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理想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分析

2016-12-20 19:43刘倩倩张广杰
求知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中国梦理想信念

刘倩倩+张广杰

摘 要:将“中国梦”理想融入专业课教学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题中之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学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为“中国梦”理想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可行性,更为“中国梦”提供了典型例证支撑。为了提高“中国梦”理想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需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深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手段。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对“中国梦”有高度认知的智力人才,最终汇流成海,形成强大的合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专业课

一、“中国梦”理想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与古代中国相比,中国近现代缺少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卓越的文化成就,是一个民族从自负的顶峰跌落到自卑的深渊后逐渐重塑自信的历程,是一个国家从闭关自守、被动挨打到积极奋起、主动探索的历程。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 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和近代中国人的夙愿、每个人的梦想联系起来,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当代中国人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概述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大学生 “中国梦”理想的政治素养水平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能否全面实施,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中国梦”理想信念融入专业课教学又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育都担负着育人的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由此可知,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犹如“中国梦”理想教育的两翼,缺一不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否则,就只能是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是大学生“中国梦”理想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专业课教师也应承担起育人、传道的职责,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中国梦”理想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是对思政课教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有力补充,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理想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是大力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国民素质的高低影响国家实力的强弱,国民素质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将“中国梦”融入高校专业教育,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念,为“科教兴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这也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

总之,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担负育人的功能。在专业课学习中贯穿“中国梦”思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客观需求。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每一项教育资源,在突出传统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功能,系统阐明当代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应尽的义务。

二、“中国梦”融入专业教学的可行性

“中国梦”理想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体现。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只开设于某一学期,专业课中诸多课程资源贯穿大学阶段全过程,能很好地诠释“中国梦”。因此,“中国梦”理想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之中,能在时间跨度、空间范围上比单一课堂讲授道德理论起到更佳的教育效果。以专业课为平台,增强“中国梦”理想与专业教育的互动,不仅锻炼学生执着的科研素质,更能将“中国梦”与学生的职业梦想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以农业大类专业教学为例,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绪论讲授中,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尝试从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的变迁历程来梳理农业发展史,从而拓宽课程教学的路径,达到理想教育的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更好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因此,在农业大类的专业教育中,只有更好地了解过去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传统中国农业的近代转型过程,熟知近代以来“以农立国”的深刻革命渊源与技术变革,才能更好地了解知识分子为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所做的艰苦探索。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在十六世纪以前的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李约瑟曾称赞中国是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2],近代,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暂时落伍的中国社会,开始向西方学习并最终将近代科技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就是民族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鸦片战争后,魏源虽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高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直到清末,旧式士大夫才真正认识到“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保邦致治,非人无由”“化学非农夫所能解,机器非农家所能办,宜设农务学堂” [3]。短期内,中国出现许多农政机构、农业试验场、农林学堂,农科留学也风靡一时。然而,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试图将西方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糅合的改革归于失败,但它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转变。 [4]

吊诡的是,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也一定最适合中国社会需要。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出现在近代中国人面前的资本主义科技文化一面加深对中国的欺凌,另一面却是近代中国改革的参照物。对于追求进步的中国人而言,这种心理折磨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不幸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人自主培养人才的教育历程。迄止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终于使民族复兴“中国梦”有了实现的坚实基础,也使个人梦想找到了归属和依托。

总之,在专业课教学中有许多进行“中国梦”理想教育的课程资源。 专业课教学为中国梦提供了专业理想平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由于专业课教学贯穿高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也较思政课教师多,因此,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的确定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专业课教师理应把帮助学生坚定民族复兴“中国梦”理想教育作为育人的一个目标。

三、促进“中国梦”融入专业教学的措施

“中国梦”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授业与传道、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是以育人为目的,而育人则是在授业过程中实现的,在授业与传道的统一体中,授业是传道的有效途径,而传道则是授业的根本目的。因此,为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与认识。“中国梦”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体现了教书与育人、授业与传道的有机统一,更是教师职业道德所在。“德育是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而不是一部分的工作或专利。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任何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权利,任何教师也没有权利放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义务。专业课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对“中国梦”思想给予重视,真正担负起“传道”与“授业”相结合的“灵魂工程师”。如果思想认识不足,将直接导致专业课教师对“中国梦”教育资源发掘的缺失。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在“授业”同时,有责任将学生的职业价值理想向深层次引导。

其次,专业教师要深掘教学内容。深掘就是要充分理解专业教材,恰当择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因此,基于对专业前景与发展趋势的熟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治学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专业课的发展历史、介绍学生相关的优秀历史人物,充分发挥专业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唯有如此,才能取得专业知识教育(授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传道)的双丰收。

再次,专业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挖掘专业教材是为“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专业素材。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梦”融入专业教学,就需要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方法。这需要专业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专业特点,在授业解惑中适时、适当、适量的融入“中国梦”。在能力训练、专业实践中融入教师的专业判断与道德情感。例如,授课教师跟学生讲清楚本专业的历史与传统、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进步涉及哪些社会与经济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去反思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利于“中国梦”思想政治目标的实现。

最后,高校要创新教学管理手段。重科研轻德育的教学管理在高校中广泛存在。高校专业教师的考评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突出者的重视,倘若考评标准单一化、片面性,是对那些既“授业”又“传道”的优秀教师积极性的扼杀,不利于专业教师对专业课隐性德育资源的发掘、利用。为避免出现责任机制不明晰现象,应将授业与传道、教书与育人当作衡量教师的统一标准。如果放任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讲授,久而久之专业课教师也就只是承担授业、教书的职责,忘记或放弃理应承担的传道、育人职责,结果育人职责直接落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上,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化,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专业课教师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担负着育人的职责。根据教学计划,专业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以身示范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受教育者智育发展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传道”“授业”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辩证统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身处在圆“中国梦”的最佳时代,需要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将“中国梦”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专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可以运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人才,更要培养对“中国梦”有高度认知的智力人才,才能汇流成海,形成强大的合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良英,刘 明.爱因斯坦文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王钱国忠.李约瑟文献50年(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陈山榜.张之洞劝学篇评注[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0.

[4]曹幸穗.启蒙和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J].古今农业,2003(2).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中国梦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英语笔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