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启卓,张海清,肖层林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趋势分析
苏启卓,张海清*,肖层林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对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类型及其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近6年来审定的197个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品种多达184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93.4%,而常规稻仅13个,占6.6%,优质稻品种(组合)8个,占4.1%;产量较对照增产幅度在2.90%~17.10%之间,年度间产量有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与对照相比,表现出平缓态势;综合抗性指数整体水平中等偏低;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有待进一步加强。种子企业成为水稻育种研发的主体,但教学科研单位仍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力量。
水稻;品种;产量;抗病性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湖南省的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一直居于全国前列。随着水稻育种的进步和水稻种业的发展,湖南省审定通过了一大批三系、两系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品种,大力推动了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效益的提高[1]。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等进行分析,总结湖南省近6年来水稻品种选育的成就,找出湖南在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依据湖南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审定水稻品种数据,从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共197个,不育系除外)综合信息和审定结论中提取相应数据,按品种类型、生育期类型、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1 审定品种(组合)的数量及类型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共197个,其中2010年40个,2011年41个,2012年19个,2013年31个,2014年21个,2015年45个,年平均审定32.83个(表1)。
从审定品种(组合)的类型看,早稻、中稻、晚稻三大类型分别为41、59、97个,晚稻个数是早稻的2倍,是中稻的近1倍。41个早稻品种(组合)中有杂交稻40个,占97.56%(其中三系杂交稻9个,两系杂交稻31个),常规稻仅1个;59个中稻品种(组合)中,有杂交稻57个,占96.61%(其中三系杂交稻21个,两系杂交稻36个),常规稻仅2个;97个晚稻品种(组合)中,杂交稻品种(组合)87个,占89.69%(其中三系杂交稻61个,两系杂交稻26个),常规晚稻10个。
表1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数量及类型统计Table 1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2.2 审定品种(组合)的选育单位
在审定通过的197个品种(组合)的选育单位中,涉及的单位或个人共99家,其中教学科研单位43家,企业56家,个人3个,占比分别为43.4%、56.6%和3%(表2)。由教学、科研单位选育的品种(组合)57个,占28.93%,其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参与选育了37个品种,湖南农业大学23个,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7个,中国水稻研究所15个,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14个。由企业选育的品种(组合)51个,占25.89%,其中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共选育了50个品种,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有10个。由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选育的品种(组合)86个,占43.65%;由个人选育的品种(组合)3个,占1.52%。
表2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水稻品种的选育单位情况Table 2 The units and their number of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approved for release by CCACHP during 2010-2015
3.1 审定品种(组合)的产量分析
(1)年度间产量比较。从各年度审定通过的品种(组合)的区试产量结果来看,2010~2015年各年度审定品种(组合)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086.05、7953.60、8018.55、8215.65、8515.95、8355.00 kg/hm2,呈现出年度间产量稳步上升的趋势;年度间产量与对照比较,分别增产4.92%、6.51%、5.03%、5.02%、4.33%和4.06%,表现出比对照的增产幅度保持平稳的态势(表3)。
表3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Table 3 The yield of varieties(combinations) approved for release by CCACHP during 2010-2015
(2)不同类型品种间产量比较。在审定通过的197个新品种中,有172个比对照增产显著,25个增产不显著,分别占审定通过品种数的87.3%和12.7%(表4)。其中,41个早稻品种中,有39个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2个增产不显著;59个中稻品种中,有56个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3个增产不显著;97个晚稻品种中,有7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20个增产不显著。
杂交稻与常规稻比较,审定通过的杂交稻组合的区试平均产量为8208.75 kg/hm2,比常规稻品种的区试平均产量(7724.40 kg/hm2)增产484.35 kg/hm2。在审定通过的185个杂交稻组合中,91个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平均产量为8112.30 kg/hm2,比93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平均产量(8365.05 kg/hm2)低252.75 kg/hm2。进一步按早稻、中稻、晚稻类型进行比较,三系杂交早稻(9个组合)的平均产量(7879.5 kg/hm2)比两系杂交早稻(31个组合)高308.1 kg/hm2;三系杂交中稻(21个组合)的平均产量(8617.2 kg/hm2)比两系杂交中稻(36个组合)低32.42 kg/hm2;三系杂交晚稻(61个组合)的平均产量(7840.5 kg/hm2)比两系杂交晚稻(26个组合)低579.6 kg/hm2。可见近6年来,三系杂交早稻平均产量总体水平高于两系杂交早稻,而两系杂交中、晚稻产量总体水平高于三系杂交稻。
表4 各年度审定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与变幅Table 4 The yield and yield range of the new varieties (combinations) approved for release by CCACHP during 2010-2015
(3)品种(组合)生育期、株高与产量的关系。从审定品种(组合)的生育期、株高与产量的关系来看,早、中、晚稻的平均生育期分别为111.38、138.93和117.07 d,平均株高分别为84.59、112.92和106.56 cm,平均产量分别为7642.5、8884.8和7976.7 kg/hm2(表5),表明以中稻的全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最高,晚稻次之,早稻最低,即生育期和株高与平均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表5 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的生育期、株高与产量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duration,the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the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3.2 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组合)及其米质等级
从表6可以看出,在2010~201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197个水稻品种(组合)中,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以上优质稻的品种(组合)共8个,占4.1%。从其审定的年份来看,2011年最多,有5个;2010年有3个。从其品种类型来看,以杂交稻为主,占62.5%(5个);以晚稻为主,占62.5%。从其品质等级看,以三等优质稻为主,占62.5%(5个),一等稻次之,占25%(2个),二等稻占12.5%(1个)。
表6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优质稻品种(组合)及米质等级Table 6 The high quality and quality grade of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of approved for release by CCACHP during 2010-2015
3.3 审定品种(组合)的抗病性表现
(1)年度间抗病性比较。由表7可知,从各年度审定品种(组合)的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看,叶瘟抗性年度间波动不大(4.66~4.02级),以2015审定品种(组合)的抗病性较好,其次是2014、2013和2012年,2010和2011年的较差;穗颈瘟抗病性水平较差,但有逐年变好的趋势。综合抗性指数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整体抗病性水平还较差,大部分处于4~6级之间。
表7 审定品种(组合)年度间的抗病性比较Table 7 The disease resistance comparison of the approved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in different years
(2)不同类型品种的抗病性比较。表8列出了2010~2015年审定的早、中、晚稻新品种抗病性表现情况。由表8可见,叶瘟病抗性1~3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0、24和23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24.4%、40.7%和23.7%;4~6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31个、35个和71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75.6%、59.3%和73.2%;7~9级的仅在晚稻品种中有3个。说明审定的新品种叶瘟病抗性整体水平较高,其中以中稻高抗类型较多。
穗颈瘟抗性1~3级的品种数仅有4个;4~6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22、22和54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53.66%、37.29%和55.67%;7~9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8、35和42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43.9%、59.3%和43.3%。说明审定的新品种穗颈瘟抗性整体水平较低,且高抗类型品种少。
从综合抗性指数来看,1~3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1、7和20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26.8%、11.9%和20.6%;4~6级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30、52和76个,分别占同类型审定品种数的73.2%、88.1%和78.4%;7~9级的仅晚稻品种1个。说明审定的新品种综合抗性整体水平中等偏低。
表8 不同类型新品种抗病性表现Table 8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different type of new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4.1 杂交稻新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197个品种(组合)中,杂交稻品种多达184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93.4%,而常规稻仅13个,只占6.6%。从审定的杂交稻品种类型来看,40个早稻杂交稻品种(组合)中有三系杂交稻9个,两系杂交稻31个;57个中稻杂交稻品种(组合)中,有三系杂交稻21个,两系杂交中稻36个;87个晚稻杂交稻品种(组合)中,有三系杂交稻61个,两系杂交稻26个。说明近年湖南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以杂交稻占绝对优势,其中,早稻和中稻以两系杂交稻占多数,晚稻以三系杂交稻占多数。
4.2 种子企业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但科教单位仍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力量
在审定通过的197个品种(组合)的选育单位中,涉及的单位或个人共99家,其中教学科研单位43家,企业单位56家,个人3个,单位占比分别为43.4%、56.6%和3%。从各类单位选育品种的数量来看,由科教单位选育的品种(组合)57个,占28.93%;由企业选育的品种(组合)51个,占25.89%;由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选育的品种(组合)86个,占43.65%;由个人选育的品种(组合)3个,占1.52%。说明种子企业已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但教学科研单位仍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力量。
4.3 产量水平总体上升,但比对照增产趋于平缓
从各年度审定通过的品种(组合)的区试产量结果来看(表3),2010~2015年各年度审定品种(组合)的平均产量呈现出年度间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年度间产量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比对照增产保持平缓的态势。
4.4 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仍显薄弱
在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197个品种(组合)中,被评上国家三等以上优质米的品种(组合)共8个,占4.1%,其中5个三等优质稻,2个一等优质稻,1个二等优质稻,说明优质稻达标率低。审定的新品种对叶瘟抗性整体水平较高,其中以中稻高抗类型较多;2010年和2011年平均穗颈瘟超过7级,虽2015年达到5.61级,但是审定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整体水平较低,且抗性品种少;综合抗性指数整体水平中等偏低。
5.1 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工作有待加强
对于水稻品种的需求,近年来呈现多元化、专用化的趋势,优质和多抗水稻品种选育越来越被重视[2]。随着人们对优质稻米的消费上升,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力发展优质稻品种将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197个品种(组合)来看,被评上国家三等以上优质米的品种(组合)仅8个,占4.1%。说明湖南省水稻品质育种工作比较落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背景下,水稻生产极易遭遇病虫危害,而且危害愈来愈明显[3,4]。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稻瘟病抗性是水稻新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从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情况来看,穗颈瘟抗性整体水平较低,且抗病品种少,综合抗性整体水平中等偏低。提高品种的抗性不仅能提高种子企业品种竞争力,而且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效益最重要的途径。
5.2 育种单位应进一步加强科企协作
种子产业是科技型产业,良种是该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种子企业占有市场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科教单位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而种子企业基本没有研发能力。随着种业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5]首次确立了企业作为农作物种业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协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种子企业面临科研人员缺少,资金投入不足,短期内难以迅速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6,7]。当前,中国种子企业的育种力量正在形成或发展壮大,作物种业的育种队伍主力仍然在公益性研究单位[8]。从湖南省的情况看,2000~2005年通过审定的108个水稻品种(组合)来自30家育种单位和个人,其中以种业公司为第一选育单位的只有9家,占全部育种单位(个人)的30%;其育成的品种(组合)数有22 个,只占审定总数的20.37%[9]。而2010~2015年通过审定的197个品种(组合)的选育单位中,涉及的企业单位达56家,单位占比为56.6%,由企业选育的品种(组合)占25.89%,由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选育的品种(组合)占43.65%。说明种子企业已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但教学科研单位仍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力量,科企联合选育品种呈上升趋势。由于种业企业和科教单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将会是未来保持种业活力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1] 杨士华,廖 琴,谷铁成,等.我国水稻品种审定回顾与分析[J].中国稻米,2010(2):1-4.
[2] 林 海,庞乾林,王志刚,等. 2014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J].中国稻米,2015,21(6):7-12.
[3] 侯小华,李友荣,周 昆,等.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析[J].杂交水稻,2013,27(1):75-78.
[4] 刘 伟.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10,16(5):32-35.
[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J].农业装备与科技,2011(9):43-45.
[6] 张成亮.深化科企合作,提升商业化育种水平[J].中国种业,2013(5):16-17.
[7] 刘和平,罗继春,阚天君.种业科企合作的实践与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22-124.
[8] 盖均鎰,刘 康,赵晋铭.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9] 严钦泉,朱旭东,严秋平,等. 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 及其主要性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585-590.
Analysis on the Main Traits and Trend of the New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Approved for Release by CCACHP during 2010 to 2015
SU Qizhuo,ZHANG Haiqing*,XIAO Cenglin
(College of Agronomy,HNAU,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yield,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rice varieties,approved for release by the Crop Cultivar Appraisal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in Hunan province regional tests during 2010-2015,The 197 rice varieties examined and approved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past 6 years,among them,up to 184 hybrid rice varieties,accounting for 93.4%,while the inbred rice only 13,accounting for 6.6%,8 high quality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accounting for 4.1%. The range of seeds yield was 2.90%~17.1%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s. There is steady increase in the yield during the 6 years,but it showing a gentle tren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whol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index is low. Quality breeding and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Seed enterprise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ody in rice breeding,while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es are still the important force for new variety breeding.
rice;varieties;yield;disease resistance
2016-04-20
苏启卓(1988-),男,苗族,硕士研究生,Email:280126020@qq.com。*通信作者。
S511.037
A
1001-5280(2016)05-0497-06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