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2016-12-19 21:53岳湘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历史艺术教学

岳湘云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理解、认识历史的能力等等。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31-02

当前,我们的中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此过程中,中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特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单一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活动课都让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辛苦,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简直是“痛苦教学”。如何把握和应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成为“快乐教学”,使学生热爱历史、喜欢历史,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迫切需要历史教师认真思考,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在总结了体中学生基础差、层次不一(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阅读障碍)的特点后,结合现代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论,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呢?“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体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内驱力,进而增强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做出与传统教学有别的改进。观念改变后,马上想对策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是否有一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如果老师一上课便拿着课本原原本本地“背诵”给学生,枯燥无味,毫无感情,那么便造成了“讲者乏味、听着枯燥”的现象,学生昏昏入睡,如何能掌握课堂重点,如何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讲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当前形势,我认为本课首先需向学生讲授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那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和珅、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大家开始自发地讨论起来,议论纷纷,课堂气氛热烈。然后先后让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有的甚至提到了《三国演义》、《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时期,瞬间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板书《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课堂:“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像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们请罪。”然后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指出电视剧与史实的差别,说明为什么要学历史。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应当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像曹操那样雄才大略,文采超群。记住:(板书)学史明志,知史做人。”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受历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中,增强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对此可借助视频、音乐、图片和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如学习“抗日战争”一目,插播一段《南京!南京!》的视频,让南京大屠杀的情景重现,使学生重温民族的灾难,更加痛恨侵略。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不能让历史重演;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复兴而读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增强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正确的情感。

三、分组竞争,活动教学

历史的学习单纯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地阅读教材、资料,才可能全面地、客观地综合、分析问题。由于学生文化层次不一,开学一个月后,利用他们乐于竞争、敢于竞争的优点,按学生成绩分成四个组,每一组好、中、差搭配。课后作业先是让识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带着全组同学通读课文,获取教材中历史信息,然后在课堂内分组朗读课文,看哪个组读得最好并给予全组好评。由于采取了竞赛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课文读得整齐响亮,偶尔叫个别学生代表全组起来读,也都能流畅读完,说明学生用心完成作业了。过了阅读关后,就可以增加更多的比赛内容,例如:书面作业哪个组的同学得的优最多;课堂提问哪个组的同学回答得最多、对得最多;历史故事哪个组的同学讲得最生动;课文相关资料哪个组收集得最丰富等等。活动教学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扬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又起到了相互督促的作用。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越投入于比赛中,情绪就越容易激动,教师要有驾驭学生情绪的能力,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

四、以练代讲,讲评结合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以练代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质疑的平台。教师把上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或翻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去完成。例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设计几个问题:

1.你知道西域指什么地方吗?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张骞出使对汉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你能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吗?

5.班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使西域的?

6.欧洲同我国首次交完的标志是什么?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练习题,不断地查找文献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课上老师采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将那些不能编成习题的知识点穿插进去,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此方法还给学生注入了质疑、思考的学习理念。

“以练代讲”及“讲评结合”的授课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练代讲”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通过自己查找文献、翻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不断获得求知欲望,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以练代讲,讲评结合”的方法,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出现,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讲解,真正起到了“解惑”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在以练代讲中布置一定比例的口头练习,评讲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阔思路,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在教学中注意信息反馈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有所获。

综上所述,只要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历史艺术教学
纸的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