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有信念”必须务实做

2016-12-20 18:35王海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0期

王海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讲政治、有信念”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凸显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讲政治、有信念”的标准要求,有些党员觉得这些是比较“虚”的,甚至是不以为然。其实,“讲政治、有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虽然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但具体到行为实践上,却是实实在在的,是有标准、可检验的,我们为此而努力的方向也是很明确的。

关键词 讲政治 有信念 必实

当前,我们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验,也在进行着一场壮士断腕的大变革,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去产能的沉重压力、深化改革困难重重的局面,部分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有所放松,轻视了自己的义务责任,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履职尽责力度还不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扭转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在“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唤醒他们的党章党规意识、党员意识、带头意识,保持先进政治本色,尽心尽力落实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廉”字当头,“洁”字打底,时刻不忘底线要求,以高度的党性意识积极支持公司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保安全、求生存、谋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

保持先进政治本色,尽心尽力落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要立起精神上的定海神针,方能坚持一切围着目标转,一切朝着目标干,真正做到心中有责、尽职尽责,而这精神上的定海神针就是要牢记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强化党性意识。现在,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大幅改善,但宗旨丢不得、本色变不得。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却出现了“身份迷失”,忘了党员身份,党员意识有所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不要淡化了政治本色,不要放弃了政治信念,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自身的党性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党员。要不带私心干工作,一心一意为企业、为职工,把权力姓公的政治理念写在心中,才能不急求表面的业绩、多创造实在的成绩;只要对企业依法依规发展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要把职工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绷紧宗旨意识这根弦,让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心全意服务职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牢记“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以职工之心为心,奉“三严三实”为标尺,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在服务职工上执着有为,才能在职工心中树立起过得硬、靠得住的良好形象。企业的党员干部不论官大官小、资历高低,其实都是职工的服务者和帮助者。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壮大的基础、力量的源泉。心系职工,为民造福,党员干部就要跟职工同坐一条板凳,把职工当亲人,职工才能把你当亲人。如今,一些党员干部慨叹“时代变了”“民情变了”,职工工作难做,感觉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好用、硬办法不能用,其实如果始终保持与职工血肉相关的密切联系,怎么会推不倒横亘在干部同职工之间的无形之墙,破解不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命题?党员干部应该有这样的人生追求,就是要通过实干在职工心中筑起一座丰碑。仔细想想,与其终日浮躁谋一己私利,不如静下心来务实为民;与其苦心钻营“为官之道”,不如热忱涵养“为民情怀”。心中有民天地宽,心头装着职工,就能以一种更严格的标准、更高尚的情操,增强自我责任、尽忠职守,抵达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境界。

廉”字当头,“洁”字打底,时刻不忘底线要求。廉洁是干部履职尽责的底线。不管时代怎么变,树立廉洁理念的要求不能松。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警醒自己,与违法乱纪划清界限,将清廉作为从业的一条“标配”。清廉源自于对党纪国法的敬畏遵从,积淀于一点一滴的风纪考验,升腾于炉火纯青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认真培养好干部廉洁做事、清白为人的可贵品格,自觉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间戒尺,将干事创业、为人处世的根基立稳在从严自律上,时刻砥砺用权以廉、持身以正的宝贵品质,不断补充自身的精神钙质。尤其当面对公与私、情与法、利与义的较量时,更要敢于摆正自己的位置,割舍下一己私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好官。同时要坚决抵制“时代变了,清廉也要跟着折腰”的观点,这种观点错就错在没认清腐败的病根、廉洁的本源。一犯事就责怪“权力让人犯晕”,埋怨组织没有及时敲打,却都忽视了主观责任。清廉与否,既靠他律,也靠自律。自律不是信誓旦旦的承诺表态,而是要念好自律自省的紧箍咒,从严从实守住每一个廉洁风险点。思想上不染一尘,为人处世才有一身正气;思想上一旦变质,便失去了最好的“廉政保险”,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总之,守得住廉洁底线的干部,不越过法规纪律红线的干部,才会真正收获企业和职工的信任,才会抵达人生高地,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