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改革

2016-12-20 07:47刘年伟姚蕾白成良钟远绩
体育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跨界边界资源管理

刘年伟 姚蕾 白成良 钟远绩

摘 要:以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分析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存在的目标偏离、配置失衡和不公平、盲目性与低效率、配置机制单一、对政府投入过度依赖、信息反馈效果不佳等5个问题。提出无边界组织核心理念“渗透、跨界、共享”,可以纠正条块分割等带给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改革的体制障碍;用“渗透”维护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系统平衡;用“跨界”构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用“共享”搭建学校体育价值链群体育资源共享平台。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制;无边界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6-0020-06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theory

LIU Nian-wei1,2,YAO Lei1,BAI Cheng-liang2,ZHONG Yuan-ji1

(1.Graduate School,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object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theory, the authors analyzed such 5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s objective deviation, configuration unbalance and unfairness, blindness and low efficiency, undiversified configuration mechanism, over reliance 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poor information feedback effect, and offered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such core ideas of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s as “permeation, transboundary, sharing” can correct system obstacles brought by block segmentation to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form; use “permeation” to mainta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alance; use “transboundary” to construc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supply subject diversification; use “sharing” to build a platform of shar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chain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ource;management system;boundary less organization theory

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边界理论和韦伯提出的管理体制而言的。1989年12月,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1]151首先提出“无边界组织”理念,以削弱组织内部官僚主义,提高组织资源管理等方面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无边界组织可以理解为:在边界“有”与“无”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确定把边界设置在何处以及边界具有多大的渗透性,让边界不再成为行动的阻碍,反而成为更具渗透性、柔韧性的组织。正如Ron Ashkenas[2]指出:“无边界组织指在运作中不由组织预先设立的边界所限制,具有很大灵活性、渗透性特点的组织。”

无边界组织理论核心理念可以归纳为“渗透”、“跨界”、“共享”;无边界组织理论指出:“每一种边界都需要有适当的渗透性和灵活性,以便创意、信息、资源能够自由地穿越组织”[3]“无边界世界的实质之一就是‘跨越边界的灵活性”[4]XIV“组织价值链前提是‘资源是共享的”[4]159;无边界组织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跨越垂直边界管理、跨越水平边界管理、跨越外部边界管理和跨越地理边界管理;跨越地理边界主要运用于跨国组织管理。运用无边界组织理论的必备条件包括“网络信息技术支持”、“重视智力投资”、“领导方式的转变”[5]。

目前,行政管理作为我国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要方式,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盲目性与低效率、目标偏离“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体育素质”等问题,阻碍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边界组织理论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是否具有适应性需要进行学理层面深入分析:(1)虽然无边界组织理论诞生于企业,但其原理是解决组织科层官僚问题;学校体育组织属于学校组织一部分,除具有“学术组织”特性、具有“科层组织”共性[6],也存在官僚主义倾向,因此,该理论可以运用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学校体育”要求[7],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无疑使学校体育资源管理领域具备无边界组织理论引入条件。

1 当前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成因

1.1 资源配置目标脱离“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体育素质”

从体育的角度审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把服务于“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体育素质”放在首位,体育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8]。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一直要求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目标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调研发现表面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似乎得到优化,实则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在应试教育时风下,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被“成人化”、时间资源被挪用、学校体育资源服务于“体育应试教育”、不同体育群体的多元化体育需求被忽视等现象仍广泛存在,造成体育资源管理严重偏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体育素质”的目标。

无边界组织理论主张对官僚体制非人格化削弱、跨界、渗透等理念,在水平边界上鼓励由关注“职能结构”转向关注“服务流程”,在垂直边界鼓励领导者适度授权给下级,在外部边界鼓励组织构建价值链群,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服务;它要求组织“不仅关注数字,还应关注雇员满意度、客户服务水平等”[2]。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目标与中央7号文件、中央53号文件提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服务于青少年体质改善这个人本目标要求符合;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体育管理主体中政府主体的作用将强化,其它社会组织等主体将被引入;学校体育资源评定在标准上关注多部门无边界衔接,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他评;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机制除政府机制,家庭个人机制、社会体育俱乐部商业机制、社会体育组织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将被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并重”、“以校内体育为重点,不断提高校外体育的低位”的中和局面将出现;体育局和教育局的关注点将投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综合体育素质”;体育教师应打破关于学生体育学习预设的各种条条框框,保证其行为符合“无边界”的要求;体育教师将不仅仅是“关注达标”、“关注中考体育”;要求以学生为本,不是主观将学生分为“体育后进生与体育优生”、忽视学生的项目兴趣等;要求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体应该研究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身、心、智力、思维等变化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能在体育学习中切实享受到“成功感”、领悟到“公平”的真谛、学会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进而将体育作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然而,在过度行政化压力下,一些校长、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让位于“行政权威”。其次,这与学校体育现行管理体制具有条块等级权力系统、非人格化等特征有关。中央7号文件、国办发[2012]53号文件提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服务于青少年体质改善这个人本目标;但是,在当前条块的权力系统中,该目标在细化为具体任务时,根据职能部门逐级任务分解,其结果是地方体育局负责在课外时间安排少数学生运动员开展专业训练,地方教委主要负责体育教学,而多数学生在课外时间、校外时间本应享有的体育服务却是缺位的;而非人格化特征则容易造成体育教师专业权威、道德权威不足和场地器材配备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考虑。再次,在当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体缺乏多样化、管理机制单一、评定方式缺乏他评等,会造成管理主体在实现目标管理过程事倍功半。

1.2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盲目且效率低下

“我国在用占教师总数4.5%的体育教师、支撑着义务教育阶段占课程总量10%~11%的体育课的教学工作任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尚缺体育教师32.17万人”[9]。据重庆某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反映:“学校进人等计划并不由学校说了算……校长只拿体育装门面……钱不多,但门面还得要搞。”在政绩驱动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出现“求新”、“赶时髦”现象,造成学校体育资源“浪费”和“匮乏”局面并存。资源浪费是低效率的表现,而有限的资源不能共享也是低效率的另一种表现。

无边界组织理论通过消除官僚主义,重视跨界资源共享,进而减少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强调“组织要怎么建立流程,才能确保所有横向配置的共享资源和能力都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4]103;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要求各个职能部门在观念上把学校体育资源视为一个资源共享体,而不是将之分割为专属某一部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相关部门思考更核心的问题,即政府如何建立流程,才能确保教育局、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置的体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体育素质”创造更大教育价值。然而,由于当前学校体育资源评定缺乏跨部门无边界衔接等制度,造成地方体育局与教育局在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顾部门利益,忽视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利益;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部门和单位内的体育资源很难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体育资源共享和整合,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无边界组织理论主张层级边界的渗透、领导力提升等理念;该理论要求“领导者将在信息、能力、权力和报酬关键因素上把滑杠从‘控制端推向‘自由端”[4]38,从而达到激活和整合内部资源,有助于削弱官僚作风,减少资源配置盲目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无边界组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地方教委、体育局发进一步强化主导作用,从而使得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方面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实中一些学校体育资源行政管理者缺乏对学校体育资源深入调研,一些体育教师(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体育教师)的报酬、课余指导、训练工作量没有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进而影响教师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资源配置盲目与低效率问题的原因。无边界组织理论主张平衡组织与价值链其它组织之间的利益,“构建良好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10]。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体除政府、家庭、社会组织(体育社会志愿者组织、社会体育俱乐部)将加入;资源管理机制除了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将被引入,从而有助于将行政机制造成的资源配置盲目性降低,而市场机制的引入无疑将提高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学校资源管理评定不仅关注体质达标,还应关注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的成功体验、社会组织的体育服务满意度等;学校在保证本校体育教学正常进行前提下,有规划地、有步骤地对外开放本校体育场馆,支持社区体育活动有效地开展;同时,学校将聘请社会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方面重要传承人物和社会时兴的体育项目的运动达人,甚至一些社会健身俱乐部教练员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授课,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在人力资源、场地资源等方面互动和整合;不同学校之间通过跨校区体育选课、体育学科专家与体育青年教师之间工作经验交流等,实现不同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从而更好服务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体育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学校体育体制的封闭性,社会和家庭很难参与学校体育资源投入;同时,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制度建设滞后于实际需要,也会影响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效率提升。

1.3 学校体育资源对政府过度依赖

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贯彻渗透、领导力的提升、跨界、共享等理念;要求放松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和外部边界,以便激活并整合组织内外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局面;同时,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领导者能够利用信息、权力、能力和报酬4个有力杠杆来促进适当的渗透……领导者本身也要采纳新的领导方法”[4]XI。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由于学校体育各类边界的弱化,体育局和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家庭和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自愿者组织)、校友会群体等将为学校体育人力、物质、信息、时间、财力资源管理贡献各自的力量,从而使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形成多方参与的局面,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中单一的行政机制被打破,市场机制、志愿者机制等共同出现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中;同时,资源管理主体多元化后,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行政机制仍作为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但是,在这种行政机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强化,体现在引入多方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过程中宏观局面的把控上,各方参与资源管理规则的制定与督导等;在强化政府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政府根据各个区域、城乡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导社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志愿者组织、家庭、校友群体等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评定主体方面,除了政府,可以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学校对政府投入体育资源过度依赖的内在原因;突破封闭,吸纳社会、家庭等资源多元投入制度的不完善、体育局和教育局共享制度不完善等是造成学校对政府投入体育资源过度依赖的外在原因。

1.4 学校体育信息反馈机制效果不佳

无边界组织理念不仅体现跨界、共享等要求,还提出渗透的要求;通过跨界,引入社会的多元介入,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信息资源的完整性;通过提高渗透性,从而使学校体育信息更快捷获悉;通过实现共享,提高学校体育信息资源传播中师生受众的满意度,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平衡发展。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学校体育各层管理人员、体育教师系统思考“跨越边界去获取信息的主体是谁”、“如何发展主体跨越边界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如何激励跨越边界的行为”等问题[11];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地位将提升。例如,体育教师将借助现代网络、微信、邮件等技术在跨界联系家庭、社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志愿者组织、其它学校体育教师等方面地位将提升;学校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做好社会体育俱乐部,来自社区、高校和学生家长群体的志愿者群体成员,进入校园开展信息登记与反馈等工作;政府将通过第三方组织对跨界人员及群体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支付报酬,从而确保信息畅通。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沟通过程中,管理主体将增多,目标仍围绕“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体育素质”;评定标准至少应包括速度、满意度、准确度;评定主体将引入社会第三方组织,以防止信息过滤行为等;因为除代表政府和学校体育利益的正式沟通,“学校体育教师借助微信和QQ平台与其他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体育教师借助学生家长微信平台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体育信息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育信息沟通”等非正式沟通行为也将增加。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下,学校体育信息资源跨界渗透性不强、透明度有待提高,这是造成学校体育信息反馈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1.5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和不公平

无边界组织理念提倡跨界、渗透与共享;意味着突破学校与不同学生群体、体育社会组织、其他学校、家庭等之间的边界,为学校体育教师教学和学生体育学习提供个性化、优质的体育资源。无边界组织理论主张“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变革”[4]61、“‘每个组织都旨在把整个价值链的成功最大化新模式下信息广泛分享”[4]159、“组织要怎么建立流程,才能确保所有横向配置的共享资源和能力都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4]103。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学校体育资源主体除了政府,技术企业将发挥巨大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优质学校体育资源,政府、市场、学校体育资源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地方教育局将通过市场引导和适当财政补贴,鼓励一些企业免费或收取较低费用同时主动承担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学校体育资源评定方面,除了政府评定,还将引入第三方评定。通过优质的体育信息资源在学校体育价值链实现共享,无疑对于推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公平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调研发现,虽然个别区域在学校体育信息共享实践方面做出大胆尝试,但更多属于零散行为。中央7号文件、国发办53号等文件对学校资源共享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如何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实现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引导性文件仍不足,这是造成当前学校体育资源失衡和不公平的原因之一。

2 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

2.1 遵循无边界领导方式,强化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目标导向

1)强化区域领导对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行政考核、监督制度。

区域分管学校体育资源领导包括校长、教育局领导、体育局领导和地区政府分管体育的党政领导;他们对于某一区域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目标导向起到关键性作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7]。立足无边界领导方式,需要做好权力、报酬、能力、信息4个要素的平衡,进一步思考“谁执行”、“谁监督”、“如何约束”等细节问题。根据分管学校体育资源行政官员建议,在区域学校体育资源利益相关领导政绩考核中,将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实际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除政府自我考核,可以引入社会第三方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强化信息公开、媒体监督等来强化过程监督。在能力培养方面,除参加国家组织的培训,应鼓励立足岗位的自主学习;奖励标准可参考标杆制度执行。

2)确立区域领导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标杆制度。

如果强化区域领导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行政考核、监督制度展示“刚性”,那么确立区域领导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标杆制度则体现“柔性”,符合无边界组织理论对学校体育资源利益相关领导能力要素的平衡;区域学校体育资源利益相关领导标杆制度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方面树立怎样的标杆。立足现实调研,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理念方面,标杆应该善于打通体育和应试教育的通道,使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体育素质;对上多争取,对下多支持,对外多积累;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包括学校体育志愿者激励制度、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鼓励学校借助办学社会名气和个别体育传统项目优势,吸引企业投入学校体育资源制度、区域体育教师发展机遇和待遇公平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进校园制度、体育学科专家与体育青年教师研讨制度、片区学校或教研共同体学校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和共同享用体育资源制度、体育中考选项制度等。二是标杆效应的推广。可以借助地域新闻媒体宣传,结合引领其他区域学校体育资源利益相关领导进入该区域实地考察,实现标杆推广。

2.2 遵循无边界跨界理念,引入多元主体投入和体育资源决策

1)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

增加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总体投入需要思考“谁作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内部关系及主体之间关系如何理顺”。遵循无边界组织的跨界理念,立足调研实践,除政府主体外,家庭、社会体育志愿者(含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特岗教师)、社会知名企业、部分优秀校友等应作为资源供给主体;如北京R中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背景下,借助自身足球传统项目优势以企业冠名共建中学足球俱乐部为学校引得第一个5年赞助;随后,通过聘请优秀国足退役教练建立完整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和国际比赛屡获大奖,许多地方主流媒体、企业主动为学校俱乐部提供赞助,使该校形成“以社会赞助为主,政府投入、家庭投入、学校支持为辅”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关于“学校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内部关系及主体之间关系如何理顺”,建议立足政府供给主体,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学校体育经费低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建立中央-省或直辖市-市或区-县4级学校体育资源供给机制。当然,在跨界引入多元主体投入更多是增加学校体育资源总量基础上,仍不可忽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的具体落实。

2)在调研基础上围绕流程提出学校体育决策。

无边界组织理论明确指出:“共享资源关心的不是哪一种水平职能掌握调动资源的权力,而是组织怎样才能利用流程来调动资源、解决问题、满足客户需要。”[4]104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方面,除深入调研环节增加随机抽取个别体育教师谈话、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之外,体育局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把目光投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体育素质”,按照无边界流程而非职能部门整合当前资源,并按该原则指导今后资源投入,从而减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盲目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建议体育局和教育局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方面围绕无边界流程联合制定人才引进、过程管理、同步奖励机制等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专项负责人负责落实。

2.3 遵循无边界渗透理念,增加基层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自主权

1)出台体育教师自主研制体育器材管理细则。

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增加垂直边界渗透性,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智慧。建议地方政府出台体育教师自主研发体育器材管理细则,内容包括体育教师自主研发体育器材效果评定、专利申报、对自主研发器材的优秀体育教师开展媒体宣传,并给予物质奖励等。

2)建立学校体育资源跨层级交流制度。

无边界组织理论要求学校体育资源外部边界渗透,增加社会、家庭资源投入,从而实现跨界共享。考虑到学校体育资源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等实际情况,学校体育资源的分层管理十分必要;为提高家庭、社会体育志愿者(含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特岗教师)、社会知名企业、部分优秀校友投入学校体育资源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学校拥有资源多寡将学校划分A、B、C 3个层级,并通过树立各个层级标杆、分层出台相关奖励、跨层级交流制度等,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供给多元主体有条不紊、高效地运行。

2.4 遵循无边界信息管理原则,加强学校体育信息跨界渗透性与透明性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12]。调研发现:在重庆县或对应级别的镇一级中小学体育教研室配备了网络计算机,而北京一些学校除了计算机,微信、电话、邮箱等成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沟通的必备。但是,这些体育信息管理没能实现跨界渗透。无边界组织理论认为,“引入信息通讯技术,并不意味着边界的自动消失”[13];根据无边理论对信息跨界管理要求,为了实现学校体育信息跨界渗透,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权力应该更加充分。体育教师将借助网络、微信、邮件等技术在跨界联系家庭、社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自愿者组织、其它学校体育教师等方面的权力将被充实;学校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社会体育俱乐部、社区、高校和学生家长群体的志愿者群体成员进入校园、开展体育服务人员筛选和服务过程的信息登记与反馈等工作;政府将通过第三方组织对跨界人员及群体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支付相关报酬,从而确保信息的畅通。其次,立足无边界组织理论,为增强学校体育信息的透明性,建议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学校体育信息评定、加强学校体育信息评定结果公示和引入社会媒体的监督。

2.5 贯彻无边界组织共享等理念,出台学校体育价值链群资源共享制度

1)出台学校体育价值链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促进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的解决。正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失衡现状,依据无边界组织共享理念,应该出台学校体育价值链群体育信息共享制度,主要包括:基于如何建立核心流程,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体育素质”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来构建学校价值链体育信息共享制度。由教育部单独构建最优化体育信息资源转变为教育部和体育局等单位联手、单个学校体育信息系统转向教研共同体学校或片区学校、区域学校、全国所有学校构建学校体育信息共享最优模式;在内容方面,除体育学科专家优质的教学、训练和课余锻炼指导动态信息,还应该包括中西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引入东部地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讲座等内容。为提高学校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效率,根据学校体育资源一线管理者建议,学校体育网络教学、训练、锻炼等信息资源传播路径应该是体育信息媒体-体育教师-学生。

2)出台学校体育价值链体育人力资源共享制度。

学校体育价值链人力资源共享制度应该包括片区学校之间、不同区域学校之间体育学科专家与体育青年教师之间的跨界岗位学习机制的健全、农村学校体育特色岗位机制的健全、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实现社会体育俱乐部教练共享机制等。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树立标杆,加强媒体宣传,强化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跨界交流能力的培训,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励和支持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跨界交流行为。

3)出台学校体育价值链场地器材资源共享制度。

除通过鼓励将国家体育俱乐部设立在学校等措施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外,学校体育价值链场地器材资源共享制度,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实现教研共同体学校或片区学校之间场地器材资源共享;通过开展同一片区的跨校区选修体育课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共享、高校体育院系将多余体育器材,转赠同一片区农村中小学等。

学校体育资源改革,必须从解决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入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当前社会全面转型和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制还处于封闭、僵硬的状态,这是造成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根源。将无边界组织理论引入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从学校体育资源“封闭”与“开放”状态之间平衡入手,实现学校体育资源渗透、跨界、共享、平等理念,使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达到一种“中和”的境界,最终有助于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学校体育塑造更完美体格和更健全的人格。

感谢北京体育大学熊晓正教授、重庆双竹中学赵昭富和刘江老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杰克. 韦尔奇自传[M].曹彦博,孙立明,丁浩,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 RON A. Leading the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J]. Handbook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1(1):299-306.

[3] 李涛. 基于无边界组织理论的大学校级科研管理组织新设计[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6):109-114.

[4] 罗恩·阿什克纳斯,迪夫·.乌里奇,托德·吉克,等.无边界组织[M]. 姜文波,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刘年伟,白成良,吴中军,等. 无边界组织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业中的运用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0):168-172.

[6] 张东娇,徐志勇,赵树贤. 教育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6.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 (2016-05-06)[2016-06-02].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6-05/06/ content_

5070778.htm.

[8] 任海. 论体育现象[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277-280.

[9] 潘绍伟. 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脱节问题之我见[J]. 中国学校体育,2012(4):20-21.

[10] 温正胞. “无边界”及其挑战:全球化视域下政府、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J]. 比较教育研究,2010(2):1-6.

[11] 欧阳桃花,丁玲,郭瑞杰. 组织边界跨越与IT能力的协同演化:海尔信息系统案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12(12):128-140.

[12]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13] NEWELL S,PAN S L,GALLIERS R D. The myth of the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J]. Conmmunications of ACM,2001,44(12):74-75.

猜你喜欢
跨界边界资源管理
跨界
跨界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拓展阅读的边界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