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飞 林梅 傅强 谭伟欣 欧会芝
动机性访谈对儿童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
蒋雪飞 林梅 傅强 谭伟欣 欧会芝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促进儿童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140例儿童小腿创伤性慢性伤口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建立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采用伤口疮面评分、平均换药治疗时间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疮面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干预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且平均换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疮面的痊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通过激发患儿内在行为改变意愿,消除患儿因创伤造成的低落及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慢性伤口;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伤害已成为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由于儿童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机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弱于成人,因此在创伤事故中是弱势群体。在发生严重损伤后容易形成慢性伤口,患儿往往要经受许多痛苦,且伤口愈合慢,疗程长,费用高[2]。动机性访谈是在与患者交流基础上,挖掘并妥善处理患者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进而激发患者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最终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沟通方法[3]。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青少年不健康行为的临床干预,且效果良好[4]。基于此,本研究将动机性访谈应用于儿童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机体及心理行为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小腿创伤性慢性伤口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外伤引起小腿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患儿(经过6~8周伤口仍无愈合倾向的二期愈合)[5]。(2)年龄8~14岁。(3)与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2)伴下肢静脉栓塞、脉管炎、骨结核等器质性病变。(3)伴严重肝肾心功能疾病。剔除标准:因个人原因中途终止治疗。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干预组退出6例,剔除1例,最终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12.33±5.06)岁;伤口时间(69.24±16.11)d。对照组退出4例,剔除2例,最终64例,其中男43例,女21例;平均年龄(12.01±5.32)岁;伤口时间(68.11±17.01)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伤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骨科健康宣教,包括慢性伤口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规治疗方法,监督患儿的伤口换药情况。
1.2.2 干预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建立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 (1)前意向阶段。初次与患儿进行面对面交谈(可由家长陪同),对患儿或家长所讲述的情况表示理解和同情,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主要访谈内容包括患儿创伤经过、治疗方法、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年龄以及心理变化等,访谈以开放式进行,确保以患儿为中心,获得完整且真实的信息。(2)意向阶段。通过向患儿及家长详细讲解慢性伤口产生的原因、影响其愈合的因素以及预后情况,与患儿及家长一同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伤口愈合存在的障碍及阻力,访谈者应用专业知识积极引导患儿,充分调动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持乐观、勇敢的心态。(3)准备阶段。为每位患儿制订科学的、个体化的行动改变方案,包括个体化的营养食谱、换药方式及时间、伤肢功能锻炼方法。(4)行动阶段。鼓励并监督患儿行动改变方案的实施,进行一定的奖惩措施以保证上述方案的精准执行,同时鼓励患儿和家长共同学习慢性伤口的相关知识,提高依从性,此外,访谈者可通过谈心、询问等方式强调行动方案的益处,增强患儿行为改变的信心。(5)维持阶段。及时评估实施效果,对于不能严格执行的患儿,访谈者要重新评估,和患儿以及家长一起寻找原因,总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修订行动方案,增强患儿坚持行为改变的决心。每位访谈者均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后方可成为本研究的执行者,每次访谈时间不少于20 min。
1.3 效果评价(1)疮面评分=疮面渗出评分+疮面大小评分,疮面渗出评分:无渗出(0分),少量浆性透明分泌物(1分),伴脓性分泌物(2分),中量脓性分泌物伴血性分泌物(3分),大量脓性分泌物伴血性分泌物(4分)。疮面大小评分:无溃疡(0分),溃疡直径≤1 cm(1分),1 cm<溃疡直径≤2 cm(2分),2 cm<溃疡直径≤3 cm(3分),溃疡直径>3 cm(4分)。每周观察记录1次,连续观察4周。(2)观察换药治疗时间及转归情况(痊愈、转介植皮)。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疮面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疮面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疮面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疮面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对照组647.23±1.566.12±1.835.65±1.334.99±0.783.76±0.42干预组637.38±1.275.54±1.574.32±1.283.11±0.691.99±0.38
2.2 两组患儿平均换药治疗时间及转归比较(表2,表3)
表2 两组患儿平均换药治疗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平均换药治疗时间比较(d,)
组别例数平均换药治疗时间对照组6419.65±5.77干预组6315.37±4.86 t值4.518 P值<0.001
表3 两组患儿转归情况比较(例)
3.1 动机性访谈在儿童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1983年Miller首次提出动机性访谈理论模型,随后其和Rollnick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完善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动机性访谈在西方国家应用已非常广泛,在我国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6-7]。文献资料显示[8-9],动机性访谈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将患者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和维持共5个阶段[10]。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是动机性访谈的初始阶段,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和患者共同发现问题,总结原因,使患者本身认识到自己预期的康复目标与现实存在的差距,激发患者配合治疗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积极性。准备阶段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营养支持、心理疏导、伤肢功能锻炼。在行动和维持阶段,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鼓励并肯定患儿所作出的努力,不断强调该方案对慢性伤口愈合的益处,增强患儿治疗的信心。该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应以问题为导向,认知仔细观察患儿行为改变,不断修正行动方案,制订分阶段的个体化行动方案。
3.2 动机性访谈促进儿童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第1周对照组和干预组疮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干预第2周开始至第4周,干预组的疮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从干预第2周开始,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开始出现差异,以动机性访谈组疗效为优。两组患儿疮面痊愈率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平均换药治疗时间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动机性访谈虽不能提高患儿小腿创伤慢性伤口的愈合率,但能明显缩短换药治疗时间,从而尽早转介进行植皮手术,有利于患儿的后期功能康复。因此,干预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动机性访谈采用面对面、一对一、以患儿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可安抚患儿受到创伤后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及家属能够充分认识并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根据不同阶段患儿行为改变特征制订个体化的行动改变方案,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2)通过访谈与患儿建立互信,充分调动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及依从性,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精准的执行干预方案。(3)通过家长参与,使患儿从营养、躯体、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坚实的后盾,为方案的执行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可通过激发患儿内在行为改变意愿,消除患儿因创伤造成的低落及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进一步拓展了动机性访谈的临床应用。
[1]段蕾蕾,董建群.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8.
[2]蒋小平,蒋林峻,郑显兰.新型伤口敷料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21-1723.
[3]Knight KM,McGowan L.A systematic review of motivationalinterviewing in physical health care settings[J].British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6,11(4):319-332.
[4]张莹,余丽君.动机性访谈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9B):2827-2829.
[5]林梅,蒋雪飞,钟佩珍,等.健脾益气脐疗配合局部中药湿敷对小腿创伤慢性伤口患者愈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69-70.
[6]闫江楠,金昌德,段晓佳.动机性访谈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5,29(1):147-150.
[7]Magill M.The route to change:Within-session predictors of change plan completion in a motivational interview[J].J Subst Abuse Treat,2010,38(3):299-305.
[8]黎彩红.动机性访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身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6-7.
[9]夏超颖,张小红.动机性访谈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4):66-69.
[10]黄锦屏,王丽姿,曹雪群.应用跨理论模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5A):72-75.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 on accelerating chronic wound healing in children with calf injury
JIANG Xue-fei,LIN Mei,FU Qiang,et al(Foshan Affiliate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oshan 5282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 on accelerating chronic wound healing in children with calf injury.Methods:Selected 140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chronic woun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The intervention group established the motivational interview interven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ross-theoretical model.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wound score and average dressing treatment time.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woun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t some degree,however the decreased degre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verage time of dressing chang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cur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Motivational interview can relieve children’s depression and tension caused by trauma through motivating inner behavioral change willing,improve children’s compliance and promote the healing of chronic wounds effectively.
Chronic wound;Motivational interview;Health education;Clinical effect
2016-08-14)
(本文编辑陈景景)
528000佛山市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骨伤综合科
蒋雪飞: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4年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4AB00336)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