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楠
星空与校园
□ 叶楠
图1 星空下的天文台,照片参数:佳能6D相机配三阳14mm镜头(下同),F/5.6、ISO200、单张曝光20秒,共112张叠加,色温5000K
北京的冬天,夜来得特别早,下午五时左右便已经日落。在没有月亮的傍晚,六点半左右就不再有暮光的干扰。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在校园里徘徊,草地上、操场上还是一片白色——前几天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抬头仰望,头顶依然可以清楚地辨别出秋季四边形,夏季的牛郎织女已经偏向了西方,面向北方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此时呈M形的仙后座,依照仙后座的指引隐约可以在亮得发红的背景中找到勾陈一——这个时代的北极星。
这样晴朗而又没有月亮的夜晚对于北京的天文爱好者们来说越来越难得了。浪费晴天是可耻的,如果明天没有课该有多好,可这只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小小愿景罢了。既然不能彻夜观星,那就尽量珍惜刚入夜的晴天吧!我抄起相机、三脚架上了学校的天文台,这里还没有人来过,洁白平整的地面上只有几串乌鸦或是喜鹊的脚印。没有了街灯的干扰,头顶可以清楚地找到飞马座的脖子和前腿儿,仙王座的五边形也可以在适应黑暗后逐渐分辨出来,其中的少卫增八和天钩五将会分别成为2000年和5000年后的北极星,甚至还可以隐约看到造父一,或者只是因为知道它在那里吧。这样看来今晚的目视极限星等可以达到4等左右,虽然只是天顶附近,可这毕竟是在北京的二环内!
带着像中彩票似的心情,我架好相机,拍下了这个校园里第一张星迹照片——星空下的天文台。天文台始建于1987年,圆顶直径8.5米,一台300毫米口径卡塞格林式反射望远镜位于其中,至今也有29岁了。29年来漫天星辰都如今日这般徐徐划过,这沉默的圆顶日复一日地见证着它们的足迹;也是在29年里,有多少同学是从这里开始接触天文,爱上星空,并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呢?
无心插柳,第二天,这张照片在学校的朋友圈里传开了,大部分老师都只是知道学校有天文台,却很少有老师来过天文台,更少注意过天文台上面的星空。对校园里的人们来说,这美好的星空是如此的陌生,一如校园里那些无言的老建筑,人们每天在其中穿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欣赏这古老的过往,虔诚地触摸这温润的纹路。当沉淀历史的古老建筑与无垠的星空同框时,定能让我们更加体验时空浩渺的震撼。也许,还会有更多校园中的人们因此而爱上天文。萌发了这样的想法后,我一直在等待大风降温,等到迎来难得的晴天,便抓住机会拍摄,从11月底到1月初的两个月里拍摄了这组“星空与校园”。
在天文台的楼下,有一处仿古的建筑,曾有20多位校长在此办公。老校长室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存的是1992年的复建建筑。由于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建筑的线条有所变形,同时拍摄的是地平高度较低的星空,受光污染影响较重,整体星空背景呈紫红色。
图3照片中星点利用StarSpikes插件进行了增强,以使照片更接近目视观测效果。实际上目视是看不到那些低地平处的星的,高度低于勾陈一的大部分恒星都被光污染所掩盖,后期利用PhotoShop的高光/阴影配和色阶曲线的调整才将远处道路上的灯光压制下来。
图2 老校长室星迹,光圈F/4、IS O 4 0 0、单张曝光20秒、色温4800K、144张叠加
12月初的傍晚,昴星团已经升得很高,但猎户座等冬季主要星座还没有完全成为星空的主宰。白天在这个位置踩好点,估计好时间。晚上一边拍星迹,一边等待着猎户座完全出现在天文台的后面。仔细看照片里草坪上的地灯,是不是被一个牛皮纸袋挡住了?摄影,就是要学会控制光才可以!图4照片前景的石刻为首任校长所作训诫。看了这张照片不知你是否猜到这是哪里了呢?
学校还有另外一个校址,那里的建筑比学校建立更为古老。比如图5这个石碑,是清朝乾隆皇帝所题写,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般星迹照片都喜欢拍摄北天,可以清楚地看到星空的周日视运动现象。而南天星迹呢,你能在照片中找到天赤道所在的位置吗?
图3 操场上的北天拱极星座,光圈F/4、ISO320、曝光20秒、色温5150K
图4 东升的冬季星空,光圈F/4、ISO200、曝光20秒、色温5150K
图5 谕习骑射熟国语碑与南天星迹,光圈F/5、ISO400、单张曝光20秒、色温4650K、109张叠加
图6 佑贞楼与西北方向星空,光圈F/5、ISO400、单张曝光20秒、色温4750K、119张叠加
图7 盛新楼与东北方向星空,光圈F/5、ISO400、单张曝光20秒、色温4700K、112张叠加
图6和图7中这两栋古建筑长得一模一样,距今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一西一东坐落在校园的两侧。在前一张照片北天极附近有一束特殊的光亮,那是铱星闪光。城市里虽然不容易观测星云、星系等深空天体,但是对于识别那些较亮的星座以及进行行星观测都是可以的。何况有时候还会有这些人造天体出现,铱星闪光最亮可以达到-9等左右,是最亮的人造天体。
图8 小礼拜堂与北天星迹,光圈F/4、ISO250、单张曝光20秒、色温4900K、91张叠加
图9 老校门与北天星空(合成照片),建筑:光圈F/4、曝光0.5秒、ISO250、色温4100K;星空:光圈F/4、单张曝光20秒、ISO320、色温5150K
在佑贞楼和盛新楼之间有这样一栋别致的建筑(图8)。每年科技节期间,北京天文馆的大篷车都会来到这里,在小礼拜堂里架起充气式天象厅,同学们可以在这样一所具有历史气息的建筑里领略星空的魅力!同天文台那张星迹相比,这张照片的星空要黯淡不少,主要是因为相机附近有几盏路灯的干扰,所以在城市拍摄不仅要考虑拍摄地景的灯光干扰也要考虑相机附近的灯光。看到这里,你是否知道这是京城的哪所学校了呢?让我们用最后一张照片揭晓答案。
老校门本是学校的东大门。1997年因西什库大街扩建而拆除,现在的老校门是同年在老校长室北侧,操场东南角依原样复建的。由于有七八盏射灯为建筑打光,无法对星空和建筑同时进行合适的曝光,最后这张照片是经过合成之后的照片。但是建筑与星空之间的角度是根据实际估计的,尽量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合成。
当我们因为学习和工作,晴朗的夜晚无法外出到郊外观测,那就不妨利用每个晴天,拿起你的相机和脚架,在生活和工作的地点,拍摄星空,让更多的人欣赏星空的魅力!
(责任编辑张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