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 要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源动力,反之时代发展也是影响教育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全社会科技人才缺口日益增大。鉴此。科学技术教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重头戏,而人文教育尤其是语言文学教育备受漠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仍然无法扶正其地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上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注重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培育学子创新能力,注重学生“讲”、“思”、“读”、“写”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实践性。
【关键词】汉语言;人文;教学;文学
教育风向的易辙,导致文科类尤其是人文类专业骤然受冷。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地位每况愈下,其似乎成为诸多学生无可奈何的选择。当然,面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窘境之时,我们一面需剖析客观因素的不利性,另一方面也需认清专业教学弊端的消极性,从研究结果来看,汉语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过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实践教学上建树不佳,此外教学实际中“师本位”理念固化,学生主体长期受到漠视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不仅如此,汉语言文学教学形式陈旧缺乏必要创新,致使课堂沉郁压抑缺乏生气,影响学生思维活性。总而言之汉语文学专业,应该认真审视自身专业特点,并结合社会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需求,逐步改革教学模式,以此培育学生契合社会发展之素养。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及弊端
1.1 教学内容纯文学性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育学生的文学气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所谓的“书卷气”。在课程设置上大抵也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赏析等。在教学上则过于注重对各种文学的赏析,对辞藻的解剖。然而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过度沉溺与对文学的内涵的窥探,也许反而导致学生腻味,迷恋于浓赋艳词反而会失去对文字质朴内涵的热忱。正所谓,文以载道矣。文字的基本作用是阐释道理,无论是婉约凄凉的离别情思,还是豪迈悲壮的爱国情怀,抑或愤世嫉俗的隐遁思想都承载出人生悲欢,世间真理。汉语言文学教学过度执迷于文学赏析,这只是在先人开辟的道路驰骋,走得太久难免就会感到舟车劳顿难以自持,此时要紧的是开创自己的道路,通俗的讲即是创新,这却是现代汉语文学教学比较缺乏的。
1.2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一般情况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多以培养作家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之中,诸多教师十分重视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甚至将学生发表文章情况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参考标准。然而众多学生在学习期间为取得较好的表现成绩,便疲于创作作品,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是无病呻吟的粗制滥造,而部分作品甚至是剽窃及雇佣写手而为之。如此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无法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更难以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将培养公务员作为教学目标,实则是“学而优则仕”的现实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则显得急功近利,忽视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质。
2 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之措施
2.1 加强师资建设,转变教学观念。
不可否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之主体,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身处功利教育“泥沼”之中,部分教师的精神世界也逐渐空虚化,其人文建筑也逐渐坍塌;部分教师固步自封不思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在教育工作中散漫经营、不思进取,严重降低教学实效。鉴此,为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首先应该着重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譬如注重人文精神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师对学子主体成长的关注,促使教师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质要求,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良性回归。
2.2 加强学生思考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仅仅将教师的主观思想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其踊跃参与教学实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此外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师本位”教育思想束缚,正视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积极融入互动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以此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着实有效提升学子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活动。
2.3 深化价值、情感渗透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知识与技巧的传授,而且还应该注重价值、情感、审美的渗透。深入研究文章的价值与情感,是抓住文章实质的有效策略,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措施。提高价值情感及审美教育,能够丰富学生内涵,从而提高其创作能力。从本质上讲,文章的内敛蕴藉,其宣泄的情感,折射的价值观念往往都是其弥足珍贵的特质,也是决定文章意义的关键要素。鉴此,为深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教师应牢牢把握“价值渗透”教学宗旨,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入文本细读法,以此加强情感、感觉、价值教育。
2.4 重视实践性,培育学生实践能力。
汉语文文学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是人文工作,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需要从两个个方面进行,即“读”与“写”。“读”包含读书、朗读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及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而“写”则包含了创作及书法两个层面的内容,为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方面需引导学生积极创作,另一面也应鼓励学生加强书法练习。但是从总体上讲,无论是哪方面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树立“因材施教”指导思想,以此帮助学生发挥潜能,逐渐提升自身能力。
3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应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单纯的传授课堂知识,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危机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6):88-90.
[2]曹丙燕.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与课程改革――以山东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语文学刊,2012(01):127-129.
[3]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10(08):43-46,52.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