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80岁的高龄人口在2 300万以上,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将达到3 067万,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人群中,70%-9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高龄高血压的诊断
定义年龄38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ng和(或)舒张压390 mmHg;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一般测量患者坐位血压,测量血厂卡前患者需静坐至少5 min,且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首次应测量双侧卜肢血压,最好测量>2次,有助于发现丰动脉弓缩窄和上肢动脉闭塞;当左右上臂血压持续存在差异时,应以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血压为准。
●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听诊第V时相柯氏音时水银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若袖带压力降为0时,仍可以听到声音,则以第Ⅳ时相柯氏音作为舒张压的数值。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药物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中或改变治疗方案时应监测立位血压。
●若出现与进食有关的头晕症状,应测量餐后血压或24 h动态血压。
●使用合格的血压计:包括台式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计。并定期校准。使用自动电子血压计时,对心律失常的患者(比如快速型心房颤动),应注意可能出现测量误差。
诊室以外的血压测量(包括家庭自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家庭自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体位性低血压、自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对于活动不便的高龄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更为重要。
家庭自测血压应使用经过标准化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建议对测量方法进行规范培训。在没有≥80岁家庭血压测量标准前,目前仍采纳血压≥135/85 mmHg作为家庭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一些因素,如进食、吸烟、焦虑、紧张、劳累、膀胱充盈、过冷、过热、肢体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均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高龄高血压的特点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波动大。白大衣高血压、假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不少见,并存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靶器官损害严重。
高龄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起始药物冶疗的血压水平和降压目标值 本共识建议,高龄患者治疗前,首先由接诊医师综合考虑其健康状况、并存疾病、多重用药风险以及依从性,继而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并关注降压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和耐受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暂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并监测血压,定期随访,再次评估。
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水平 目前的证据支持对≥80岁且血压≥160/90mmHg的患者开始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目标值 ①不合并临床并存疾病的高龄患者(如慢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压目标值145~150/90 mmHg以下。②合并心、脑、肾并存疾病的患者,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 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降到<140/90mmHg。③高龄患者血压不宜<130/60mmHg。④应平稳降压,避免过快降低血压,可3个月内使血压达标。
考虑到高龄患者的特点,本共识建议采取分阶段的血压控制策略,首先降至150/90 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应该尽量避免高龄患者血压<130/60 mmHg。
降压药物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避免血压过低。应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小剂量单片复方制剂如ACEF利尿剂、ARB/利尿剂、ACEF长效钙拮抗剂、ARB/长效钙拮抗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可加用B受体阻滞剂。伴发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亦可以选用a受体阻滞剂。老年人通常存在多重用药,应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
清晨高血压患者,应选用平稳、长效的降压药物,并根据血压特点选择用药时间。发生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避免诱因(如进食过饱、高碳水化合物餐等),并考虑调整治疗用药。
季节和室外温度变化对高龄老年人血压的影响较其他年龄人群更为显著,在季节交替、遭遇极端天气或外出旅行时,应该密切监测血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包括立位血压)并评估耐受性,若出现低灌注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或其他不能耐受的情况,则应考虑减少降压治疗强度,尤其是在联合用药时。还应识别其他可能降低血压的因素,包括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
高龄高血压的管理
高龄老年人生活方式干预 非药物疗法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如限盐、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戒烟、限酒、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缓解精神压力等等。对于高龄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仍需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并密切随访。
高龄患者的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 综合评估是近年在老年医学领域广泛倡导的新理念和核心技术。其概念指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和社会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全面维护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上侧重管理老年人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治疗以维持老年人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而并非以单一治愈疾病为目标。在开展老年人综合评估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等互相补充的运动方案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高龄患者的血压管理水平。
高龄高血压患者经常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肾疾病,在血压的管理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完善相应的辅助检查,除了合理地确定血压目标及血压达标外,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疾病。如血脂、血糖的控制,抗栓药物的合理使用等等。还应该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尽量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推进家庭、社区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支持
小结
我国已进入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高血压是高龄老年人心血管病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希望通过高龄患者血压管理共识的推广,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家庭及患者本人对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更新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观念。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国际相关领域进展开展临床研究,积累我国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的循证证据,使更多高龄高血压患者受益。
本共识原文刊登于《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第6期。本文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编写。了解更多指南内容,可以登录朱明恕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