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吴文琤,王慧娟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260;2.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06)
项目管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应用
江一平1,吴文琤1,王慧娟2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260;2.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06)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查的67个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并采用常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选取将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应用项目管理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后的相同科室作为观察组,通过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转运等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比较项目管理实施前后医疗废物管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室分类收集标准化、暂存处管理规范化、运送人员专职化、运送路线时间固定化的目标,医疗废物处理检查不合格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使临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性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用废弃物;医院管理;数据收集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在国际上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2],一旦疏于管理,易致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这将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3]。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20万人死于医疗废物造成的污染[4]。因此,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很重要[5]。为进一步改善医疗废物的管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开始运用项目管理改善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项目管理前检查的67个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应用项目管理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后的相同科室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实施前后由医院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每月1次对全院67个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检查。检查内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临时存放点设置及相关用具配置、处置室物品存放及标识、内部交接运送及登记。抽查方式:两组患者均分别抽查264项检查项目。
1.2.1.1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1)医疗废物混放、分类不正确。(2)医疗废物临时存放点设置欠规范,使用工具不合适,未及时上锁,消毒隔离措施不足。(3)标识设计不规范,部分有破损。(4)医疗废物登记本登记欠规范:提前签名、漏签名、跨行签名等(包括运送员、护士、保洁员)。
1.2.1.2 观察组运用项目管理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实践,具体如下。(1)理论知识教育培训: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全院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并派专员定期到各临床专科现场指导。②加强后勤人员培训、安全防护指导。后勤人员必须明确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严格按照标识分类放置,统一存放在指定的专用收集用具内。③设立“质量持续改进追踪表”,对问题科室进行限时1个月的质量改进追踪检查,落实整改措施,重新评定。(2)标识化管理及处置室改造:①针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张贴黄色三角警示标识于醒目、固定位置。②统一改造各科室医疗废物处置室设施,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要求放置包装袋、容器、周转箱等。③规定各临床科室、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标识分类存放医疗废物,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优化,每天分类打包,已使用的利器盒科室存放不超过24 h。(3)医疗废物内部交接运送的管理:①确定全院医疗废物运送专职人员,专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手套和帽子,穿防护服和橡胶靴子,装备齐全,使用防渗漏专用箱及专用运送车,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工作。从各收集点出发,每天2次,将医疗废物运送至暂存处。②交接登记:双方(各科室专员与运送专职人员)交接,核实无误后在《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重量、包装的密封情况、标签与数量。③为保证运送过程中医疗废物不发生泄漏、抛撒,塑料袋存放量不得超过3/4,并实施三重封闭,即封口的包装袋、封闭的运送车、防渗漏的收集箱。④运送专职人员用专车将医疗废物运送到院内暂存处,与暂存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保存3年。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回收登记,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资料真实、完整、可追溯。⑥医疗废物运送专职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1次并存档。(4)清洁消毒:院内医疗废物回收运送结束后,对运送工具及暂存处墙面、地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照射1 h并登记。
1.2.2 评价指标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医院消毒隔离小组成员每月突击检查、评判及做出决定。比较项目管理前后67个临床科室及医技部门医疗废物管理检查中不合格次数。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室分类收集标准化、暂存处管理规范化、运送人员专职化、运送路线时间固定化的目标,医疗废物处理检查不合格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疗废物管理检查中不合格情况比较[n(%)]
医疗废物含有感染性物品、放射毒性、药物毒性、锋利物品等有害物质,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6],其分类、收集、转运是涉及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7],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体健康受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增多等安全事件发生。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8]。而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疫病扩散的重要环节和途径[9]。医院应用项目管理改善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制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本并实施督导检查,使医疗废物的处置规范化,解除危害社会的潜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检查督导及教育培训很重要[10]。医院针对不同环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护、专业技能和紧急处理等培训,统一管理办法,制定针对性处理流程,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法制意识及对医疗废物处置的认识[11],保证医疗废物在第一关中不外流、不乱放。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力保证[10]。建立医务工作者、保洁人员及运送专职人员管理体系,纳入科室目标管理。消毒隔离小组每月检查,感染管理科加大督查力度,依法管理,及时解决问题,持续质量改进。强化管理控制有效提高了医技人员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的依从性,从我做起,正确分类,形成工作中的良好习惯,从自我意识上掌握医疗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及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提高警惕,建立正确判断,随时纠正错误。
医疗废物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扣,医疗废物的处置稍有差池,将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件,危及社会。医院倡导安全文化,实施安全立体化管理[12],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因此,医院十分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对医疗废物收集点、暂存点进行必要改造及设施设备配置投入必要资金,解决硬件设施。硬件的改善,提高了从业人员对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度,并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医院为运送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关心员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系列措施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信心,强化自我防护意识,遵纪守法,一切按规程操作。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及处置是体现医院医技力量的重要后盾,是保证患者及医技人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容不得半点怠慢。医院坚持大力狠抓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程式,杜绝医疗废物外泄事件的发生。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是从最基本的操作做起,要求全院医技人员不但要按规章制度的程序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有人督查与无人督查一个样。医院领导起带头作用,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严把消毒隔离质量关,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安全系数。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有赖于全体医技人员共同努力和执行,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运用项目管理改善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医院医技人员工作中医疗废物分类更清晰、处置室管理更到位、处理医疗废物更便利、运送及交接更规范,避免了工作的无序性及随意性,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检查不合格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书娟.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健康必读杂志,2013,2(2):418-413.
[2]李梦妮,邱萌,甄玲.孝感市40所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83-484.
[3]武改丽,高美荣.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4):1286-1287.
[4]郭莹.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3):163.
[5]索霞,曹宏,邢凤梅.实习护生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知、信、行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5C):1827-1828.
[6]周小燕,刘敏,封燕.新制医疗废物标识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5(11):132-133.
[7]薛菊兰,邹正伟,王向荣,等.精细化干预在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2):887-889.
[8]芦永华,郑丽英,谭锋,等.品管圈应用于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9):639-641.
[9]刘玲珍,沈燕.标识化管理在临床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93-94.
[10]陈月琴.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27(10B):67-69.
[11]王莹莹.医疗废物回流社会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67-69.
[12]李梦妮,邱萌,钟芳,等.医疗废物分类标志与封袋标志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68-7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62
C
1009-5519(2016)23-3728-02
2016-06-06
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