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宝
中共满洲省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统一领导机关,在领导和推动东北地区革命斗争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探究其称谓的由来,对于全面、精细研究中共东北地方历史、中共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满洲”一词源于菩萨定于族名
为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三省中共地方组织的统一领导机关被称为“中共满洲省委”?首先要搞清楚“满洲”一词的来源及其本意。“满洲”一词,原本是部族名称。《清史稿·太祖本记》中说:太祖,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后人也称努尔哈赤——作者注)。其先祖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另据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8年)官修的《满洲源流考》记载: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珠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为满洲。
《满洲源流考》里所说的“满珠”二字,据史学家考证,起源于佛教中一个叫“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的菩萨名。后来,“曼殊”二字转音为“满珠”或“满住”。因女真人笃信佛教,尊崇曼殊菩萨,所以有时就把部落酋长尊称为“满住”。明初建州女真族的一个最大酋长就叫“李满住”,到努尔哈赤时也称过“满住汗”。
以后,“满住”二字又由酋长的称号转为部族之名。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废除女真旧有族号,改族名为“满洲”。“满”字取“满住”的第一字,“洲”字取“建州”的第二字“州”字边加水成“洲”字。皇太极又于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满洲”二字和“清”字皆有水旁,因为当时在北京的明王朝姓朱,“朱”“明”二字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五行说里都有火的含义,“满洲”二字和“清”字有取水灭火的意思,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学理,这在封建时代是被认为重大的事情(参见范文澜编著:《中国通史简编》,长春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628页)。这样,“满洲”一词就成了部族名称,即今之满洲族。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官方号称中华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满洲族即其一,后来满洲族通称满族。
“满洲”代替东北源于日俄终于抗战胜利
“满洲”一词作为东北地区的替代名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随着对我国东北的蚕食、侵略,在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官方签订的中外条约和日俄历史文献中,对辽、吉、黑三省有时称为东三省,有时则直称“满洲”。日俄两个军事封建帝国称东北为“满洲”,其目的是要把东北地区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不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别有用心。如1898年6月,中俄两国订立的《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七款》中第一款里说,“此东省铁路干路之支路,达至旅顺、大连湾海口,取名东省铁路南满洲支路”。所谓南满洲支路之称,也是把东北地区划分为南满、北满之始。又如1905年9月,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把东北三省直接称为“满洲”。再如1908年10月,中日两国签订的关于电报、电信合同称为《中日满洲陆线办法合同十一款》。此后,日本在其官方文献中大多把中国东北称为“满洲”或“满蒙”。辛亥革命后,我国一些研究东北地区历史或满洲族历史的著作,甚至官方文献中也经常把本来是满族发祥和居住的东北三省称为“满洲”,后来竟约定俗成,把“满洲”变成了辽、吉、黑东北三省的代名词。葛绥成在其编纂的《最新中外地名大辞典》中说:“满洲本满珠的平读音,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为部族之称而非地名,俗人乃往往以‘满洲二字概指东北三省之地,实属大谬。”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把东北地区视为他们先人的“龙兴之地”,每年来盛京(今沈阳)朝拜,因此又习惯地把东北称为“满洲”。这样,从清初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满洲”这一称谓便广泛流行起来。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成立后,在党内的一些历史文件中,关于东北地区的表述也沿用了习惯的叫法,有时把东北称为“满洲”,如中共二大宣言中就有“张作霖在满洲的势力并未失坠……”字样。后来,东北地区的中共组织,也被约定俗成地称为“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地区中共组织的历史文献中,“满洲”则完全代替了东北。
此后,由于列强特别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达到其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也极力利用“满洲”这一称谓把东北与中国分割开来,先是策划“满蒙独立运动”,继之发动九一八事变,炮制“满洲国”。因而,“满洲”这一称谓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国人的反对。于是,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洲”作为东北地域代称的这一历史上流行一时的称谓也就停止了使用。
“中共满洲省委”的历史简况
东北辽、吉、黑三省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中国边陲重地和战略要冲。但从20世纪初开始,在奉系封建军阀统治下,东北广大劳苦群众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以南满铁路沿线及关东洲为基地加紧扩充势力,进行殖民主义侵略,从而构成了这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及中央领导人对东北地区十分关注,并于1923年开始通过党的北方领导机关先后派陈为人、李震瀛、吴丽石、任国桢、邓和皋、楚图南等人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到1927年秋,已经建立了北满地委、大连地委、奉天支部、长春支部等中共地方组织。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为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三省党的领导机构。因为当时三省的地方党组织及党员人数都很少,加之三省在地理位置上自成一区、连接一起、便于联系的有利条件,所以决定三省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定名为“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了全东北第一次中共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领导机关设在沈阳。从第一届省委成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于领导人员的变动、省委遭受破坏等情况,中共满洲省委共改组十余次。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对沈阳统治极为严酷,中共满洲省委领导机关活动日趋困难。经向中共中央请示后,省委领导机关于1931年底迁往哈尔滨。
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提议,决定撤销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抗日游击区为中心另行组织4个省委。1936年2月以后,先后成立了南满省委、东满省委(1936年6月东满、南满省委合并为东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北满省委。
随着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变化,东北党组织负责人和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于1942年8月把东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北满省委合并,组成中共东北委员会。1945年11月,中共东北委员会与中共中央东北局接上关系,中共东北委员会予以撤销,所属各地组织统一由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领导。这样,中共满洲省委及其接续组织,在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同全党一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