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顾卫东 张玉萍 奚雪梅 郑丽菊
护理干预管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王玉华 顾卫东 张玉萍 奚雪梅 郑丽菊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老年人;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
髋部骨折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常见骨科疾病[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速,老年髋部骨折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2]。手术是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髋部骨折等大手术后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有研究[4]指出,临床护理人员已经意识到DVT预防护理的重要性,但临床上缺乏DVT预防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为规范DVT预防管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DVT的预防能力,降低DVT发生率,现将我院2016年综合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8月在我院创伤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77.1±8.4)岁。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7例,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8例。合并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3例,同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2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感染、胆结石等3种以上疾病者4例。2016年1~8月我院共培训护士36名,均为女性。年龄22~44岁。大专16名,本科20名。
1.2 方法
1.2.1 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参考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结合临床制订DVT防治管理实施方案,管理小组由分管业务副院长牵头,护理部、医务科负责;下设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组长为护理部主任,组员为创伤外科、骨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ICU护士长等,均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熟悉DVT预防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督导能力。
1.2.2 组织培训举办DVT相关知识集中培训,培训对象为创伤外科、骨科、ICU等DVT高发科室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部分,理论知识包括DVT的病因、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危害、预防、治疗等专题讲座;操作技能培训重点为功能锻炼的方法,如何进行足趾、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肢肌力训练,压力抗栓泵和静电治疗操作流程等。每位护士培训前后就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要求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成绩≥80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85分为合格。骨科和创伤外科医护人员定期轮转。
1.2.3 预防措施
1.2.3.1 创伤外科和骨科患者统一使用Autar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和预防措施表,在每例患者入院8 h内、手术当天、病情变化时及肢体活动能力改变时都进行一次评估,评分≤10分为低危,11~14分为中危,≥15分为高危,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低危患者给予基本预防,中危和高危患者及时汇报医师,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1.2.3.2 基本预防(1)体位。抬高患肢30°,避免在膝下垫枕,避免静脉受压。(2)饮食宜清淡、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控制血糖血脂,鼓励多饮水,每日2000~3000 ml,保持大便通畅。(3)鼓励早期作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勤翻身,鼓励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4)保护静脉,穿刺动作应轻柔,避免在同一根静脉反复穿刺,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5)术中规范下肢止血带应用,减少术中止血带的压迫时间,保持合适的压力。(6)每天观察DVT的症状,定时测量双下肢周径,量周径的位置分别为踝上5 cm、膝下10 cm、膝上15 cm,同时评估患者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感,以及皮肤色泽、温度等变化。(7)基本预防措施贯穿术前、术中、术后。
1.2.3.3 药物预防术后遵医嘱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或)华法林口服等,皮下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预灌针剂针筒内留有0.1 ml空气,注射完毕后停留10 s再拔针,从而减少针尖处的药液残留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拔针后需按压5~10 min,避免热敷。使用抗凝药期间,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2.3.4 物理预防遵医嘱给予气压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等物理治疗,通过袖带充气产生的梯度压力均匀序贯地加压于小腿的下1/3、中间及上1/3,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排气,促使肢体产生搏动性血流,提高下肢回心血流速度,改善肢体血流缓慢现象,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从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开始时间根据医嘱,一般于术后当天进行。若已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禁止采用物理预防。
1.2.3.5 重点关注老年髋部骨折中DVT高危患者,在其床头电子显示屏安全栏有警示提醒,主动落实预防措施,班班交接。
1.2.3.6 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大手术后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组织编写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制作骨科功能锻炼操作光盘,在每个病房的电视机固定时间段播放示范。根据病情,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和家属配合做好主被动功能锻炼。
1.2.4 督查与改进
1.2.4.1 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负责制定DVT预防护理质量标准,同时将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列入创伤外科和骨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之一。医院DVT防治管理组、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护士长夜查房等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价各班次护士DVT评分是否正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计划执行情况。DVT护理指导小组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点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讨论,协同处理。
1.2.4.2 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负责制定DVT上报制度和流程,患者住院期间一旦发生DVT必须通过院内OA平台等方式主动上报;对上报不及时或瞒报、漏报者纳入考核。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对上报的DVT进行现场查看并指导,患者出院时跟踪记录DVT治疗结果,出院后1周内常规电话随访,必要时上门回访。
1.2.4.3 医院每季度召开DVT防治管理组会议,举行DVT防治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典型案例讨论分享,提高医护人员院内DVT防治意识,提升DVT预防能力。
1.3 评价指标统计护士培训前后DVT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DVT发生情况。对出现DVT相关症状、体征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护士培训前后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 护士培训前后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护士培训前后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时间人数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干预前3661.90±7.8066.30±5.30干预后3683.40±3.2087.30±2.80 t值<0.05<0.05 15.30121.020 P值
2.220 例患者转归情况经采取上述基本预防措施后观察20例髋部骨折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肿痛,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予左下肢抬高,抗凝、活血等治疗,禁按摩热敷,出院前复查B超正常,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
3.1 加强医护联动是规范术后DVT预防的关键2011年2月,中国卫计委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中,将手术后DVT发生率纳入7大类监控指标中的手术并发症类指标中,将其预防提高到医院管理的高度。DVT预防措施除基本预防可由护士独立完成外,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都必须有医师的医嘱方可执行,因此,必须加强医护沟通和配合,成立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可以促进术后DVT预防更系统、更规范,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促进早日康复。
3.2 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是预防术后DVT的前提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髋部骨折发生在老年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5],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开展DVT有效预防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静脉血栓护理小组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和操作技能质量标准,实施严格培训和考核,结果表明,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的提高(P<0.05),使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及时识别DVT的高危因素,正确及时采取各项预防措施,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这也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前提。
3.3 成立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是促进DVT预防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随着骨科大手术数量的增多,术后DVT的预防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成立专业化组织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DVT预防管理,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成员通过PDCA循环的方式发现问题,制定计划,指导正确评分、落实预防措施,制定DVT预防护理质量标准和上报制度,督查整改促进持续改进。临床DVT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DVT后参照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和讨论,提高护理人员的分享意识和防范意识,促进资源共享和护理质量提升。
3.4 正确认识DVT20例患者经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肿痛经B超确诊发生DVT。该患者90岁高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支感染等多种疾病,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围手术期的禁食禁饮,出现高凝状态,以及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术后因疼痛或制动等不敢活动肢体,长期卧床都使静脉血流速率减慢,这些都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DVT不能完全预防,但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率。有研究证实[6],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后DVT的发生率可减少60%。DVT并非全部有症状,无症状也不代表未发生DVT。目前临床医护人员主要依赖观察症状体征判断是否发生DVT,而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复查仍未形成常规,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师对DVT的认识和理念的转变,以及早发现DVT高危和潜在患者,降低DVT发生率。
[1]Lo IL,Siu CW,Tse HF,et al.Pre-operatice pulmonary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Osteoporos Int,2010,21(4):579-586.
[2]Maqqi S,Siviero P,Wetle T,et al.A multicenter survey on profile of care for hip fracture: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J].Osteoporos Int,2010,21(2):223-231.
[3]王罡.226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31-32.
[4]徐园,杨旭,王晓杰,等.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22-1225.
[5]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1-1293.
[6]Carpintero P,Caeiro JR,Carpintero R,et al.Complications of hip Fractures:A review[J].World J Orthop,2014,5(4):402-411.
2016-08-22)
(本文编辑刘学英)
213011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
王玉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