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那一天,申城大雨如注。晚上10点30分,读大一的儿子晚自习结束,准备回宿舍休息,在他转身收拾课本的瞬间,发现自己书包上居然躺了一只熟睡的猫。他试图驱赶,猫却赖着不走,可能是大雨过后,室外天气转凉。儿子随手便发了一条微信:“爷……我真的要回宿舍……”配图就是那只有点憨态的小猫。
正在手机小屏前“喜刷刷”的我,大脑里忽地闪现几个词:“猫爪”“狂犬病”。于是赶紧发送微信:注意,猫爪伤及皮肤,会传染狂犬病。而后,又向朋友求教:怎么赶走睡醒的猫?朋友“哈哈”之后留言:这种能睡在人旁边的猫咪都比较温顺,推醒就好啦,不会伤人。与此同时,妻子已是火急火燎:家里从没养过宠物,儿子会不会有些恐惧?说时迟,那时快,她赶紧直拨手机:不要怕,拿课本拍打一下!场外一番热心指导,儿子却迟迟未有回复。直到23:33,才看到他微信上的公开回复:“我等爷爷睡了一个小时,终于回宿舍了。”
第二天,我将它当作一件趣事,转述给办公室一位爱猫的美女同事。她的微信上时不时地还有她与猫、女儿的合影,博士老公都被忽略不计了。“猫同事”仔细看了一下我的微信,留下“鉴定意见”:你儿子真是暖男啊,这么有爱心,将来一定有好女孩喜欢!
我不乐意了,这儿子,他陪伴睡着的小猫,可以有一个小时的耐心,可自长大之后,什么时候和我们亲切友好地交流过10分钟?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