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泽闻 王 浩 李可心
整体养殖效益企稳回升个别品种形势不容乐观——2016年秋季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分析
文/朱泽闻王浩李可心
为准确把握2016年秋季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国养殖渔情专家委员会专家,先后调查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等1500多个,对23个重点养殖品种的生产形势进行了调研。总体来看,2016年秋季主要养殖水产品出塘量稳中略增、供给稳定,多数品种出塘价格稳中有升,饲料等成本有所下降,养殖效益呈企稳回升态势,水产养殖转方式调结构成效初显,但个别品种形势仍不容乐观,寒潮、洪涝等灾情影响较为严重。
出塘量稳中略增。1月~10月,全国采集点出塘总量28.17万吨,同比上涨3.09%,在产量权重超过1%的17个大宗养殖品种中,有10个品种出塘量同比增加,7个品种同比减少(附表1)。出塘价格企稳回升。在重点监测的43个养殖品种中,有23个品种出塘价格上涨,其中14个品种涨幅超过10%(附表2)。生产投入同比减少。1月~10月,全国采集点生产总投入26.11亿元,同比减少4.31%,其中,饲料费、鱼药及水质改良费、水电燃料费等同比下跌。养殖损失同比上升。今年春季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寒潮,罗非鱼、金鲳鱼、南美白对虾冻死、冻伤情况严重。7月~8月,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较为严重的内涝灾害,养殖生产损失较大。
(一)大宗淡水鱼类生产保持稳定,但市场成交量出现下滑。今年大宗淡水鱼出塘价格呈先涨后跌趋势,其中6月份出塘价格最高,7月份开始回落,但总体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鲫鱼、鲢鱼和鳊鱼上涨明显,1月~10月同比分别上涨19.31%、18.53%、6.25%。但受前两年价格低迷及养殖病害严重等因素影响,1月~10月大宗淡水鱼出塘量同比下降,同时,由于近年来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更趋于优质化,大宗淡水鱼类传统消费市场受到影响,市场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
(二)多数名优鱼类养殖效益回升,但个别品种形势仍不容乐观。今年秋季鮰鱼、黄颡鱼、黄鳝、淡水鲈鱼、半滑舌鳎等品种出塘价格均同比上涨10%以上,养殖效益回升。但大菱鲆、罗非鱼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依然严峻,综合出塘价格长期处于养殖成本线以下,养殖户继续亏损现象没有好转。
(三)虾类形势总体向好,但养殖风险仍然存在。淡水小龙虾国内外市场供需两旺,呈现“量价齐增”的好形势。1月~10月平均出塘价格44.54元/公斤,同比上涨38.41%;由于苗种繁殖取得突破,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迅速扩大,放养面积和投苗量同比增加了近30%。南美白对虾今年1月~10月出塘价格稳中上涨,养殖面积呈“南减北增”特点,整体略微下降,其中广东、广西等地区去年病害较多,养殖成活率低,加上今年春季气温偏低,养殖规模有所下降,但山东、辽宁等养殖面积同比增加。据调查,目前苗种退化、饲料质量差、病害频发、环境恶化等问题仍为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风险。
(四)蟹类形势保持稳定,但质量突发事件影响有待观察。从调研情况看,受稻田综合种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秋季河蟹养殖面积同比继续增大。同时,今年河蟹主产区气温较低,生长速度受到影响,出塘价格同比上涨22.60%,但不同规格差异较为明显。梭子蟹在春节期间为消费高峰期,出塘价格呈现季节性快速上涨,但从7月份开始,价格出现回落。另外,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抽样检测江苏太湖地区大闸蟹样本二噁英超标,对后期河蟹价格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五)贝类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养殖效益保持稳定。由于欧盟解除中国扇贝柱出口限制,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扩大,贝类养殖生产形势向好。牡蛎各主产区产苗出现丰收,同时城市消费需求增大,市场供求两旺,出塘价格显著上涨。扇贝投苗量略有下降,但供需市场基本稳定,出塘价格稳中略涨,养殖效益有所增加,同时,今年扇贝养殖主产区海域饵料丰富,长势较好,预计产量增加5%~10%左右。鲍鱼产业调整效果明显,养殖存量和出塘量均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发生改变,导致成品鲍出塘价格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1月~10月同比上涨18.23%。
(六)海带养殖产量下降,利润空间变窄。由于气候和水温等外部生长条件不利,今年秋季海带长势较差,预计产量将有所下降。1月~10月海带出塘价格为0.74元/千克,同比上涨3.60%,但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百亩海带的养殖加工成本在100万元左右,较三年前上涨近30%,其中主要为人工成本,占比约60%左右,“招工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七)海参养殖形势依然严峻,中华鳖养殖模式调整步伐加快。海参市场需求趋于稳定,但总体上仍供大于求。今年1月~10月成参出塘价格呈“V”字形变化,上半年高开低走,8月份开始出现回暖,但同比仍下跌4.31%。中华鳖规模扩张效应影响基本消除,市场供需较为平衡,同时生态养殖、仿野生养殖等模式逐渐受到追捧,一些模式选择对、技术水平高、品牌建设好的养殖户亩均利润可达5000元以上。
(一)水产养殖转方式调结构成效初显。从调研情况看,市场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淡水小龙虾、牡蛎、鲍鱼等品种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养殖规模增大,养殖效益向好。大宗淡水鱼消费市场需求仍然不振,成交量下降,转型升级要求迫切。同时,随着水产品运输技术提高和物流成本降低,各种南北协作的水产养殖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海参的“北参南养”、鲍鱼的“南北接力”、海带的“南苗北养”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逐步改变着养殖生产格局。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全国迅速发展,湖北、湖南、江西拓展了养殖发展的新空间。
(二)水产养殖效益呈企稳回升态势。经过近两年的低迷价格后,2016年1月~10月大宗淡水鱼类出塘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鮰鱼、鳜鱼、淡水鲈鱼、半滑舌鳎等名优鱼类,以及虾蟹类、贝类中的主养品种出塘价格也保持稳中上涨态势。同时,根据调研情况来看,2016年1月~10月水产饲料价格同比下降,降低了养殖成本,有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
(三)水产养殖灾情频发。今年我国局部地区气候异常,影响了水产养殖的正常生产。年初,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遭受“寒潮”,养殖户应对能力不足,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金鲳鱼等品种出现直接冻死或冻伤的情况,损失较为严重。7月~8月,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区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涝灾害,受灾地区养殖池塘被淹没、养殖设施被冲毁,养殖户损失较大。
附表1
附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