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崛起的中国生态枸杞产业

2016-12-21 01:37黄远军
今日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五龙柴达木盆地海西州

文|黄远军

海西州:崛起的中国生态枸杞产业

文|黄远军

“自然禀赋是我们的优势,从枸杞产业发展起步,我们就强调,一定要坚持打造绿色品牌,走高端产品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新培育的枸杞品种让人垂涎欲滴

在2008年青海省确立“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生态立省战略后,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从零零星星一跃扩展到如今的40多万亩,成为继宁夏之后的全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区。一粒小枸杞,推动了一个大产业,也照亮了海西农业结构调整的康庄大道。

据海西州农科所所长、研究员任刚介绍,目前海西枸杞产业正处在由追求规模和产量转变为追求品质和效益的阶段。“这些年,海西枸杞在种植面积、产量、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是提升品牌档次的问题。”

树立品牌形象,必须挖掘产品的独特“基因”,强化其品牌定位和文化内涵。为此,笔者专程奔赴海西,欲一探究竟。

探访千年野生枸杞林

青海省的枸杞种植地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南北边缘的都兰-乌兰-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一线,在柴达木盆地生长的枸杞更多的时候被称为“柴杞”。

近年海西为提升“柴杞”品牌形象,陆续做了一些原生地考证工作。在笔者提出要探访海西枸杞文化的源头时,很多当地人都问了我们同一个问题:五龙沟的千年野生枸杞林你去过没有?

原来在柴达木盆地深处的海西州都兰县宗家镇的五龙沟,有一处面积超千亩的野生枸杞林,是整个柴达木盆地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天然枸杞群落。此处位于昆仑山脉,据传这里曾经生长着12棵神树,由五条神龙守护,“五龙沟”之名便由此而来。

穿过茫茫戈壁滩,笔者直奔五龙沟。野生枸杞林里,大片野生枸杞在由于干燥而缺少植被覆盖的群山之间兀自顽强地生长着,为这里带来生机。这里的枸杞树大些的有两米高,树干有成人小臂粗细,不过果实小且稀疏,大部分的枸杞树已然没有再结果,只剩下繁茂的树叶和干裂的树干。据同行人员介绍,人工种植的枸杞经过选育、杂交,相较而言产量会更高、果型更好看,为方便采摘,一般也会控制树苗的高度。而野生枸杞的果型很小、产量非常低,不过口感要好很多。

据了解,柴达木盆地天然枸杞资源近100万亩,五龙沟分布大约有3400亩。这些珍贵的天然枸杞,为枸杞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因。另外,枸杞树生长期一般在35-50年之间,然而五龙沟这片天然野生枸杞林树龄60年以上的就多达近百株,最老的已有200多岁。当地传说这片野生枸杞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五龙沟的这片野生枸杞林内,还有一座形似猴子的山,相传那是王母娘娘让这只猴子看守此地。每到枸杞采摘季节,这只猴子便会带着枸杞进贡给天神。

“柴达木盆地是枸杞原产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10多种原生枸杞,其中一种珍稀野生黑枸杞,药用价值远超其他品种。”青海海西州枸杞协会会长、枸杞产业局局长李建新介绍道。

寻求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径

柴达木盆地虽是枸杞原产地之一,但过去远没有形成产业,全州只有几个农场零星种植,每个农场种植的也不过几百亩。从2008开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海西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枸杞作为农牧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自此海西枸杞产业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全国枸杞市场来看,宁夏枸杞优势地位已经确立,新疆、甘肃地区的枸杞产业作为新兴势力发展也十分迅速,这都给海西枸杞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独立的品牌形象,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任刚说。

历时7天,行程3000多公里,在天高地阔、群山连绵的柴达木盆地腹地长途驱驰,一路所见所闻使我们鲜明地感受到,“柴杞”最大的优势和独立品性,正是这里独特的地域环境赋予的。

柴达木地处世界“四大超洁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几乎没有工业污染源。洁净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洁净的土壤,加上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等特点,都为海西发展高品质枸杞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天条件。比如说,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和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大大降低了枸杞病虫害的发生;又比如说,柴达木盆地的沙性土壤透气性好,适合枸杞生长,同时土壤中富含钾、氮等成分,更使得柴达木枸杞黄酮、总糖、多糖、氨基酸总量都明显高于其他产区。

这也就意味着,柴达木枸杞“柴杞”的确有着不同于宁夏、新疆、甘肃等地枸杞的独特“基因”。也正基于此,海西在寻求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径时,将细分市场定位为“生态有机高端枸杞”,致力于打造青藏高原世界生态枸杞产业基地。

“自然禀赋是我们的优势,从枸杞产业发展起步,我们就强调,一定要坚持打造绿色品牌,走高端产品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海西州政协副主席张纪元说。

为严格枸杞质量安全监管,海西州出台了《野生枸杞保护条例》《关于绿色食品枸杞生产中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及食品添加剂的意见》《柴达木绿色枸杞生产技术规程》《柴达木枸杞绿色质量控制规范》等一个条例、两个意见、两个方案、两个规范、三个规划,并在格尔木市启动建设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资金扶持引导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洁净化晾晒、绿色食品认证管理等工作。“柴杞”干果产品先后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认证,远销欧美和亚洲地区,有机枸杞的出口量占到全国的90%。

海西人实施了枸杞精品战略,提出了主产标准化、质量有机化、产品精细化、市场高端化、发展园区化的枸杞发展定位。“海西枸杞的标准化、绿色化、有机化种植已取得巨大成效”,张纪元说。

笔者从任刚处还得知,海西州近年来还培育了自主品牌柴杞1号、柴杞2号,及口感更好的鲜果类柴杞3号,以此来强化“柴杞”的独特品牌优势。

据国家质检总局测评2015年其枸杞品牌价值已达80亿元。

那一抹动人的高原红

连续数日的采访,行走在海西的茫茫戈壁之间,总不时被突然出现的成片枸杞林打动。

了解海西的人都知道,这里一度环境恶劣,风沙蚊虫肆虐,老百姓长期种植青稞、春小麦和油菜“老三样”,收入一直不高。枸杞产业的发展,是当地政府引领农牧民穷则思变的结果,鲜明地体现了海西人可贵的创新精神。多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枸杞以极强的生命力守望着寂寞的荒原,这种坚韧与当地人民在建设新海西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何其相似。此外,枸杞顽强地生长,变荒漠戈壁为绿洲,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固化了沙土,成就了整个戈壁的环境保护和一个新兴绿色农业产业。因此,在探寻枸杞产业推进进程中呈现的可贵品质或者说“柴达木精神”时,笔者头脑中首先浮现的是“创新”、“坚韧”和“奉献”。

在海西当地有很多关于枸杞的神话故事。相传,西王母得道之前曾在五龙沟以挖草药为生,成仙之后,她一心牵挂着人间的穷苦百姓,幻化成一位乞讨的老太太回到凡间传医授药。她曾把手杖变成枸杞树,把耳坠变幻为枸杞子,作为一份治病救人的珍贵礼物留在人间。

有关枸杞入药守护当地百姓健康的传说也有许多。传说中,第三世班禅大师罗桑丹珠18岁那年不幸染上“天花”,后来用草药治愈。这味草药的主要成分,便是在戈壁荒滩遍地生长的枸杞。

这些神话传说印证了采食枸杞、以枸杞入药在柴达木地区的悠久历史,如今成为了柴达木枸杞品牌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精品枸杞在海西”、“柴达木是枸杞原产地之一”……如今,走出去的青海人都引以为自豪地讲述着家乡的枸杞故事。

猜你喜欢
五龙柴达木盆地海西州
柴达木盆地:山水聚宝盆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对苏童《米》中人性欲望的探究
男孩的雨
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
对苏童作品《米》中人欲心灵的探寻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
不同作物秸秆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大肥菇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