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十年童书版代路 欢笑心酸唯自知

2016-12-21 08:23邢明旭
出版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语童书出版社

记者|邢明旭

十年来,王星在成功引进众多优秀德语童书作家及作品外,也在一路上见证了中国童书引进市场的日趋成熟,尽管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王星仍希望下一个十年,版代行业可以更好。

与华德星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星见面是在一个初冬的上午,她拎着重重的一袋童书,在一间安静的咖啡厅里开始给我讲她与德国童书这些年的故事。

精美的彩色图画书一页页翻过,我对这位资深版权人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十年来,包括雅诺什的小老虎小熊系列、《森林大熊》、《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飞鼠传奇》和《一粒种子的旅行》等数以千计的经典畅销德语童书经由她手,飘扬过海来到东方,为中国儿童了解德语世界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目前,约有一千多种经华德星际签约的图书在市场上销售,约占中国德语少儿图书市场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我们还着重推出了如尼古劳斯·海德巴赫、约克·米勒、于尔克·舒比格在内的德国著名插画大师和优秀作家。”王星介绍道。

十年一瞬,王星也在一路上见证了中国童书出版业在版权引进方面的悄然成长。从最初缺乏规划地“看见什么拿什么”,到如今有系统有计划地找准合作对象、批量引进作家作品,逐步搭建多年龄层产品线,中国童书产业的引进之路已日趋成熟。

尽管如此,王星作为铺路人的工作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时夹杂着无奈。由于国内出版业在版权引进方面规范操作意识的匮乏,超额的沟通成本、版税虚报等一系列问题让这条道路崎岖难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版代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王星还是欣慰地看到,这一问题在近些年正逐渐得以改善,“整个行业在向好发展”。王星期待,下一个十年,版代行业能够真正迎来蜕变。

是个爱书的人

踏入版权人的行列,并不是王星的刻意规划,而更像是水到渠成。

1982年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王星先后在两本杂志做了十年记者工作,之后远渡重洋,用四年时间拿到了德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热爱图书的她选择了德语图书编辑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站,也就此与德国的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后,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应运而生,王星因她对德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成为创始人之一,并开展了一系列推介德国图书版权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

转折出现在2005年,彼时德国图书中心面临调整而短暂“歇业”,一时间,找不到昔日沟通“桥梁”的出版社们着了慌,只好又找到王星帮忙联系,一来二去,“便就又陷了进去”。而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多,成立公司的计划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华德星际便就此诞生。

据王星介绍,经华德星际签约的图书目前已达三千多种,不少产品都堪称

既叫好又叫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 :《飞鼠传奇》、“德国精选科学图画书”、“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丛书”、“小老虎小熊系列”、“劳拉的星星系列”、《一粒种子的旅行》、《小兔当家》、小兔子波利系列、《安徒生童话》、幸福树系列、《小洞的故事》、《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苹果树上的外婆》等。

除此之外,华德星际多年来与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几十家出版社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谈及和西方客户们保持良好关系的秘诀,王星表示,除去之前五年的德图工作经历有一定帮助外,充分的交流及处理问题时良好的习惯是保持双方信任的重中之重,例如说到做到,有信必回,有误会及时解决沟通。“我去德国比较多,与客户们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很多,沟通起来特别容易。”王星说,“与西方客户的交流会涉及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等问题,而细节成为增进双方理解和友谊的重要表现。”

十年来,除去琐碎的版权工作外,王星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近200种少儿图书,用她自己的话说,还是出于对图书的热爱,让她在这趟并不轻松的旅途中坚持了下来。

同中国童书出版共同成长

伴随王星一路走来的,除了对书不变的热情和朋友们的支持,还有不断成长中的中国童书市场。

时光回溯到2005年。“那时的引进版童书甚至还谈不到有市场,很多引进版童书只出版了一版便销声匿迹,甚至还有部分图书免费赠送给中国出版社进行出版,不要版税,因为翻译、印刷都要成本,但最终却无法带来高收益。这让不少中国少儿出版社望而却步,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西方优质文化的交流。”王星指出。

另外,中国出版社在彼时也远远没有意识到西方优秀童书的价值。“大家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谈到少儿书,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著名作家和获奖作品。”王星说。

而反观德国市场,童书则一直作为一个成熟的图书板块而存在着,没有太大波动。“实际上,就目前中国引进的少儿书来看,仍和德国综合类少儿出版社的出书比例有着不小差距。”王星指出,“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中国出版社引进的童书中,图画书仍占据了过多比重,达到50%~60%甚至更多。但在德国,童书出版社在各个年龄层的图书都占有一定比例,图画书只占约20%左右。”

尽管如此,王星也欣喜地看到,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正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少儿出版社看到了图画书以外其他种类童书的价值。“三年前,绘本(三岁以上,32页)往往占到中国少儿出版社引进童书的80%左右。而到最近两三年,大家感兴趣的图书的文字量越来越大,桥梁书(100页左右)和插图故事书(100到200页)的引进量得到显著提升,而最近一两年,五万字甚至十万字左右的小说也开始受到关注,引进比例可以占到10%。”

其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这些年对于德语童书的引进方面堪称功不可没。“2000年左右,他们是中国唯一一家大批量引进德语市场图书的出版社,引进了一批当时最经典最有影响的获奖书,《毛毛》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这本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图书在最近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办的首届德译中童书翻译奖上还摘得大奖,充分证明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当时的卓越眼光。”王星说。

除此之外,王星还指出,中国出版社从最开始相对盲目的引进,到如今引进意识越来越成熟。“目前,我们已经与包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接力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诸多优秀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王星介绍道,其中在集中推介、引进德语优秀作家方面,中少社成绩不菲;而其他出版社也逐渐开始专注于与同一家西方合作伙伴展开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围绕同一作家、同一IP进行深度挖掘。

国内出版社规范操作意识仍待加强

在出版业这个本身就不“富裕”的家庭中,版权代理工作似乎是那个更加被忽视的“孩子”。十年来的坚持非常不易,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王星自己最能体会。

写邮件、打电话等琐碎的工作几乎填满了王星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而换来的回报却往往并不能让人满意。“给员工发完工资,刨去其他成本,也就差不多了。”王星说,尽管近些年随着客户的增多和版权工作的日益规范,公司利润也日渐好转,但也仍然是维持公司的运作。为了让那些家不在北京的孩子们过得更从容,王星会把盈利首先用来改善员工的待遇。

“这些年来,最难的就是招人和留人,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孩子,因为待遇问题又去了别的地方,毕竟我们的工资给不了太高。”其实也有不少人向她建议,除了版权外适当做点书,就会好很多,毕竟只要有那么几本书畅销,就可后顾无忧。但王星在谨慎思考后还是决定,要做版权就干干净净地做,二者不可兼顾。“做版权的同时做书,很可能带来合作伙伴的质疑,包括对于优质资源的取舍等问题,想一想,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王星与第一届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的其他两位创始人范德人先生和柯乐迪女士,他们在2000年初在中国出版圈被大家熟知,也是王星进入德国图书行业的引路人

版代行业的低回报在国内似乎已经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共识,包括本刊之前对安德鲁等大型版代机构的采访中,这个问题频频被提及。而事实本不应如此,作为连接不同文化间的重要桥梁,版权代理行业的收入远不该如此不堪,出版业发达国家的版代们的日子过得也绝不艰难,究其原因,这恐怕又是一个“中国特色”下催生的乱象,国内出版社在版权引进的行业规范方面仍有大量改进空间。

首先,版代行业的重要收入之一便是再版版税,一本优质引进图书的成功运作,便能为出版社和版代带来优质的良性循环。但在如今的中国市场,部分出版社对于自家引进版图书销量的上报还存在不少“水分”,这也直接导致被引进出版社和版代机构收入的减少。“这个差距往往不是一点半点,例如一本书已经卖出几十万册,但报上来的只有一两万,这时就需要和出版社进行沟通。”王星说,针对版税虚报问题,国家的政策目前仍没有跟上,只能依靠出版社自觉,并联合开卷等其他第三方机构和德国出版社进行监管。“近些年,经过我们的大力争取,能够真实上报销售数字的出版机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王星指出。

其次,中国出版机构对于版权引进工作中细节的处理仍不到位。版权工作涉及很多业务之外的沟通工作。“例如合同及文件保存不规范等问题,就会在出版社人员流动时,耗费双方大量时间精力,重复之前的工作,以确保合作得以继续,导致资源浪费。”王星指出。

总的来说,当前的版代行业大环境仍在向好。“如果各方共同努力,帮助行业健康运转,相信版代行业还是能够让从业者得到满意的收益,帮助真正有志于这个行业的人得以从容地留下。”王星说。

猜你喜欢
德语童书出版社
二手童书交换会
我等待……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