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会,宋永虹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本科院校图书馆为例
周秀会,宋永虹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针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员、服务等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
我国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2005年《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中提出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2]2007年,新浪网与《国际先驱导报》共同发起一项调查,75.99%的被调查者都明确表示高校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积极向社会开放。[3]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有助于提高全民的信息文化素养,有助于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已开展多年,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社会化服务的质量,[4]如何更好地满足更广大社会用户的深层次信息需求等。[5]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优势条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国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经验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放模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证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和实践一直在推进,但进程比较缓慢,效果不明显。
本文选取天津市16所本科院校的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于2014年9~11月,向其馆长发放问卷并访问其图书馆主页。内容包括:社会读者可以利用电子资源与服务情况;实体馆藏与服务面向社会读者开放的状况;图书馆的资源概况;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的认知等,并用SPSS2.0进行数据分析。
1.1 电子资源与服务
目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主页免费开放电子资源与服务的类型包括OPAC、网络导航、OA资源、免费数据库、虚拟参考咨询等。网络导航这里界定为主页上有网络资源导航、网络导航的栏目等,按类目链接到相关网站,是经过图书馆员加工之后的产品;OA资源包括OA期刊、专利、图书、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文献、课件、视频等;免费数据库主要是一些免费使用的学术型或数据型数据库,以及各学校开放的自建特色资源库等。
天津市1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全部开放OPAC;有13所高校(81.2%)开放免费数据库、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有12所高校(75.0%)开放网络导航、OA资源服务。每所高校图书馆平均开放4~5项服务,可见,免费电子资源和服务的开放程度很高。
1.2 实体馆藏与服务
1.2.1 开放方式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开放,有馆际互借联盟和单馆独立开放两种方式。
(1)馆际互借联盟模式。与公共图书馆、信息研究所建立馆际互借合作,向社会读者开放。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天津科技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协议,社会读者可在天津图书馆或天津科技信息研究所借到各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证,然后到各高校图书馆借阅文献资料。通过馆际互借方式,实现了高校图书馆面向各合作单位的全体读者的开放,即相当于对全社会开放。文献资源包括各合作单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服务内容有馆际互阅、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合作成员馆之间可免费办理发放5~10个馆际互借证。持馆际互借证的读者可到发证馆阅览、外借文献或者使用电子资源。各成员馆互为开放本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读者可在校园网范围内免费登录使用其他馆的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得以发挥,满足了社会读者对高校图书馆专业性较强的文献信息需求。
(2)单馆独立开放模式。所调研的高校图书馆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直接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另有5所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也向社会读者开放,占13所普通高校的38.46%。单馆模式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①办证服务,办理长期、短期借阅证、阅览证等;②临时服务,办理临时入馆手续或者当天有效临时阅览证等;③其他方式,不需办理任何手续就可以直接进行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
在8所面向社会读者直接服务的本科高校图书馆中,有5所图书馆在办理证件时需要身份证、押金和服务费;6所图书馆需要单位证明或介绍信等材料。办证押金200元~500元不等,服务费每月6元~100元。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南开大学同时提供办证和当天临时服务;天津大学办理临时借阅证,需要凭本人有效证件和单位证明,交纳工本费、服务费、押金,每证限借图书2本,借期31天,服务费6元/月。
1.2.2 服务内容
表8 所单馆独立开放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如上表所示,75%以上的高校图书馆提供馆内阅览、资料复印和开放电子阅览室等服务;50%以上提供书刊借阅、培训讲座、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代查代检和科技查新等服务,平均每所高校图书馆开放6~7项服务内容。目前,最基础的社会化服务是办理借书证+借阅资料+利用馆内设施,更深层次的服务是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电子阅览+信息素养培训+建立专题数据库。从服务内容看,天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强。
1.2.3 相关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保障,能够减少校内外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也可以保证对社会读者服务的规模化开展,促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进程。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前提是不影响图书馆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因而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如,文献召回制度、实效性强的图书不外借、每天限定接待社会读者的人数、电子阅览室座位对校内读者优先等。[6]据调研,天津市高校馆中只有3所采取了1~2项措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保护校内读者优先权的管理措施。只有1所图书馆设了专章、1所图书馆在相关章节和相关文件中有规定、1所图书馆在入馆须知中有一条是针对校外读者的,其余都没有针对校外读者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和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说明天津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程度偏低。
1.3 对社会化服务的认知
此次调查问卷是面向馆长发放的,以期了解图书馆领导层对社会化服务的态度和预期。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缺乏足够的动力和信心,这与胡万德、吴瑾[7]、付莉莉[8]和王福[9]等人总结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一致,高校图书馆对面向社会服务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动力,主要因素在于观念意识方面。
(1)资源的制约问题。有14位馆长(占被调查者的87.5%)提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人力方面,认为管理人员和水平还达不到服务社会读者的要求,担心人员配置不能应对社会读者服务的工作量。物力和财力方面,认为馆内空间有限,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文献资源、空间资源等)目前只能满足学校的读者需要,而且文献经费目前尚且不能满足本校读者的需要,无余力服务于社会读者。
(2)开放认识和意识问题。学校没有要求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没有关注与重视社会化服务。31.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是为本校师生服务,没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责。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建设、资源建设、服务组织等都是针对本校师生设计、开展的,不适合大规模面向社会开放。
(3)政策保障机制问题。31.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①缺少法律保护图书馆的财产;②没有相关的政策指引和保障机制,也得不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③相关制度不健全,读者管理困难,缺乏管理机制。
(4)知识产权问题。18.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遵循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社会读者是否是高校图书馆的法定用户,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作为商品购买的电子资源,与供应商有明确的约定只能面对本校读者提供服务,纸质文献能否面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可循。知识产权问题不能明确之前,无法确定资源如何向社会读者普遍开放。
2.1 社会化服务意识较强,但服务积极性弱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化服务的意识高,整体服务对象辐射面广,通过馆际互借模式和单馆独立模式,面向全社会读者提供基础服务和深层次服务。每所高校图书馆开放全部实体馆藏和4-5个免费电子资源,并提供虚拟咨询等服务。服务方式灵活全面,包括办证服务、临时服务和直接提供信息服务,收费合理;服务内容丰富,平均每所高校图书馆都开放6~7项服务内容,包括借阅、资料复印、馆内阅览、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代查代检、科技查新等;从服务效果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接待的社会读者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规范和管理社会化服务。目前来看,天津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对面向社会普遍开放并不认可,存在诸多疑虑和担心,主要是没有动力和压力来推进此项工作开展,缺乏积极性。
2.2 馆际互借联盟模式辐射面广、规范,服务效果好
调研表明,馆际互借模式社会化服务运行规范、稳定,服务效果好。馆际互借能够普遍开展,主要依托天津市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牵头,建立了天津市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天津市教育、文化、科研三大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员馆包括天津图书馆、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医学图书馆、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实现了各部门、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覆盖面广。天津市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对联盟的馆际互借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制定了《馆际互借证文献著录及典藏模式》《2009年馆际互借各馆服务内容和规定(含非高校馆)》《天津市文化、教育、科研系统资源共建共享项目读者手册》等相关制度,使馆际互借工作得以规范、持续、有效开展。
2.3 单馆独立模式适合深层次社会化服务
单馆独立模式是高校图书馆依靠自身的人力、财力、信息资源与设施等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和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员队伍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更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服务。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科技查新、收录引用检索、代查代检等较为深层次的专题服务;天津财经大学的校友可以网上申请,利用该馆的远程访问系统;天津大学在对外服务的细节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图书馆主页入口包括了校外读者入口;南开大学将免费资源系统进行分类,其资源导航栏目下的开放获取资源、预印本中心、中外文核心期刊等板块校外读者都可以使用。
2.4 主观因素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因素很多,包括客观的资源条件和主观意愿以及宏观环境等。在调查中,虽然87.5%的被调查者都提到资源的限制是阻碍社会化服务的主因,但对调研的16所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数量、期刊种数、馆舍面积、阅览座位、文献经费等变量作了交叉列联分析,发现几乎在每个变量的每个区间都有开放的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资源条件不是能否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的唯一决定因素。李龙运用德尔菲法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进行调查也得出相似结论:开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图书馆自身实力的强大是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条件,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有力保障。[10]因此,学校、图书馆更新观念,积极承担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决定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
3.1 政府应支持和引导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宏观大环境的保障。国家和政府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从具体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支持和引导此项工作的开展。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政策:资金保障政策;引导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政策,使高校图书馆有开展服务的动力,同时也会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保护高校图书馆财产和安全的政策。尤其需要出台图书馆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
3.2 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开展深层次社会化服务
目前,在深层次信息服务社会化方面,我国只有少量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践探索。高校图书馆要在服务好本校师生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学科、资源、学术研究、人员等方面优势,积极开展深层次社会化服务,扩大高校对社会的影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具有社会服务意识,有些高校已经在深层次社会化服务方面率先作了尝试,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部属院校,以及扬州大学、海南大学、聊城大学、广州大学等地方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广州大学图书馆在服务政府机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服务效果好,扩大了广州大学在当地的影响,体现了广州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作用。
3.3 要加强对社会读者服务工作的管理
(1)成立高校图书馆开放实施委员会,指导实施对外开放工作。委员会可以协调好内部的资源与组织机构,制定对校外读者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保护校内读者资源优先措施,如文献召回、实效性强的图书不外借、电子阅览室座位对校内读者优先、每天限制到馆人数等,保证服务本校读者和服务社会读者双赢。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社会化服务有效开展。可以将服务对象细分,如本校读者、校友、合作企事业单位人员、普通社会人员等,并设置不同权限。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面,将信息资源划分,明确适合对外开放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可以开展本校特色专业的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如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专业水平很高,应着重予以建设、揭示,面向社会读者服务。在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尝试多种用工方式解决因服务社会读者可能出现的人员不足情况,如招募志愿者等。在资金方面,可以采取成本收费制度等措施,积极主动向上级教育部门、政府和社会组织寻求资金上的支持。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修订)[Z].教高[2002]3号.
[2]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3-5.
[3]吴镭.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吗?[N].国际先驱导报,2007-07-19(16).
[4]Allison C,et al.Implement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in a university library[J].The Journal of Academica Llibrarianship,2001(6):432-439.
[5]Jennifer Papin-Ramcharan,Richard A D.Confrontingthecostofinformation fora research library in the developingworld——The University of theWest Indies, Trinidad and Tobago’s experience[J].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Library Review,2006(38):15-24.
[6]郑字,陆觉民.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59-61.
[7]胡万德,吴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12-17,11.
[8]付莉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3.
[9]王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要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7-40.
[10]李龙.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11(6):63-66.
An EmpiricalStudyon the SocialServiceof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ianjin
Zhou Xiu-hui,Song Yong-hong
Thisarticlemakesan empiricalstudy on the socialserviceof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ianji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ervice aswellas future research.Itsuggests that the librariesshallmake fulluseof the library resources,librariansand services tosatisfy documents requirementsofthesocietyaswellas improve thesocialvalueof the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SocialServices
G258.6
B
1005-8214(2016)11-0071-04
周秀会(1971-),女,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检索与情报研究;宋永虹(1988-),女,硕士研究生。
2016-02-29[责任编辑]刘丹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模式研究——以服务社会读者为目的”(项目编号:TJTQ13-00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