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农业科技园)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2016-12-20 15:09毛学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体制机制

毛学斌

摘要 阐述国内外农业试验站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试验站;农业科技园;浙江大学;管理;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79-03

浙江大学在“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与“顶天立地”的理念和“聚焦湖州、立足浙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指引下,推动了涉农学科的又好又快发展,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科研领域日趋拓展,科研经费逐年增加,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专项逐年增多,对涉农学科和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涉农学科发展历程,必有服务和支撑涉农学科发展的高水平实验试验基地。为更好地服务涉农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推广的中心,我校于2010年年初成立了农业试验站。完善学校农业试验站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各涉农学科的整体优势,创建国内外一流的试验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涉农学科筑大平台、建大团队、出大成果、作大贡献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提高各学科的学术水平以及为争取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为定位农业试验站的功能,明确职责,理清体制,完善机制,以便更好地加快农业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农业试验站根据学校和学部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了解国内外高水平农业试验站的建设实践,研究分析农业试验站建设管理中涉及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若干重要问题,结合学校农业试验站的实际,提出了初步设想,也为学校、学部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1 国外农业试验站管理体制机制管窥

1.1 日本的试验农场

日本的试验农场主要是依托于各个高校的涉农学科,以东京大学的试验农场为例:其农学部设有8个系,分别为水产学、农业生物学、农业化学、农业经济学、林业学、兽医学、农业工程、林产学等,根据各个学科和门类的特点,附设有试验农场、试验林场和试验牧场,以及兽医院、水产实验场、绿地植物实验场等实习实验设施,为教学科研服务。

1.2 美国的农业试验站体系

美国农业试验站主要是依据1887年国会颁布的海琪法案建立的,根据海琪法案在每个州的赠地学院或农学院下建立州立农业试验站,其是赠地学院或农学院的下属机构,同时接受联邦农业研究局的统一协调,主要由州政府列出预算经费,由州议会批准,年底试验站要接受议员的质询[1-4],检查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及使用效果,以确定下一年是否再继续给予试验站的经费支持。

根据海琪法案,农业试验站的任务就是在农学院和赠地学院农学系的指导下,对农业科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并进行试验[1,5-9],进一步为农民提供公共农业服务。100余年来,美国的农业试验站这一宗旨从未改变过。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增加了新内容,即为农民服务。

美国的州农业试验站的组织机构庞大,除在州立大学设有试验总站外,还在下面产区针对某一作物或某学科建立分站。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Michigan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MAES)]集中了300多位科学家,涉及6个学院。试验站的总部设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所在地East Lansing,下属有14个试验分站,主要职责是解决各产区遇到的技术难题。

2 国内农业试验站管理体制机制管窥

2015年年初,农业试验站组织人员赴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的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还通过电话调研的方式对其他研究机构的涉农试验站进行了调研。纵观国内农业试验站,因设立的方式和部门不同,管理模式也有差异。

2.1 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和上庄教学实验场站

中国农业大学现设有3个学校直属的教辅机构,即曲周实验站、涿州教学实验场、上庄实验站,业务上属科研院管理。其中涿州教学实验场地始建于1957年,处河北省涿州市区西部东城坊镇,是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的基地。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充分利用涿州农大实验场的巨大资源,以该教学实验场为基础,推进与河北省的深层次合作,与河北省共建面向华北、幅射全国的农业和生物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作为学校最重要作物育种、转基因以及克隆等高新技术实验和转化基地,10月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园在组织管理方面实行管委会负责制,管委会主任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世盛兼任。

该实验场占地面积1 440 hm2,下设3个农业分场及种鸡场、种猪场,均采用企业化运行模式。机关科室包括生产科、办公室、事务科、财务科、工会[1-4]。该实验场还设有4个附属单位(电管站、医院、车队、中小学等),有2个学校驻实验场单位(正大鸡场、种衣剂厂等)。

而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的功能与涿州试验站比较,功能定位就有很大不同,上庄试验站主要用于教学科研试验的场所,占地面积超过66.7 hm2,根据学院学科进行分块规划,业务管理由各学院落实,总体协调由试验站落实,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属于学校服务教学科研的事业性辅助机构。

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

2007年5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组建成立,下设7个场(站)(米脂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眉县试验站、火地塘试验林场、周至试验站、杨凌试验农场、咸阳试验站)。7个场(站)现有职工542人,土地面积、房舍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2 348.9 hm2、71 773 m2、2 794万元。目前承担国家、省部及学校科研项目和科技推广195项,同时承担11个学科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实习任务。

中心主要职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心及下属场(站)的长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代表学校管理下属场(站)的房屋、土地、设备等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负责中心人员的管理和调配[1],做好中心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盘活场(站)资产,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2.3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试验站

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场站隶属于农学院,设有3个校内外农业试验基地,它们是4 hm2的校内农场(现代农业工程示范中心)、金山农场,并将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农业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33.3hm2,首期核心区块面积33.3 hm2左右。学校建有分管科研、教学、财务等3位副校长为组长,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内外农业试验基地建设。

2.4 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

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为学校直属的正处级单位。江浦实验农场下设办公室、科、服务站的数量分别为1、3、3个。江浦实验农场480 hm2土地内的教学实习基地共有动科实验站、农学实验站、生科实验站、环境工程实验站、公共服务站和园艺实验站6个站(用地106.7 hm2)。各个站分属相关学院和部门管理,如农学实验站由农学负责院管理。

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要根据国家的任务要求,以下属各研究所为依托建立农业实验站。20世纪60年代德州实验站创建,是我国农业研究领域最早建立的以盐碱土改良与中低产田治理为主攻方向的国家级野外工作台站之一,现隶属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其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黄淮海平原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试验基地。下设陵县、禹城2个试验区。实验站为国家正处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研究员、副研究员、中级研究人员的数量分别为2、5、8人。主要承担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区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

2.6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试验站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试验站也称东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实验实习中心,设有分阿城分院、香坊实验实习基地,阿城试验基地位居哈尔滨城郊,离学校大约10 km,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占地面积为53.3 hm2,是学校的事业性单位,人员35人。香坊基地是和其他单位合作共建的基地,主要是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占地面积约26.7 hm2,学校编制人员14人,按二级法人方式运行。

2.7 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

1997年初中国烟叶总公司湖南省公司、湖南中烟工业公司、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建设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并于2000年7月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正式授牌成立。

中南站本部地址设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内,并与湖南省烟草公司烟叶处合署办公。中南农业试验站下属4个试验基地(永州、郴州、湘西自治州、浏阳等)。湖南省烟草公司总农艺师赵松义担任中南农业试验站站长,湖南农业大学烟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冀衡、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朱列书、永州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德清等担任副站长。

2.8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建有8个院属试验站(园区)。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由省农科院旱作所和衡水市联合于2003年建立,最具典型性,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农科所)的内设机构,总投资超过2 000万元。该站位于衡水市深州护驾迟镇,占地面积42.2 hm2,站区面积2.2 hm2,试验田40 hm2。试验站划分为5个区(无公害高效农业种植试验示范区、牧草新品种的引进与种植试验示范区和冬绿花卉苗木试验示范、旱作农业-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区、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的筛选与展示区)。

该试验站还与河北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河北师大、中国农大、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通过合作提高研究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研究领域,特别是为争取高层次课题奠定基础。

2.9 台湾大学试验农场

台湾地区的农业试验场主要由高校建设管理。以台湾大学为例:其生物资源与农学院下属有农业试验场、实验林管理处、山地试验农场等附属机构。其中农业试验场于1924 年创立,原为台北高等农林学校实习农场,场址位于台北市基隆路四段,面积约20 hm2,1964年成立安康分场,面积 19.1 hm2。试验场场长由生农学院院长、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教授陈保基兼任。试验农场的任务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实习提供场所以及示范经营、生产销售各项产品,如乳制品、加工肉品、冰品及有机农产品等。

3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综观国内外农业试验站,均是为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支撑,或为解决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农业问题而设立。每个试验站都有相应的研究所或学科为依托。各试验站主要以育人、科研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体制上主要以学校直属或者学院直属单位的形式存在。

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985重点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具有综合优势,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参照国内外农业试验站现有的管理模式,结合浙江大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农业试验站的目标任务、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可作以下探索。

3.1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的目标任务

3.1.1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涉农学科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试验场站优势资源,通过加强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支撑,优良种质繁育为主线的高水平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在技术创新和集成方面形成合力,不断提升试验站服务教学科研和技术成果示范展示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引领未来农业发展,努力把农业试验站建设成为服务教学的实践基地、科学研究的支撑平台、服务社会的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具有引领型、综合性、国际化特点的一流农业试验站。

3.1.2 基本任务。根据学校和农生环学部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农业、生命科学、环境资源等学科特色,重点满足农生环学部大类基础课程的公共教学,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核心科研实施和重点实验室、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地配套需求,兼顾大类学科相互之间的平衡发展。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服务。具体为:第一,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劳动的需要,并为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以及通过SRTP和挑战杯等提供实验实习条件。第二,根据国家、省部级及学校下达的科学研究计划,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涉农学科科学研究试验的顺利进行,重点保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实施。第三,根据国家、省部和学校要求,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基础,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成果示范、技术集成和培训推广工作,重点突出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使农业教学科研与服务推广培训紧密结合。

3.1.3 功能规划。按照上述建设目标与任务要求,农业试验站下属的3个分站作以下规划。①长兴分站。核心区块规划用地面积为76.3 hm2,已规划建设8 000 m2的综合大楼、6 hm2的生态牧场等主要基础设施。集科学试验和实践教学功能、示范功能、孵化培育功能、技能培训功能、农业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功能、国际交流功能以及生态、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设有种质种苗繁育与转基因实验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信息工程与精准农业示范区、公共试验支撑平台以及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五大区块。②紫金港分站。根据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核心区块规划用地13.3 hm2,已规划建设10 000 m2的农科教试验大楼等主要基础设施。功能布局:结合农业、生命科学、环境资源等学科,重点满足农生环学部大类基础课程的公共教学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核心科研实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地配套需求,兼顾大类学科相互之间的平衡发展,并以共享性、交叉性、生态型、节能型和园林化为原则进行布局。区块规划:大田作物公共实验区、环境可控公共实验区、生工食品教学科研实验区和动物科学教学科研实验区。③海南分站。在海南三亚市凤凰镇租赁土地5.3 hm2,将要建设300 m2简易用房等主要基础设施,今后规划建设一定面积的永久性建筑。功能布局:南繁育种基地,能基本满足我校涉农学科南繁(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重大教学、科研项目的实施。区块规划:水田区块、旱作区块、转基因区块和基础设施区块。

3.2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体制机制的建立

3.2.1 管理体制。农业试验站是主要服务涉农学科教学科研的学校直属事业单位,业务上隶属于农生环学部,其职能为统筹建设管理和协调涉农学科校内外试验基地。农业试验站下属紫金港分站、长兴分站、海南分站等3个内设业务机构。

3.2.2 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业试验站建设和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审议确定农业试验站的建设内容、项目和经费使用办法,讨论确定试验站重要管理制度。农业试验站根据学校、学部、建设和专家管理委员会的决策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试验站建立二级财务制度,采取资源有偿使用、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缴学校的方式。

3.3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的队伍建设

3.3.1 人员组成及编制数。人员由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和项目聘用人员两部分组成,其中事业编制人员分党政管理和专业技术2种类别。

专业技术岗,参照高等学校农业试验站建设方案,并结合涉农学院系科专业实际情况,以涉农学院每个专业按2.5人计(教育部方案以每个专业5人计),并乘以0.5的系数计算,再考虑重大科研专项及研究院(中心)情况核定编制数,共计57人。就目前而言,建议暂时保留原有编制数,以后根据试验站发展需要再作调整。

党政管理岗,根据组织架构情况核定编制数,按照条块结合、有利管理的原则,试验站内设综合办公室、教学科研服务部、计划财务部、建设规划部等4个内设管理机构,下设紫金港分站、长兴分站和海南分站等3个业务机构,需编制16人。就目前而言,建议暂时保留原有机构数和职数,以后根据试验站发展需要再作相应调整。

项目聘用的一线技术人员数,参照正式编制数确立,其中技术骨干人员11人,农业技术操作人员40人,计51人。就目前而言,建议暂时保留原有规模数,以后根据试验站发展需要再作相应调整。

3.3.2 人员管理改革。当前试验站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年龄大的学历偏低、年纪轻的经验不足、技术职称相对偏低、业务素质相对欠缺、人员规模相对偏小、待遇偏低且不稳定。这样的队伍很难适应建设一流农业试验站的需要。因此,需通过一定的途径给予调整和补充,使这支队伍相对完善:一是以稳定队伍为出发点,提高待遇为手段,建立符合试验站实际的人才招聘体系和分配机制。在编人员基本待遇参照学校实验系列、管理系列人员标准执行,不在编的人员按照工作需要参照市场标准进行招聘。二是争取单独建立试验站职称系列并建立相应的评聘规则,加强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在试验站的统一有序安排下,推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工作,鼓励试验站工作人员就本职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进行积累。四是按照学校相关人事政策,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原则上不再返聘。同时,争取学校支持和尊重本人意愿,鼓励提前退养,为改善年龄结构创造条件。

3.3.3 激励政策倾斜。为试验站人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争取建立农艺师、畜牧兽医师等职称单列的系列和评聘体系,并形成素质优良的试验站种植、养植和农业与环境工程等专业化技术队伍;允许党政管理人员选择专业技术职称系列评聘;学校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同类人员的待遇平均数和校外试验站工作外勤津贴,一并下拨给试验站,由试验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再分配,譬如实行校内校外同级不同酬的薪酬待遇体系,鼓励试验站人员到校外基地工作。与此同时,为鼓励和吸引教师、学生到校外试验站进行教学科研和实习,在开设交通班车、提供较好生活服务等方面创造后勤保障条件。

4 参考文献

[1] 傅慧俊.浙江大学(长兴)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制约要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马绍利.我国涉农研究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3] 傅慧俊,应义斌,邬小撑.依托涉农高校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9(10):230-233.

[4] 傅慧俊,张丽娜.研究型大学办公室职能实现途径的探索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51-153.

[5] 邹学校.辣椒主要数量性状遗传与雄性不 育相关机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 杨倩.美国农业院校“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7] 邹学校.美国农业科研体系及成果产业化[J].湖南农业科学,2002(4):1-3.

[8] 马绍利,黄冲平,沈伟桥.研究型大学农业生物科学实验基地建设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8):157-159.

[9] 马绍利,胡小倩,涂蔷.我国涉农高校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3(8):34-38.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体制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皮革机制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大学生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