降。”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革命就要流血牺牲”,这样沉重的提法人们耳熟能详;一刀切式的下岗分流改革带给国有企业的严重后遗症,人们司空见惯。但在茂名石化,改革是静悄悄的。茂名石化办公室主任董巍说:“我们的改革力度、推进速度与企业发展需要、员工承受力相统一,不是‘集中时间动大手术式’,而是条件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见效一个。”
大改革小震动、小改革无震动。“十二五”期间,茂名石化先外围后核心,先整合后精简,先显化后安排,蹄疾步稳地解决了阻碍公司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完成上市、非上市机构一体化整合,热电等15项业务专业化重组;减少公务用车267辆,节约费用6808万元;全面完成社区“三供一业”移交社会和8项业务的外包工作;建立了内部公平、激励有效、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公司体制机制越来越适应转型发展、打造一流的要求。
茂名石化企管部副部长林开平说:“我们的改革不是看哪块业务不赚钱就裁掉哪块,而是充分考虑职工的生存后路。”
目前林开平和他的同伴正在全面启动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工作,目的是打开部门之间的壁垒,显示富余人员,提高履职效率。
“不管企业怎么改,我们对企业有信心,对领导有信心。”吴燕良说,“茂名石化的改革都是对员工有利的。”
利益是最好的立场。员工对企业有信心,何愁改革大事不成!
相对于新建企业,茂名石化300多亿元的家底是60余年来一点点积攒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装置系列多、单系列规模小、装置构成复杂等问题。“人家10来套新建装置就顶得上我们全部57套装置。”炼油分部生产管理处科员刘何广说,“别的企业装置是线性的,我们是网状的。”
开新的装置如同开着配有定向系统的宝马车行驶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司机不需要太小心就能开得好。开茂名石化的一些装置如同开着一辆旧车,行驶在走一条从没有走过的山路上,考验的是司机的技术和勇气。
先天条件不足,就是这么点盘盘锅锅,怎么炒出最好吃的菜,整出最好的效益?
“优化是茂名石化盈利的最主要手段。”茂名石化计划管理部部长毛远洪说,“炼化装置结构虽然主要看先天条件,但是装置怎么走是有最优路线、最和谐状态的。”
茂名石化依靠优化、依靠人的能力来弥补先天不足的硬伤。这是软实力。
产品结构优化最能体现茂名石化的软实力。
2015年,茂名石化产品结构优化到了极致,汽油、航煤产量跃居中国石化第一,柴汽比较2010年降低0.8。公司“事事必优化、人人会优化、日日做优化、处处在优化”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今天,你优化了吗?”这是每天交接班必须交接的内容和交流讨论的话题。经过5年的努力,优化,已经成为茂名石化的一种习惯。
毛远洪说:“现在有许多炼化企业都来学习茂名石化的优化措施,但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或者说很难推行下去的。因为没有茂名石化的优化土壤。”
优化是一种氛围。让每个厂每个车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想着优化是不容易做到的。
为了改良优化土壤,茂名石化首先从思想理念上全员树立“最大效益来自最大优化”“优化不到位就是没尽责”和“分子管理”理念。其次层层设立优化办公室,围绕原料、燃料、投入产出等各方面工作层层推进优化措施。优化组下面组建了60多个专题攻关组,实施优化项目267大项,累计优化增效89.41亿元。其中,优化原油采购增效13.43亿元,乙烯原料成本下降每年增效超过1.5亿元。
为了优化成本,茂名石化也是蛮拼的。
韩国一位船长无奈地说:“我走过那么多国家,你们中国人最抠门了。这儿扫扫,那儿扫扫,真是一滴油都不剩啊。”
在茂名港口,每年都有1000多万吨原油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进入炼油心脏。同时,每年有几百万吨成品油通过这里的码头从海路出港。在庞大的基础上,点滴的误差都意味着不菲的成本费用。为了降低原油损失率,油轮到港后,茂名石化员工想方设法严把第一道关,力争让油轮上的原油颗粒归仓。
不仅一滴油都不剩,有几次,茂名石化的原油损耗甚至为负数。这是因为该油轮上站是中东。富油国不在乎的一些边边角角被茂名石化人用“铲子铲、牙签剔”的劲头给抠出来了。
蜈蚣有成百条细腿。青蛙很纳闷:“你是怎么走路的?先迈哪条腿?”
蜈蚣说:“我一直这么走,没想过这个问题。”
百足蜈蚣如何行走无须刨根问底,这是它的本能习惯。人作为高级动物,也有着许许多多和别人不一样的本能习惯。这种不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而又无可替代的人生。与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相反,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标准化和统一,把一切生产经营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
林开平送了记者一本厚厚的《化工分部苯乙烯车间标准化管理手册》。看到这本手册,估计许多人和记者会有相同的感受——无怪乎1996年11月21日苯乙烯装置投产以来,已连续安全生产6500多天,接近18年;无怪乎在高手云集的中国石化苯乙烯装 置 综合能耗指标竞赛中,这个车间居然夺得“十一连冠”。
为了编制这本手册,苯乙烯车间综合、安全、工艺、设备各专业,群策群力,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从一个鼠标的定置到现场扫把的摆放,从人员进入现场的标准佩戴到记录的书写要求,从交接班的站位到主操监盘的操作规范,都做了具体而又详尽的要求,力尽其详,图文并茂。林开平说:“科学管理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可操作化,把可操作的事情数字化、可视化。”
规则制定首先是职责界定。炼化企业业务链条长、业务多,不完全对应,职责交叉。以“有岗必有责、有工作必有制度、有制度必有流程”为原则,茂名石化把所有岗位分成26个大类129个中类433个小类。同时,组织各二级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编制了《车间标准化管理手册》。
现在茂名石化包括苯乙烯车间在内的50个车间已完成了相应的《手册》编制工作。为了推进制度执行,茂名石化形成了“最严制度必须最严执行”的从严管理高压态势。在执行制度时,即使是错误的制度也要执行。
“一项工作岗位操作说明由原来10行的变成100行,原来1张纸变成了6张纸。刚开始,大家觉得有点烦琐,认为只要勤勤恳恳干工作就好了,干嘛这么小题大做。”列解车间主任绍杰锋说,“现在大家都习惯了。”
在层层制度约束下,员工是不是感觉不自由?
林开平说:“制度多少不是问题,关键是管用。”
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和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石油石化行业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只有管理制度规范化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
虽然说错误的制度也得执行,但错误的制度在茂名石化不会延续。林开平说:“生产优化无止境,制度建设优化也从不放下脚步。我们每年都会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有延续的,有合并的,也有废止的。”
做大才能做强,茂名石化在“十二五”期间进入2000万吨/年俱乐部。 摄影/张 琼 黎 键
1月11日,茂名石化采用与北化院合作的直接氢调法技术在3号聚丙烯装置成功试产超高抗冲聚丙烯新产品K9010H约300吨。这是茂名石化今年开发的第一个新产品。
“十二五”期间,茂名石化共成功开发48个化工新产品,居中国石化第一,化工新产品和专用料占合成树脂比例提高了8.25个百分点,高附产品收率提高了3.74个百分点。科技发展部部长钟东文说:“在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方面,我们5年走过的路程超过前面的55年。”
“这个新产品好难开啊。”车间操作员湛贞有时候会向化工分部副总工程师车智毅抱怨。
湛贞所在的车间是新产品开发的摇篮。2015年这个车间开发了9个新产品,今年又承担了8个新产品开发的任务。新产品开发都是在现有装置工艺和设备的边界条件下进行,有时候甚至突破装置设计极限,很容易造成停车,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开发新产品难,但开发新产品,走高端定制化道路,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化工行业唯一的选择。因为谁先一步占领市场,谁就是标准。
化工分部副总工程师车智毅说:“因为知道新产品开发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湛贞虽然有时候也抱怨几句,但对任务从来不拒绝,反而千方百计优化装置运行。”
开发新产品,需要车间操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持。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良禽择木,自古如此。茂名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可是这里的驻站博士是所有中石化企业里最多的。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待遇上的可靠保障外,茂名石化留住人才的法宝是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你有多大的能力,这里就有多大的舞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捷说,“茂名石化是一个‘只要想干事,就能干成事’的地方。”
在操作技能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的通力合作下,2011~2015年,茂名石化连续五年每年开发超过10个新产品,专用料产量稳居总部前三位。
茂名石化尝到了自主研发创新的甜头。据钟东文说,茂名石化下一步准备再建一个院士工作站。
当大多数人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为世俗的小烦小恼而纠结的时候,茂名人炫耀的却是诗和远方。
炼油分部党委副书记刘云舟说:“这五年,茂名石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心胸、气度、创新意识、胆量上去了。茂名人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和格局,也有了事争第一的能力和水平。”
茂名石化人的精神状态为什么发生如此巨变?
历史是茂名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先驱者们在苍凉荒芜的原野上安营扎寨,住茅草棚、睡大通铺、吃粗杂粮、喝矿坑水,写下了艰苦创业的精彩篇章。这种精神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与“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和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凝聚成茂名石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事争第一,追求卓越”。
因为事争第一,茂名石化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经指标明显提升并保持或跃居系统先进行列,原油加工损失率、裂解损失率等20多项主要指标在系统内“数一数二”;因为事争第一,2015年茂名石化吨化工产品利润名列炼化企业首位;因为事争第一,安全文化建设、“三基”工作机制、炼油全停化工不停且高负荷运行的装置检维修模式等都得到了党组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系统内具有了广泛影响……
“事争第一”文化的培养离不开激励机制。
茂名石化紧扣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根本,建立了向一线、骨干、增效改革发展贡献倾斜,内部公平,激励有效,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特别是设置了年度效益贡献专项考核方案,将全员月奖与实现利润确保、力争、奋斗目标紧密挂钩,真正实现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收入能增能减”。
争第一文化需要物质激励,更需要精神鼓舞。
2013年,为倡导“责任至上、履责光荣、失职可耻”理念,茂名石化开始十大最负责任员工评选。炼油分部办公室主管谭宏锋说:“要让负责任的员工扬名得利。除了丰厚的奖金外,负责任的员工年底评选时就是毋庸置疑的先进工作者。我们用微信等各种手段进行宣传,把他们的名单和事迹贴到小区内,让家属也跟着自豪。”
在“事争第一”文化的引领下,感动石化人物张恒珍说:“我们车间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道累。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氛围下,不这样干就是另类,拿第二就觉得丢脸,不先进就是拖企业后腿。”
3月24日清晨,大雨已经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炼油分部大修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在45米的高空,有职工冒雨站在塔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一处刚刚维修过的地方。他已经这样一动不动地立了6个小时。风雨中的坚守是没有物质奖励的,但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为企业就是为自己,忠于职守负责任已经成为茂名人的习惯。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