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首要准则,凸显了“以生为本”的人文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与自主权,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下自主、自由、自然、自信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不仅体现了英语交际性本质功能,更能体现了“运用英语做事”的课程价值导向。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注重从同伴、小组、角色等学习力量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一、同桌互动,交流千差万别
关注学生的不同,让他们能够在彼此同桌交流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利于他们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深化感知。通过彼此交流,能使得学生有更多自由探讨的学习机会,利于他们在理清阅读感知思维过程中深化运用。
围绕同桌互动,应多给学生自由探讨空间。如,在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的“Integrated skills”的“Speak up:Whats he like?”教学引导中,结合Helen和Sandy的对话主题,不妨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互动交流的方式,围绕“Who is he/she?”和“Whats he/she like?”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彼此对话的过程中对humorous、tall、ponytail等表示特征的词语能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对话中,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朋友的幽默,能让人觉得亲切;有的同学认为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更具有青春活力等等。
给学生设置一定导思交流题目,让同桌在相互交流中毫无保留言说,对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起到一定推动促进作用。重视学生在同桌互动中的不同,鼓励他们多对话、多争辩、多总结,让互动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自觉和主动。
二、小组活动,鼓励各抒己见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的催化剂,更是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兴奋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组学习力量,鼓励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增强认知体验,远比依赖教师讲解更有现实意义,而且效果会好很多。建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让学生在棋逢对手的讨论中沟通与互动,给他们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是破解“哑巴英语”的有效办法。
活化活动方式,能让学生大胆建言中增强表达的激情。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 A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阅读中,可以给学生小组探学的机会,建议他们就“Where is your favorite?”和“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favorite place?”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切合阅读素材进行讨论。有的同学以主题演讲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心仪的地方,展现了其渊博的地理和人文知识;有的同学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名胜古迹的美丽传说;有的同学则以电视采访的形式,深入挖掘了当地靓丽风景中一些有趣的知识。我则结合学生们的互动,运用课件展示了世界十大著名风景点,让他们在探讨学习中主动发散认知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地球村”的真正内涵。
活动的形式在体现丰富性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多讨论,让他们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带着好奇相互学习。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让他们能围绕学习主题自觉讨论、争辩,给他们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
三、角色灵动,彰显才华横溢
情景背景下的角色模拟,让学生从被动的参学者主动转变为实践运用者,能使得他们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学习和感受英语。角色灵动,更多体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多彰显了实践运用对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促进作用。
以角色为中心,使得课堂更有立体动感。如,在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5 Wild animal的Reading A“Giant pandas”教学中,不妨改变阅读学习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阅读素材学习中心要点。同学们纷纷扮演了不同时期的熊猫,就“What do I usually do?”讲述了各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从熊猫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丰富知识。有的同学则以饲养员、科研者、观众等不同的角色,围绕“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角度来阐述希望大熊猫能过得越来越好的美好祝愿。
引导学生自选喜欢的角色,让他们在主动融进各自心理活动中摸清表述要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眼球和注意力。多给学生搭建自由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轻松、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如前所言,动态化的英语课堂犹如广阔的大舞台,需要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学生去尽情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戏曲。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则应该创设民主、平等、自然的学习情境氛围,让学生不再窃窃私语,而是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交流,在张扬自己个性中增强学习内驱动力,满足其英语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