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作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及应对策略

2016-12-20 07:26史雯娜
河南社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画片暴力动画

史雯娜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中国创作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及应对策略

史雯娜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动画片中的人物对白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对话体和社会用语的一部分,无疑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新领域。我国一些动画片中存在的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语言暴力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从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视角对目前热播动画片语言暴力类型进行归纳,调查分析动画片暴力语言产生的根源,从未成年人、家长和教育专家三个层面认知动画片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影响,以期引起学界和动漫产业对未成年人成长语言环境构建问题的重视。

国产动画片;语言暴力;应对策略

一、前言

我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和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大幅增长,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鉴于动画片中的人物对白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对话体,这种体裁类型的语言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用语的一部分,因此无疑是值得社会学和语言学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动画片中存在的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语言暴力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然而,笔者发现,迄今鲜有学者从批评语用学视角聚焦电视动画作品中的暴力语言。考虑到动画片语言一经电视媒体播出,其台词就成为公共话语的一部分,就会对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从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热播动画片语言暴力类型进行归纳,调查分析动画片语言产生的根源,了解动画片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影响,以期引起学界和动漫产业对未成年人成长语言环境构建问题的重视。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观察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动画片暴力语言内容和类型、未成年人成长语言环境以及动画片暴力语言对未成年人安全的影响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主要问题:①国产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有哪些类型?分布如何?②国产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哪些影响?③国产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一)资料收集与分类

本研究以2013年以来国内热播的国产动画片《熊出没》《天下掉下猪八戒》和《果宝特攻》中的暴力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各部动画片中出现的所有暴力语言可以作为本研究的数据。这三部动画片均属于搞笑、剧情类,是近年最热门的国产动画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目前国产动画片中存在的主要语言暴力问题。笔者收集了上述动画片逐集观看,基于张雪梅(2006)、李雪梅(2010)、Culpeper(2011)和李舒慧(2013)关于不礼貌语言或暴力语言的分类,对其中出现的暴力语言进行识别并逐字记录,然后根据语言特征进行分类,从暴力类型来探究目前国产动画片中的主要语言暴力现象。

(二)问卷调查

本研究对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未成年人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在前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共有问题15项,包含动画片暴力语言内容和类型、未成年人成长的语言环境以及动画片暴力语言对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影响三个维度的内容。问卷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集中发放,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8份。

(三)访谈与观察

本研究从未成年人、家长和教育专家三个层面认知国产动画片语言暴力。因此除了对未成年人开展个人访谈和现场观察外,对未成年人家长以及教育专家也进行了访谈,对访谈内容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真实语境进行记录。参与未成年人个人访谈和现场观察的分别来自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不同阶段的被调查者,通过班主任推荐,并在日常教学观察中被评价为语言能力较强,共8人。未成年人个人访谈内容来自问卷调查中的半封闭式问题,主要有:①有没有看过类似于《熊出没》搞笑类的动画片?是否喜欢?为什么?②你对《熊出没》中哪些台词印象比较深刻?③你们在和同学说话时会有意模仿这些语言吗?为什么?

访谈的同时,通过观察受访者的面部神情和语言能力来捕捉更多关于受访者不文明语言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情况的信息。在未成年人个人访谈和现场观察之后,我们对其家长进行了访谈,内容主要有:①您有没有意识到目前热播的一些国产动画片中存在不文明语言?若意识到,您的接受程度如何?②您的孩子是否会模仿一些在动画片上听到的不文明语言?主要有哪些?③您怎么看待目前孩子成长中面临的语言环境?

此外,我们访谈了来自高校的三位教育专家,内容多为开放式问题,主要有:①您怎么看待目前动画片中存在的不文明语言或语言暴力问题?②您觉得这些语言暴力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哪些影响?③您认为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或危害?

三、结果与讨论

(一)动画片语言暴力类型及其分布

动画片中的语言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对白、独白和旁白。所谓动画语言暴力,可以定义为出现在动画片中以对白、独白和旁白三种语言形式使受众群体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损害的暴力行为。

国内学者已对语言暴力类型做了研究(党永刚,2011;陈新宇,2012)。本研究中,基于前文中的分类,通过对收集的语料进行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动画语言暴力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歧视型、侮辱型、威胁型、诅咒型和强化指令型。

1.歧视型语言

歧视型语言作为一种语言暴力,通常有四种类型,即地域歧视、身份歧视、性别歧视和生理歧视。笔者发现,这几部动画作品中也曾出现歧视性语言。例如:

①“你这黄毛丫头不得无礼。”——《熊出没》

②“我还以为是哪方神圣,原来是你这只小菜鸟啊。”——《天下掉下个猪八戒》

③“女人如衣服,定期换一件!”——《果宝特攻》

这些诸如“丫头片子”“黄毛丫头”等轻视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菜鸟”等轻视没有经验或新手的身份歧视等语言屡见不鲜。

2.侮辱型语言

《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将侮辱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语言,称为侮辱型语言。根据侮辱型语言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辱骂型语言和丑化型语言。辱骂型语言主要以贬义词体现。在收集的语料中,“臭”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到处都充斥着“臭狗熊”“臭光头”,甚至在《熊出没》的一集中“臭”字出现频次达到百次之多。此外,还有诸如“混蛋”“呆子”等具有侮辱性质的词语。丑化型语言形式主要通过不恰当的描述以及采用比喻等修辞方式体现,可以用贬义词,也可以不用贬义词。在收集的资料中,丑化型语言如:

④“你这熊样,怎么这么没用。”“笨蛋,俺们可是忍者,要暗中收拾他才行。”“哪个混蛋,你快给我滚出来。”“呆子,你给俺闭嘴。”——《熊出没》

⑤“你这死胖子,再不锻炼你会吃亏的。”“想不到你这个小白脸还挺有两下子嘛。”——《天下掉下个猪八戒》

3.诅咒型语言

《现代汉语词典》把“诅咒”定义为:“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诅咒型语言也是动画片中常见的一种暴力语言形式,诸如“该死的”“去死吧”等具有严重诅咒性质的词语出现频率较高。例如:

⑥“你们这两只该死的臭狗熊,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这些该死的销售商,就知道催催催。”“臭狗熊,去死吧,强哥不发威当我是病猫。臭狗熊,你们给我站住,你们已经死到临头了。”“让你也尝尝被泡在冰水里的滋味。是时候送你上西天了。”——《熊出没》

4.威胁型语言

Wierzbicka(1987:178)认为,“威胁”是说话者将要对被威胁者采取不利行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原因[1]。Harris(1984:250)认为,威胁是要求听者去完成说话者所期望的事情,否则听者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2]。这里对“威胁”的定义限于口头威胁。所谓威胁性语言,可以指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并使其服从或屈服而使用的恐吓性的语言。笔者发现在收集的语料中充斥着主人公“光头强”整天叫嚣“臭狗熊,我要砍死你”等威胁性暴力语言。除此之外,还有下列话语:

⑦“要是让我抓到,看我怎么收拾你。”“我要让你们好看。”“看我不把你像砍树一样劈成一段一段的。”“我可是有枪的。”“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给我站住,拿命来。”“你再不出来,俺就拆了你的家。”“你们给我站住。看我怎么教训你们这两只臭狗熊。”——《熊出没》

⑧“不许动,不然将你碎尸万段。”——《天下掉下个猪八戒》

⑨“不还钱,不还钱我就砍死你!”“你再不说,我就杀!杀!杀!”——《果宝特攻》

5.强化指令型语言

在动画片暴力语言中,诸如“给我站住”“给我出来”“给俺闭嘴”等以“给我”或“给俺”为标记的强化指令性口气的语言特征明显,笔者将这类型暴力语言界定为强化指令型语言。除了上述例中出现的,还有以下话语:

⑩“笨熊,给我擦鞋。”“臭光头,别想跑。把裤子给俺留下来。”“气死我了,你们给我记住。”——《熊出没》

表1 语言暴力使用情况统计

表1汇总的是各类语言暴力的使用情况统计。笔者发现,目前动画片中的语言暴力类型频率最高的是侮辱型语言,其次是威胁型语言,其中频率较高的多为“看我怎么收拾你”“看我怎么教训你”以及“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等语言。歧视型和诅咒型语言出现频率相对较低。

(二)不同人群对各类语言暴力的接受情况

1.未成年人的接受程度

在未成年人的访谈中,对于侮辱性类型的语言暴力,被访者表示这些辱骂语言在他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的高,对这些丑化型语言在日常使用的频次最高的为“你这笨蛋”。侮辱型和歧视型语言使用中,不文明绰号的使用最为突出。当问及有没有给同学起过绰号,41.2%被调查者表示有,问及是否会模仿“光头强”“黄毛丫头”这类绰号,78.5%被访者表示可能会。由于绰号可分为侮辱和歧视型,这个结果与“恶意取外号是最普遍的语言暴力现象,其次是侮辱或嘲笑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宋德婷、谢广田,2013)[3]。未成年人可能学会模仿“光头强”等称谓对身边的人制造更多的侮辱型或歧视型绰号,这些谩骂、诋毁、嘲笑的暴力语言成为孩子模仿的“经典”语句,客观上都起着侮辱他人人格、丑化他人形象的作用。此外,当问及诅咒型词语中他们最喜欢说或同学中说得最多的是哪些,频次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去死吧”“该死的”。而当问及并列举到威胁型语言时,被访的未成年人表现都很兴奋,他们不仅记忆深刻,而且不少台词能够倒背如流。这说明动画片中的各种类型的暴力语言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未成年人在无意识地模仿中甚至已经形成表达习惯。

2.家长的接受程度

在家长的访谈中,对各类语言暴力的接受情况与笔者预期的结果较为一致,对侮辱型的暴力语言接受程度最低,其次是诅咒型的暴力语言。家长对歧视型和强化指令型类型的暴力语言接受程度较高,甚至近72%和64%的被访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语言具有侮辱性。其中一位被访者认为:“对于这种类型的语言,由于成人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判定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如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因此在特定的交际关系下这种命令式类型的语言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由于会忽略一定的语境和特定的交际关系而随意使用,对受话者产生不尊敬或伤害,如对同学、长辈,甚至老师,其结果会妨碍他们与社会的正常交际,轻则被斥为不礼貌,重则被视为伤害他人。”

宋德婷、谢广田(2013)的调查数据表明,实施语言暴力的儿童获知暴力语言的首选途径是网络、电视、书等社会媒体,社会媒体对儿童产生语言暴力现象影响最大[3]。本研究的问卷结果显示,73.7%的家长意识到电视动画片中存在语言暴力,但只有33.1%的家长会进行干涉或有选择地让孩子观看,68.5%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更喜欢搞笑类型的动画片,8.4%的家长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模仿动画片人物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偶尔模仿的占到58.5%。对家长反映其孩子对各类型语言暴力模仿频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当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类型暴力语言的模仿不一定完全源自于动画片,但不可否认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其影响。表3表示的是家长对孩子观看存在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的接受程度,73.9%的家长不同程度地表示反感。结合访谈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家长对孩子成长面临的语言环境均不同程度地表示担忧,绝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动画片这一新的语言污染源,但对于采取措施进行引导或干预仍显不足。图1表示的是各类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由强到弱的影响程度以及家长对各类型的语言暴力由低到高的接受程度。

表2 孩子模仿各类型语言暴力及影响程度分布表

表3 家长对孩子观看存在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的接受程度

图1 各类语言暴力的影响程度和接受程度

(三)动画片暴力语言对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影响

本研究从未成年人、家长和教育专家三个层面认知动画片暴力语言对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影响。事实上,以上未成年人对各类型暴力语言的接受程度和对各类型暴力语言的模仿情况的结果已经反映了他们受其影响的程度。

在对教育专家的访谈中,三位教育专家都不同程度地对目前未成年人的语言环境表示担忧。未成年人正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环境中的语言暴力的侵蚀,因此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一定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有专家表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会影响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言语又有交际的功能,会影响人际交往。一种语言的特点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该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结构。因此动画片中的不文明、粗俗的语言暴力无疑会对未成年人在语言使用、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

表4 动画片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90.9%的家长认为动画片中的不文明语言会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动画片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以及语言使用等几个方面。其中,语言使用具体分为文明语使用习惯、语言规范表达、语言正确使用。表4表现的是家长认知角度下的动画片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语言使用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分布情况。

(四)动画片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

1.动画片分界模糊产生语言暴力的肆虐

目前国内“成人动画片”和“儿童动画片”没有明确界限,或者说国产动画片没有建立分级制。在一些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动漫作品是需要根据内容和受众群体进行分界的,即可以分为普通全龄型、15岁以下禁止型和18岁以下禁止型。在美国,也有专门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安全、可靠、有益的“绿色动画”。因此,国内动画片的制作方和播出方缺乏动画片分界意识是产生动画语言暴力肆虐的根本因素。例如,《熊出没》的出品方、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副总尚琳琳认为:动画片不仅仅是给小朋友看的,最好能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和喜欢,适合家庭观看的动画片是最理想的动画片,也是目前较为稀缺的。《熊出没》的目标定位就是“全年龄层”。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某些动画片目标定位在全年龄层,缺少分界意识,原本想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吸引受众群体,却忽视了片中暴力语言对儿童受众群体的负面影响。

2.动画片类型决定语言暴力的存在

语言可以划分为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两种不同功能。高级变体指在正式场合如政治演讲、报纸社论和新闻广播等中使用的语言变体。低级变体指在非官方或非正式场合如民间文学、流行的电视广播节目或肥皂剧、卡通片等中使用的语言变体(Waudgaugh,1986)[4]。

从语言顺应理论来看,动画片中的语言其实是一种选择行为,制片方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非教育类型定位的动画片选择语言的低级变体,势必造成语言暴力的存在。事实上,动画片语言暴力问题反映了动画制片方的一种负顺应:非教育类型的动画片,特别是搞笑类、剧情类动画片,因为剧情需要或为顺应大众的喜好达到幽默的效果和符合作品的定位,从而造成了动画片语言暴力的产生。

3.角色身份认同造成暴力语言的选择

语言使用者个人的身份认同与语言的选择之间关系密切。动画片中人物角色的身份影响着所选择的语言结构。例如,《熊出没》中光头强是个伐木工,为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出言不逊,他的诸多语言如“哪个混蛋,你快给我滚出来”“臭狗熊,去死吧,强哥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是顺应了他的角色身份。一个反面角色使用的语言难以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观众,因此在动画片中身份角色的认同造成了语言暴力的存在。也可以说,动画片暴力语言的选择也是角色身份的一种负顺应。

四、维护未成年人语言安全的策略

研究发现,动画片中的语言不同程度含有不健康成分,未成年人遭受来自不同方面的语言暴力的影响,这些问题应当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动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媒介

动画片是教育的载体,是国内外公认的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形式之一。动画片中的语言能够帮助图像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或事物的特征,是动画片重要的表现元素。在动画片三种主要语言表现形式中,对白是少年儿童记忆深刻、模仿习得的主要内容。因此,动画片中的对白必须具有教育策略的科学性和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动画片对白出现粗俗、不文明的语言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少年儿童特别是幼儿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模仿的是脏话,也不理解那些低俗词语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有时是故意为了取悦成人或表现自己,有时只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因此,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这个年龄段普遍存在的追求刺激心理,忽视了动画片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媒介,将少年儿童置于不健康的语言环境中。少年儿童,特别是幼儿,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但判断能力差,很容易受不规范语言表达的误导。如果语言学习的环境受到污染,对儿童的健康性格形成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制播动画片要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禁止暴力语言的出现,避免不文明语言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确保动画片中的语言对孩子有益无害,从而真正发挥观看动画片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是动画作品的目标受众群体

儿童永远是动画作品的目标受众群体,动画片制作方在追求商品价值的同时,仍然需要专注于儿童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我国动漫产业将创新本土原创内容作为目标之一,在创新中体现动漫的民族性,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了儿童受众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动漫民族性的中国元素可以从题材、风格、美术设计、音乐伴奏和台词设计等方面得到体现。而台词设计即语言形式需要充分考虑动画作品的目标受众群体,动画作品应根据受众群体构建一个语言纯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儿童世界,而不是一个充满流行元素、追求娱乐消遣的成人世界。

(三)纯净语言是优秀动画作品的必要条件

语言是动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片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精练、富于情感色彩的特点。动画片中的语言能够帮助图像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或事物的特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层出不穷,动画片中也开始在对白中使用一些网络语言,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语言如“顶”“宅”“给力”等是可以被接受并使用,甚至可能会成为经典热词。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语言都能成为艺术文化走进艺术殿堂,若使用如“灰常”“杯具”等不规范的语言,会误导儿童语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语言纯净、规范是制作优秀动画作品的必要条件,应该成为衡量优秀动画片的标准之一。

(四)社会良知是保护儿童语言环境的保障

Mey(1993:110)呼吁语言工作者将语言使用者置于一个批判的位置。恩格斯说过:“文艺家应该是最具有羞耻心、最高尚的精神贵族,不能因为利益就泯灭自己的良知。”[5]显然,动漫从业者也不例外,应该积极担负起动画片中语言信息化传播的社会责任,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语言环境。动画片中语言暴力的泛滥,拷问的不仅是动漫从业者的良知,更是拷问着全社会的良知。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上的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并且正确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叫做净化,或者叫做语言的纯洁化,也叫做排除语言的污染。”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任重道远,不仅电视或动漫从业者,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责无旁贷,更需要语言法律法规的制约。

总之,未成年人是国产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人群,如果动画片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则会对未成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国产动画片中出现粗俗、不文明的语言是事实存在的,不同类型的语言暴力对未成年人不同程度地产生消极影响,对其语言使用甚至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动画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动画片的制作方和播出方应该积极担负起动画片中话语信息化传播的社会责任,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语言环境,充分意识到保护未成年人目标受众群体的安全,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避免不文明语言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和消极影响,确保动画片中的语言对孩子有益无害。

在本研究即将完成之际,我们较感欣慰地看到当前某些国产动画片中的语言已经做了修改,但是这些所谓语言的净化只是去除了那些明显具有侮辱型、诅咒型的语言,而歧视型、威胁型和强化指令型的语言依然存在,这说明“隐形伤害”依然存在,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1]Wierzbicka,A.English Speech Act Verbs:A Semantic Dictionary[M].Sydney:Academic Press,1987.

[2]Harris,S.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reats in Courts[J].Language&communication,1984,(4):247—271.

[3]宋德婷,谢广田.杭州市低龄儿童语言暴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3):56—61.

[4]Treichler,P.&F.Frank.Introduction:Scholarship,Feminism and Language Change[A]. In Paula A.Treichler&W.Francine(eds),Language,Gender and Professional W riting: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Guidelines for Nonsexist Usage[C].New York: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89:1—32.

[5]Culpeper,J.Impoliteness in Language: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责任编辑 凌澜

C91

A

1007-905X(2016)10-0117-06

2016-05-30

国家语委2012年度委托项目(WT125-37)

史雯娜,女,安徽芜湖人,南京大学访问学者,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动画片暴力动画
反性别暴力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暴力”女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