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华
不久前,一位数年未见的好友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潇洒地旅游了大半个中国,然后回到故乡重庆。我前往机场接他,不想见面之后,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我愣了一下,然后回答:“我有酒,也有花生米,还可以有牛肉干,但是,如果你说的是关于旅行的故事,那我不想听。”
因为我觉得,旅行是自己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不安分”的冲动,总想到远方去看一看,去体验一番想象之外的生活与风情。就像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就是趁着周末跟父母去几公里外的镇上赶场,那时候,一块钱可以吃一大碗米线,买两斤米糕或几个小苹果,而这些都是我最期待的美味。天还没亮的时候,市场上的各种摊点就开张了,卖蔑货的、卖山货的、卖菜的、卖土鸡蛋的……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我拽着母亲的衣袖,听着四里八乡略带差异的口音,感觉那就是我所理解的整个世界……
或许旅行的原动力,就来源于这样一种好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见识,心中所理解的“世界”越来越广阔,旅行的心,也一发不可收拾——我还曾经给自己定下宏伟的目标: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然后尽可能去看看国门之外的美景与生活……
多年后的我,成了一名旅游地理杂志的编辑,接触到世界各地的美景与风情,那种“旅行”的原动力变得愈发强大。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普通游客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到此一游”,而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风貌原始、游客稀少的“非景区”,走进那些没有经过商业包装的原生态生活。我试着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去思索旅行的意义,面对贫穷、疾病、灾害和破坏的时候,也曾想要贡献一份力量去改变现状,但最终发现,我根本就不是发现者,也无法成为参与者,想要推动改变也绝非易事——事实上,我只是一个过客,唯一属于自己的只有回忆,那就是旅行的故事。
曾经,我也想过和朋友分享我的故事,但我的讲述,往往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所关注的内容,往往是他们不屑一顾的;我强调的“精彩”,大多数时候也只换来他们漫不经心的摇头:“你说的那地方不好玩呀,你怎么不去××呢?”
我想,这就是因为个人关注点不同的缘故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旅行真的是只属于自己的事,自己定好日期就可以出发,而不是到处求攻略询问“这个季节哪里好玩”,也不是振臂高呼“那里很漂亮,大家跟我去”。
不久前,在繁华商圈的步行街,我遇见一位奇葩旅行者。我无意中回头,看到他从垃圾桶里扒拉出两个矿泉水瓶子,放进自行车把手上挂着的袋子——那可不是普通自行车,而是一辆售价超过两万元的专业山地车。再看他车上的一系列装备,显然也是很专业,帐篷、军刀、水壶、手电等一应俱全。也许是我的注目引起了他的感应,他抬起头对我笑了笑,丝毫没有尴尬:“你好,请问你知道最近的废品回收站在哪里吗?”
当时我手上正好拿着一本当期新刊,而他正好读过我们杂志,于是就这么奇葩地认识了。他说他从广西出发,并没有明确目标,能走多远算多远,条件是除了出发时携带的必要装备之外,行程中一切花销都靠自己挣。所以他已经出来一年多了,才走到重庆,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城市里打零工、做兼职。最终我还是没忍住问他,为什么选择如此奇葩的旅行方式,他说:“这只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旅行就该随性而为,累了就回家。”
他没给我讲述旅行中那些艰辛的、励志的故事,我也没再多问,只是更相信:旅行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出的选择,也只有自己能懂那一路的精彩。当旅行归来,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而无需煽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