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梅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尝试“微评论”,让每个学生学会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微评论”;个性化阅读
1 教学模式
1.1 名称
尝试“微评论”,学会个性化阅读。
1.2 缘起
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一下教材的编排,就不难发现九上和九下的教学目标都是设定在“学会读书”这个核心点上。九上第四单元是“学会读书 阅读有独特的感受”单元,选录了名家对散文、小说、诗歌的评价的三篇文章;九下第五单元是“学会读书 横看成岭侧成峰”单元,选取了四位作家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散文《雪》的评论。简言之,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有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有自己的评价观点。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评价。
(2)掌握简单的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能够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具体作品的评价。
2.2 教学重点
形成对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并形成书面评价。
2.3 教学方法
精读细思、以读促写、点评提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以学情为抓手。《故乡》的此次教学设计,围绕“鉴赏文学作品时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作品能有独到的见解和评价”这个核心,且立足在已经完成了两三教时的基本教学任务之上,希望学生们在对情节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能有对《故乡》更全面、更细致、更综合的认识与理解。如果说前面的学时主要侧重在读,那么本堂课主要侧重在读后的写了。
将此堂课定位在“见微知著,评点论述”,并不是直接就开始练写,而是要设计好课堂渐次展开的方式。在本堂课的设计中,确立“谈一谈——领一领——写一写——评一评”的教学思路。
2.3.1 谈一谈
“小说《故乡》我们都已学过了。相信大家对这篇文章还记忆犹新吧。小说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觉得写得怎样?”
这是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遵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们围绕“小说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觉得写得怎样?”这两个话题去谈谈。问题指向明确,既是要求学生们对《故乡》的已有学习作个整体把握,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同时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课文的简单评价,“你觉得写得怎样?”的问题回答,应该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始。广泛铺开的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对《故乡》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逐渐细致起来、逐渐深刻起来。在学生交流时,学生会用“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我觉得……很有味道”、“我觉得……有深刻的含义”等这样的句式,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展开多角度的评价了。
学生的回答或许很散乱,没有重点;学生的回答或许就是照读笔记,缺乏自我。此时,用名家点评最有指导性,教师顺势引导:“其实,我们很多的作家,他们既是写文章的好手,同时又是点评文章的高手,请看第四单元,有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他们从独特的角度去评论,请看这几个题目:一首精巧的诗、简单的故事、精巧的情节、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下面,请同学们也用简洁的短语来评点《故乡》”。学生凝成评论《故乡》小标题。
这个环节,是从谈谈开始的,是从散乱开始的,是从无目的开始的,经过学生的交流,老师的针对性点评,在经过专家评论的引领,学生们的谈谈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方向了。
2.3.2 领一领
在谈一谈环节之后,老师顺势过渡:“刚才同学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学习《故乡》的一些收获和感受。老师也有自己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形成了文字。”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撰写的评论小文,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讲解这小文在表达观点、充实内容以及有理有据、层次分明等写作上的特点。
这个环节,从课堂组织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环节的有效提升,化繁为简,从学生多样的谈论中聚焦一处,由讲述凝成文字,又是对下一环节“写一写”起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这个环节的评论文字,是教师的阅读形成的个性化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展示出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是要表达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个语段,不同的读者来读,会呈现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一观点;二是要通过分析此篇评论来指导学生的微评论写作,它又是范例了。
同学读例文,教师分析指导,明确写法(清晰的观点、独特的角度、准确的分析),最后套用一个新词“微评论”。
2.3.3 写一写
上个环节中的教师指导讲解,是学生写作评论的方向,当教师的“微评论”真正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之后,接下来的环节“写一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就自己理解最深刻的一点,阐发自己的独特观点与评价,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有理有据,条分缕析,做灵活的针对性的点评,形成文字写下来。
统一下发稿纸,便于规范书写,也有利于清晰展示。学生的写作过程,综合了学生的思维力、概括力、表达力等诸多因素,在训练时肯定会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前给出一些方向,给出一些角度,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巡视情况,给一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架个梯、搭个台,方便他们快速融入到微评论写作中。
2.3.4 评一评
学生的微评论写作成果是课堂很重要的学习资源。评一评,议一议,或删或改,或求深入或取拓展,通过多种形式的点评以期达到对作品有更深更独特的认识,提升写作简短评论的能力。
3 实施难度
3.1 预设与生成的契合
本课教学由于开放性大,涉及的内容涵盖全篇,而且,教学内容与形式也有别于常规,学生的课堂反映就不可估摸,教师预设的只是课堂教学流程,至于课堂生成的状态如何,完全在学生的实际上课中显现。因为是学习小说的评论以及一般评论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比较艰深,所以教师的课堂组织调控、引导点拨就尤显重要。
3.2 观点与分析的融合
微评论不是简答题,在写作时,有理有据固然重要,但这里所说的“理”,即观点,就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后体验到的对文章的评价,它一定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一定不是标签式的套话。这里的“据”,就是结合文章的准确分析,所举语句必定是从一个角度去指向观点的,所作分析必定是细致精深,深入玩味咀嚼后的独特的理解。在日常学习与作业中,学生的阅读很多呈现出标签式、规律化的倾向,也就是应试痕迹很明显。我们语文阅读缺乏的是学生真正分析的意识与能力。本课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所在。因此,很具挑战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